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091375051
国传统花卉文化与艺术插花创设意境的结合点。
关键词:插花、意境、花卉文化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
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范畴,按《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插花中意境指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幽兰花正文
一、花的寓意创设插花意境
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文化也绚丽多彩。爱花、赏花,重在品味和鉴赏。各种传统花材因其形状、生态习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异,或因某些历史典故,人们赋予花材特定的涵义,以表达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花的象征性和人格化,即花的寓意。插花创作,尤其是传统插花创作常以花的品质、性格作为立意的重点,创设插花意境。
(一)以花的习性寓意
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来抒发人的意志和愿望,寓性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
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方法在现代一些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古代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更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故中国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以象征性和寓意,花木因而被人格化、神化、拟人化。在插花中,各种花材不仅是造型的素材和展现形似美的基础,而且也是构思、立意、传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载体,用以创造和表现意境美。因此,传统插花常选用寓意吉祥的花材为创作的主体,以展示花枝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
传统插花常用花材有荷花、牡丹、梅花和菊花等。为花之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最有名的论著是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常誉称为君子,也常以荷花比喻女性的情操,以荷的生长特性来赞颂纯洁爱情:“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牡丹,雍容华贵、国天香,誉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尤以唐
朝宫廷插花最常用。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历史上描绘梅花的佳句数不胜数,在宋代是插花的主要花材,体现出所谓的宋代精神。“秋露有佳,挹露掇其英”、“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芳是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花,清风傲骨,被尊为佳友,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如屈原、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插花的常用花材。
现代插花也可以花木习性的寓意作为作品的主题,如蔡仲娟的“年年富贵”等一些传统插花作品。选择具有一定寓意的花木进行插花创作,表达特定主题,这种作品入情入调、意境深远。我们还可以以这些传统花木为主体花,将它们作为创作载体,加以现代花艺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的风骨和文化内涵,使现代花艺创作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如刘飞鸣、邬帆的八大主题花创意插花系列,不愧为现代花艺的经典之作[5]。
(二)花的典故
许多优美的观赏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在礼仪场合的应用也颇有民族特。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自古人们就有取用时令花木庆贺新年,
以及表达祈福等心愿的习俗。相传把守鬼门关的两兄弟若发现了危害人类的恶鬼,就用苇索绑起来,以桃枝鞭打,汉代民间就有了用芦苇桃枝编挂于门上驱邪的习俗,直至今日芦苇、桃枝仍有驱邪招福的传统寓意。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田氏三兄弟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大哥见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人不如木也”。于是,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紫荆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恢复了生机,且长得花繁叶茂。后来田氏人建宗祠,里面的厅堂就命名为“紫荆堂”,借以告诫后代裔孙应和睦相待、同心合力、发展家业。
“竹报平安”一词的意境优美,语义祥和,人们常常乐以引用,在一些以竹为题材的书画作品中更是常见。据有关资料,“竹报平安”的典故最早出现于唐代,《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中这样记载:“卫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寺内主管事务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后来即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可简称为“竹报”。这个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百合的地下茎形态特殊,层层鳞片互相叠合,人们遂称之为“百合”,但也有典故中百合是百子团结的意思,象征兄弟合心。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一些栽培久远的传统名花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有许多传说、典故,以此为创作题材,就能带来浓郁的地方、民族特,插花是运用花材来传情达意,插花时个性化东西的表露,从而引起观众的反应和感受,实际上也是讲求意境,透过作品,引人遐想,令人回味。
(三)花的谐音、谐意
中国古代还常按照花材的谐音、谐意来组合花材,加以应用,如“玉堂富贵”指玉兰、海棠、牡丹的组合,“万事如意”是百合、柿子、灵芝的组合搭配,桔子和荔枝表示“大吉大利”,牡丹与秀竹相配表示富贵平安,石榴裂果意即榴开百子等。我国的“庭园名花八品”——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芭蕉、梅花、兰花的名称简化,即为“玉棠牡丹,竹芭梅兰”,其谐音便成为“玉堂富贵、竹报平安”之吉祥寓意,迎合了人们祈望、太平、富足的心愿。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插花,尤其是节庆插花中较为常用。
我国传统花材——牡丹与其他材料组合,就有不同的谐意: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合,寓意“长命富贵”;牡丹与玉兰或海棠的组合,分别寓意“玉堂富贵”、“富贵满堂”;牡丹与竹叶
或苹果组合,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莲叶、花组合寓意“年年富贵”;牡丹与寿石、如意组合寓意“富贵寿考”;牡丹与柏树、灵芝组合,寓意“富贵百龄”、“富贵长寿”;牡丹配长春花,寓意“长命百岁”;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等。
因此,插花者要了解花语,不论传统的、现代的,都可能是意境的源泉,通过合理组合、设计,就能创设出富有民族特、耐人寻味的插花作品。
二、古代诗词中的插花意境
(一)古诗词描绘的景观意境
中国许多古诗词描绘的内容可以画成美丽的风景画,但若细细品味,却又不仅只是一幅画,透过字里行间,又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诗词既具有直观美又能引人遐想。
广为传诵的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王安石的“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南唐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等都是意境
美的经典作品。这些诗句往往是文人墨客们对自然景致的概括与意境的延伸,若能领会其意,就能体味出作者的心态与才情,创作出形态、意境皆美的作品。有情写景意境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有人说过这样一个例子,若以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所述作为插花作品的表现内容的话,不用太多花材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的具线条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艺术插花作品。又由于创作者不同,各人的理解差异,插花的表现力有差别,可以创作出不同的造型,对创作者和作品来说都有相当大的潜力。
(二)咏花诗词的意境
咏花诗词是我国诗词中一大类,《诗经》、《楚辞》中就多借花草比兴,历代咏花诗词不下几万。古代诗词表现自然,但更多的是托物寄情言志悟境。如十二花神的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草。”诗以荷花喻君子,以蒲草喻小人,描写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其它如正月迎春花的“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花中有几般”;五月海石榴“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词句与意境皆美。
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句。清朝严兆
鹤的《百合花》:“学染淡黄萱草,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南朝沈约《咏芙蓉》:“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明朝薛网的《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媚春阳。西北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鲁迅先生的咏兰花:“椒焚桂折佳人志,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元者,故乡如醉有荆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另外,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由于处在政局动荡、风云变幻莫测的境地,很多人热衷于山林隐居,典型的有“竹林七贤”,他们创作了一些寄情花木的作品,如王维的大部分山水诗都有花木的描写,诗人以艺术的眼光发掘自然中的有生命的植物而成为艺术美。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让观赏者充分体会到中国插花艺术的韵味和情致。
在我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咏花诗词不仅数量最大,而且成就显著,有无数千古佳作。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相当丰富的创意题材,再辅以中国插花线条美特点的充分运用,中国的花艺一定是极富特的。
三、传统用花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船下水,喜洋洋。”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正值夏季前后,天气比较炎热,此时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止疾病,端午节的用花习俗就与驱毒避瘟有关。民间认为门前挂上菖蒲能驱邪避凶,再以时令性花材如萱草等配置,与传统的花卉文化颇为吻合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是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悬在门上。菖蒲因为叶片呈剑型,称它为“水剑”,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用以避邪。后来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在我国古代艾草一直是药用植物,它代表招百福,可使身体健康。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另外民间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民间认为榕枝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的地方认为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