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积极推进信息化课堂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既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课堂教学现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在推进信息化课堂建设的过程中,要优化和完善校本培训内容和方式,搭建卓有成效的信息化校本培训发展支撑平台,开发特信息化校本培训系统课程资源,构建具有适应性的信息化校本培训管理长效机制。
一、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
(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撬动教育领域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机会和必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信息化建设已深入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来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改革创新成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面临教育发展与变革,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课堂建设,实施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
(二)课堂教学现状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时间不长,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师生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方面的机会不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还无法满足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面对信息化课堂教学时还力不从心。一是很多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不全面,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不符合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要求;二是很多教师对教学设备的使用、信息的处理、教学资源的搜集、微课制作、课件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能力欠缺,无法发挥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的真正效果;三是学生在信息处理、设备使用、课堂理念认知、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尚有欠缺,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面对上述一系列制约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助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仁寿专稿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之能够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求,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要切实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益,扎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抓住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两支队伍,把增强师生的信息化
素养作为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为此,学校应致力于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机制,打造信息化素养高的两支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支在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学生队伍,使师生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配合默契、沟通迅速、反应一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培训策略
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几个主要维度:提高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提升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和提升信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突破。学校的校本培训应针对性地实施培训项目,提高师生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加深师生对信息化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师生积极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有效性
(一)优化和完善校本培训内容和方式。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考察学习、听课观摩、理论研修、实践操作、跟岗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造就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管理团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提高教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识,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二是丰富教师的理论修养,加深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指导教师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四是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实验、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的生成;五是通过分类培训、分级培训、分步培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适合信息化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2.完善学生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一是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二是丰富学生的理论认识,加深学生对信息化课堂学习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等意识和能力。
(二)搭建卓有成效的信息化校本培训发展支撑平台。以五级培训机制的有机整合为总领,以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校本培训模式改革为关键,以加强校本培训机制研究为突破,搭建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发展支撑平台,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一是建好“国培”“省培”“地市州培训”“区县培训”“校本培训”五级培训机制,充分融合五级培训的内容
、形式,提升培训的全面性、系统性;二是搭建校内教师、学生信息化培训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本培训队伍,促进校本培训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四是深化校本培训模式改革,强化培训方式的创新,多渠道、多模式开展教师培训;五是加强校本培训机制研究,总结校本培训经验,探索校本培训新理念、新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三)开发特信息化校本培训系统课程资源。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是达成培训目标,增强培训效果的重要载体,开发、建设适应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系统课程资源是提高培训时效性、针对性的重要保证。一是开发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师培训资源,介绍翻转课堂的原理、实施方式、教学流程、软硬件操作模式等;二是开发教师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新教育模式的系统培训资源;三是形成本校教师在信息化课堂实践中的课程、教法、经验的校本课程资源;四是形成本校学生在信息化课堂实践中的学习、学法、经验的校本课程资源。(四)构建具有适应性的信息化校本培训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具有适应性的信息化校本培训管理长效机制,使校本培训管理更科学、更合理,确保校本培训效益最大化。一是构建信息化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在制度、经费、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二是构建信息化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三是构建信息
化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对校本培训过程实施进行激励和推动,确保校本培训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已实现了全面的渗透,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重要特征。积极推进信息化课堂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既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进信息化课堂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校本培训在两支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支撑平台建设,开发学校特的信息化校本培训系统课程资源,构建具有适应性的信息化校本培训管理长效机制,以科学、合理、持续的校本培训促进信息化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