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初中古诗词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能加深学生对汉语言的理解。情景交融能够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初中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师深入分析其中的描写手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基于此,文章对初中古诗词情景交融手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情景交融;传统文化
前言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中的描写手法,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在描写手法中,“情景交融”这一描写手法的运用较多,诗人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之中,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
情景交融法的概述
情景交融法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描绘景物,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需要学生将情与景进行高度融合,将自己的情感隐藏于景物描绘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融入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进而将情景交融法充分进行展现。情景教学法重点强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重点将情景进行交融,进而强调情与景的双向表达。情景交融法的运用,能进一步强调情与景之间的双向关系,利用景表达教师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心情1】
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词汇和语句,它的内容比较繁琐,学生在日常的学科学习中学到的内容有限,加上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也就难以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深
刻的思想。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学习了解基础的诗词知识,但是遇到生僻字还会无从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而教师就会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熟记古诗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古诗词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学习古诗词会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他们无法深度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与内涵。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古诗词教学效率并不佳。
三、初中古诗词情景交融手法运用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到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时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让学生增强古诗词学习感受,加强古诗词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ppt,并根据诗歌内容渗透“情景交融”的教学资料,配合运用音乐以及视频等元素。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情景交融这一描写方法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的古诗词内容展开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中跳出来,一边学习古诗词一边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后,真切地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诗经二首》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讲解《关雎》《蒹葭》中的故事。教师播放《关雎》改编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个学习氛围。随后,在教学中教师配合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关雎》中的所诠释的诗词意境,为学生讲解“比兴”手法的运用,对周围环境进行描写刻画。“在河之洲”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首诗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为诗歌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空间。诗人借助景物抒发感情,具有起意的作用,抒发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对《蒹葭》展开教学,这首诗符合我国民族对诗歌基本审美的理想,它具有较高的情感价值。在整个古诗词中,教师对景描写进行探讨,对景物环境进行描绘,让学生对“借景抒情”的表达进行理解。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凄凉感伤的秋季景象,营造了一种惆怅之感。整首诗利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景与情充分融合。教师将整个诗词的表达意境和表现手法进行描绘,烘托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
1.
探析意象内涵,深入理解情景
古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一个表达媒介,它经过时代变迁和发展,现代人往往难以对它进
行理解。而教师对古诗词中的情景交融手法进行重点剖析,就能理解其中的“情景还原”功能。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诗人在景方面的描写和刻画,并理解景物描写背后所渗透的价值内涵。学生可以借助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联通古今的情感,进而使学生清晰地体会诗词中的价值内涵。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描写风景的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分别对《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进行教学。在三篇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对景物描写进行深度分析。其中,教师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对诗歌的前几句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茅屋的情景,进而烘托战乱的时代背景,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凄凉悲怆之感。在教学中,教师对景物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诗歌后面的内容展开描绘,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展开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命运抛之度外,表现出了作者济世的情怀。现代和古代的时代背景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绎,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当下景诗人的情感,进而加深对古人用词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
借助情感升华,提升感悟境界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借助景表达情感的诗歌部分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景中进行二次解读,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境界的理解,并对古诗词产生更强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情景交融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应用手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加深对诗词概念的理解,才能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认知,提升感悟境界3】
例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的教学中,教师对五首古诗展开教学分析,重点剖析其中的借景抒情表达。在《饮酒》的教学中,教师对诗的前两句展开教学,分析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喧嚣吵闹的市井气息,在一个归隐田居的环境背景下,营造了一个怡然自得的状态。诗人所营造的环境展示出了一种“避世态度”,精神上对世界采取了疏远、脱离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春望》的教学中,教师对故事前四句的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了整个时代背景。在《雁门太守行》的教学中,首句诗就是景物描写,它描绘出了一个黑暗的环境,刻画出了战前的紧张状态。整首诗歌颂了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反
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教师对诗句进行讲解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强感悟,才能提升感悟的境界,实现情感的升华。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歌颂。古诗词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结合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古诗词中的描写方法展开教学,才能充分表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立梅.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18-19.
【2】毛丽娟.浅谈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20(12):70-72.
【3】张存明.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学[J].才智,2020(3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