毕淑敏最好看的书
她的作品的专题几乎都是母爱、婚姻、女人、医生,文章里包含她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她年轻时行医的经历,那么毕淑敏最好看的书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仅供参考。
毕淑敏最好看的书如下:
《花冠病毒》这是比较新出的书,我去年寒假看完的,这是她暌违读者五年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传染病的小说,那这本书就和她当初在非典一线的体验以及工作密不可分,就是那时的一些触动促使她去写这本书,嗯,读完后,感受也很深,有对死亡的从容,也明白如何在天灾来临时保护自己,读这本书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底子,我当时初三读的,已经看得半差不离,总之学过化学的人,读起来就不是那么的费劲,当然,学过高中化学后再读,就如鱼得水了。最重要的一点,就像毕老师本人也说,如果你没有人道主义情怀,那干脆就不要读,扔了它
《红处方》好早好早的书,也不是太早,写的是戒毒所的一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看起来惊心动魄,毕老师在戒毒所的亲身体验使文章很真实,也是我第二爱的书,小说主角是个从容、聪明而又优雅的女人,很不幸,她最后去世了,原因是因为她的工作。。。不能再说多了,剧透的话你就不稀罕看了。
《血玲珑》关于生命的意义,以及因为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拯救,所以谋杀第二个孩子,甚至可以
说是因为拯救而生下了妹妹,但妹妹还没有出生就注定是活不成的。。。这个我看了之后没有太多对作品的感受,也谈不上非常喜欢,只感受到了社会的阴暗,行医者有时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有少许母爱的成分。。。这本书如果没有时间就别看了,不是太推荐
《拯救乳房》写的是乳腺癌患者的生活经历,由健康的专家组成了一个俱乐部,这么说有点太讽刺,可以说是一个社团,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活动,活动的同时分享每个社员的生活经历,使患者更好地享受每一天剩余的时光,同时也打开大家纠结已久的心结以及正确的看待死亡,有很多精彩的章节,我很喜欢
《女心理医师》这本书因为太厚,分为上下两册,也有的不同出版社分为三册,因为高中时间有点紧,还没有时间读,不过我相信,毕老师的经验是有的,写作功底是有的,相信也一定很精彩。
毕淑敏散文的特点:
一、“奔跑”不已的睿智思考
从毕淑敏早期创作的高原军旅系列散文到她近期的心理散文,相信不管是通读过其作品的忠实读者,还是偶尔撷取而读之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毕淑敏散文作品的风格发生了改变。如果说在她早期的散文作品中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女性作家的真挚与细腻的情感,那么到她后来的散文作品,
则有了一种学者的睿智与深刻的思考。从女性的真挚细腻,到学者睿智深刻的思考,毕淑敏散文作品风
格上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其实风格上的改变只是海平面上冰山的一角,海平面下壮观的部分还是在于其创作中的思考发生了演变,可以说,在创作中,她的思考是在不断向前奔跑和超越的,她在散文创作中的思考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回顾思考自我”的阶段。在毕淑敏看来,“散文是已经发生过的感情的追述..它有了史的品格所以,在创作中,毕淑敏着力求“真”,她珍视自我经历,“只敢写大致经历过的事情,只敢描述那些确有把握的情景。”.她对自己说“——亲自写作。毕淑敏散文
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感受,对人生的真体验。”.于是,创作伊始,她便开始了对自己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尤其是对那十一年的高原军旅生涯,她似乎一件小事也不愿落下,一点一滴非常细致真实地记录在作品里,仿佛在让人看一部回顾性的纪实片。虽然主要是纪实,虽然可能这时的作品有些过于平面,缺乏深度、缺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但仍然可以发现,毕淑敏在回顾自我的同时,已经伴随着闪现了一些思想的火花,比如她对苦难的理解、对生死的感悟等。我们把这一时期的作品,看作是毕淑敏十一年高原厚重情感的宣泄,看作是后续思想的基石,会更为公允一点吧。其次,是“思考女性”的阶段。在雪域戍边时,毕淑敏的女性意识是很淡薄的。因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女性并未因性别而得到多少特别关照,反而和众多男性一般,扛子弹、背粮食,忍受着苦难,坚守着寂寞。但
回到现代都市生活中后,情形便大相径庭了,在有别于高原那样一个特殊环境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因着不同的性别而扮演着各种角存在于社会
之中,毕淑敏此时也是身兼数职,如女儿、妻子、母亲、女性朋友等,所以在她对自身独特经历回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她意识到周遭环境与其性别发生不可忽视的牵连与影响之后,她便将思考的触角由自身延伸向了自己的性别——女性。
她的作品开始对女性有关的话题进行涉及,如两性差异、婚姻、家庭、爱情、母爱等,尤为突出的是她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女性主体性的思考,如《紧握你的右手,该文从传统的文化现象——看手相男左女右说起,从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角度,清醒地提出:“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在她看来,女性应该有充分的独立意识,不要将个人价值依附于所谓的命运或男性身上,要爱自己,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美和丑,长处和短处,并努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这种积极面对现实、积极行动的意识,正是毕淑敏倡导的女性主体意识的主要内涵。州刘但有些遗憾的是,此时,毕淑敏对主体性的思考有些过于偏重外因,大多限于强调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的重重压制,而没有深入到女性内部,去追寻女性自身自主意识缺乏的原因,所以有时她的呼吁会显得有点浮于表面。但不管怎么样,从“反思自我”再到“思考女性”,毕淑敏的思考已经是向前奔跑了一大步,是值
得肯定的。最后,是“思考人”的阶段。作为女性作家,毕淑敏体验了本真的女性,也思考了女性主体性这一传统论题,但是仅仅思考女性、表现一种女性化的创作并不是毕淑敏的最终追求,因为丰富的生活阅历,如当高原兵、做医生、从事心理咨询等,再加上女性特有的细腻
敏感,使她敏锐地探测到女性体之外所存在的种种更为普遍的问题。所以,毕淑敏又一次让她的思考向前奔跑起来,从“思考女性”这一性别体转而开始了思考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人:人的问题,人的本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人的发展和命运。
现代人同自己疏远开来,同他的同伙们或同事们疏远开来,同自然界疏远开来。州列面对这样的状况,毕淑敏凭着一种医生的本性,开始思考人、诊断人,把生活中的一切非健康、颓废以及违背现代生命意识的思想行为都纳入到创作的显微镜下予以检视,以求准确诊断并获得疗效上的最佳效果,她要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更准确地说是为生命深处的灵魂到其安顿所。有的评论家宽泛地认为,毕淑敏在“思考人”之后所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教化,是一种伦理式的叮咛,所依据的道德准则大部分是中国传统的那一套,还有强迫人接受的彩,这一说法恐怕有失公正。毕淑敏并没有像“神职人员”或“宗教人士”那般,鼓吹道义,麻痹心灵,将人引向一个彼岸的世界,只是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后,去释放她心中对人的关怀和爱,以求复苏人性,树立生动鲜活的生命意识。再说到强迫别人接受这一点,那就更有点武断之嫌了,毕淑敏曾这样写到过:“我的文章就是我的手。它直率地伸向你——等着你阅读后的用力一握或是拒绝的叹息。无论怎样都好,我们已经相识。”这就是毕淑敏,相识就已足够,又何来
强迫追随呢?她只不过是在关注和思考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时执著了一些,苦口婆心了一些而已。在现今文坛,新潮作家不断更新另类思考的同时,毕淑敏能“顽固”地坚守着对人生存现状的思考,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