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范文点评
笔尖流出的故事
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都是虚构的故事,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到影子。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比较吸引人。下面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 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环境: 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 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志愿者徐明
环境: 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 铁蛋
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完后,在班里开一个故事会,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
这次习作是虚构一篇故事,要求情节完整、曲折,情节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等。虚构故事需要发挥想象,设计出主人公的经历(情节),想象要大胆且合理;人物形象还要鲜明,为此,可以用上人物描写的方法;另外,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对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故事中可试着描写一下环境。
范文一
月光下的村庄
“咳咳咳咳……”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声铁蛋听到了,放下手里的活,连忙跑过来,帮着爷爷捶着背,一边说:“爷爷,您没事儿吧?”然后拿起身旁洗得十分干净的杯子,朝着清澈的小河里舀了一杯水,向爷爷跑去,朝他嘴巴里一点一点的让他喝下去,月光从天空洒下来,照着铁蛋和爷爷的脸。
“爷爷,你看,”铁蛋用手指着月亮和星星,“您看那多像咱俩呀。”铁蛋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只好让铁蛋的爷爷照顾他,铁蛋长着又圆又大的耳朵,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黑宝石一样挂在脸上,他的鼻子下永远吊着鼻涕,脸上带着微笑。爷爷呢,他的皱纹爬遍了他的脸,小小的眼睛,手中永远拿着一个大蒲扇,但又因为体弱多病,没有钱请医生,所以只好把这个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拖着。
每次爷爷一咳,铁蛋就会把自己煮的银耳汤给爷爷喝,爷爷喝着就会说:“谢谢你,我的好孙子。”因为银耳汤里,爷爷总会品尝出一种爱的滋味。
铁蛋不仅孝顺老人,而且成绩也很好,每一次,铁蛋总是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还认真做笔记呢,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茅,回家铁蛋就认真做作业,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可认真了,做完功课,铁蛋就去做饭,煮着营养又美味的银耳汤。
“爷爷,您觉得好吃吗?”
“好吃好吃!”
“好吃,您就多吃点。”
吃完饭,爷爷和铁蛋把碗洗了,就手拉着手出去散步,在月光的衬托下,我们可以看见铁蛋和爷爷的脸上写着“幸福”这两个字,偶尔也会听到他们俩亲切的谈话呢。到了晚上整个村庄安静了,爷爷再一次坐在椅子上眯起他的眼睛,看着天空中如玉盘般的明月,心中暖和极了。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因为当月光洒下来时,爱就被照亮了。
①用声音开场,吸引读者的兴趣,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②从这段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铁蛋年纪小,憨厚可爱,但是他承担了他这个年龄不该承担的事,一个孝顺的娃娃形象展现了出来。
③环境描写渲染了村庄的安静祥和的气氛,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着爱。
总评:本文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爱。作者语言、动作描写运用自如,勾勒出爷孙俩相亲相爱的画面。文中反复出现“月光”,呼应了标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暗示了“爱”的主题,这是环境描写成功的案例。
范文二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最近,淘气包张明不知从哪里听了一个传说,说谁能在丁香花里到五瓣丁香,就会成为最幸福的人,对着五瓣丁香许一个愿,就会实现。张明把这个传说告诉了同学们。于是,下课后,很多同学都跑到花坛里,把一朵朵丁香花扒拉着看。
“报,报告!”号称“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火急火燎地跑进了班主任李军的办公室,话音还没落,人已经蹿到李老师面前了。“怎么了,有啥军情,如此慌张?”李老师笑着问。“咱班负责的花坛卫生区里到处是人,大家都在五瓣丁香,把卫生区弄得乱七八糟,丁香花落了一地。”“怎么回事,怎么莫名奇妙什么丁香花?”李老师皱着眉头问。“是淘气包张明惹的祸,他到处传播五瓣丁香会带来什么福气,能许愿成功,所以很多同学就去了。”李军若有所悟,点点头。“你去吧,让同学们到录播室,我给大家讲讲五瓣丁香的故事。”
录播室里,人挤人,看样子迷信五瓣丁香的同学不在少数。李军走上讲台,打开网页给大家介绍了丁香的各类品种,告诉同学们校园种植的是四瓣丁香,是不会到五瓣丁香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去森林公园,那里种植了一片五瓣丁香,只有爱护花草,才能成为幸福的人。
听完了班主任李老师的讲解,淘气包张明惭愧地低下了头,很多同学也羞红了脸。五瓣丁香事件就这样被班主任李老师给化解了。
①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为事情的发展作了铺垫。
②王寒冰的语言和动作,符合她“小辣椒”的性格,也反映出事情的紧急。
③班主任的点头动作和此处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一个遇事不慌、经验丰富的老师形象,这也是解决这件事的关键。
总评:本文以同学们寻“五瓣丁香”为线索,串联起了人物和情节,用班长王寒冰与班主任李军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语言、动作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个性。这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范文三
一元钱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来到菜市场,只见这里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各种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突然,我听到一个小男孩大声地喊道:“谁丢的钱?”顿时,很多人都围了过去。不一会儿,一个染着黄发的青年人挤进了人,冲着小男孩嚷道:“这钱是我的,快还给我!”话音刚落,又来了一位阿姨,说她刚刚丢了钱。一份钱,却有两个人来领,小男孩将手里的钱攥得更紧了,不知听谁的好。
这时,人中的一个老大爷发话了:“小朋友,不要轻信他们的话,问问他俩各自丢了多少钱,如果和你手中的钱数目一样,那不就能到失主了吗?”一听这话,青年人连忙说:“嗯,是三百元。”“不对!”小男孩大声回答。“是两百元。”那位阿姨说。“也不对。”小男孩摇摇头说。两个人又说了几个数字,但谁也没有说对。青年人不耐烦了,大声喝道:“快给我吧!这钱是我的,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钱的数目了。”
阿姨挡住青年人,对男孩说:“别听他的,这钱是我带来买菜用的,应该还给我。”
小男孩瞟了他俩一眼,慢慢把手张开了,只见他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一枚银光闪闪的硬币。
“原来只是一元钱呀!”人里发出一阵哄笑。那阿姨脸一红,扭头跑了,青年人也讪讪地离去了。
最后,人散去了,也不知小男孩最后有没有到那一元钱的失主,但我知道,他已经到了最宝贵的东西。
①环境描写为人物出场作了铺垫。
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让争执的两人“原形毕露”。
③结尾意味深长,赞扬了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总评:本文选取社会上的一件小事,折射出了人性的美丑。一元钱不大,但对于小男孩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试出了阿姨和那位青年的自私、贪婪。五瓣丁香
作者会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最后揭开“谜底”。文章对人性并没有直接揭露,而是让读者在情节的发展中去体会,语言委婉含蓄,但爱憎就在其中。
原文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有一个开满丁香花的校园,这个校园里最出名的就是淘气包张明,还有我们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我们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老师。
这天,淘气包张明起的非常早,他准备早早地到学校,在路上他开开心心地跳着。突然,他看到一个小姑娘正在哭泣,他赶忙拿出自己的糖,哄好了小妹妹。他问道:“你怎么了,小妹妹,是迷路了吗?”小妹妹默默地点了点头。
“你的家在哪里呀,能给我指一下吗?”
“我不知道。”
张明见状,开始挨家挨户地询问小女孩的家,终于把小女孩送回了家。小女孩的妈妈刚看到小女孩,就奋力的扑向她,和女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张明一看时间,发现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就像箭一般飞速的往学校赶。小女孩的妈妈刚想感谢一下他,却发现张明不见了。
张明到了学校,班长王寒冰就断定张明又逃学了,便报告给了老师。老师知道后,就把张明叫到办公室,本来想狠狠地罚他一下。就在这时,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就来到了学校,说:“我来给张明同学送一封感谢信,谢谢他早上帮我把女儿送到我身旁,谢谢!”
李军老师听到后,连忙原谅了张明。
①故事开头不能只是交代人物,要考虑怎么把读者带入故事。
②对妈妈到女儿的反应还可以多一些描写,表现妈妈对女儿失而复得的激动心情。
③结尾太平淡,建议用校园丁香花的场景来结尾,呼应标题,揭示主题。
点评:原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叙述平淡,没有作必要的铺垫,缺少相应的环境描写,脱离了标题。
升格作文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春天来临,校园里的丁香花盛开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袅袅的香气飘入教室,使人神清气爽。朗朗的读书声又在清晨响起,同学们在齐声诵读,可张明的位置却是空的。
这天,淘气包张明起的非常早,他准备早早地到学校,在路上他开开心心地跳着。突然,他看到一个小姑娘正在哭泣,他赶忙拿出自己的糖,哄好了小妹妹。他问道:“你怎么了,小妹妹,是迷路了吗?”小妹妹默默地点了点头。
“你的家在哪里呀,能给我指一下吗?”
“我不知道。”
张明见状,开始挨家挨户地询问小女孩的家,终于把小女孩送回了家。小女孩的妈妈刚看到小女孩,就奋力的扑向她,和女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妈妈的眼泪涌出了眼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的女儿,你去哪里了呀?”张明一看时间,发现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就像箭一般飞速的往学校赶。小女孩的妈妈刚想感谢一下他,却发现张明不见了。
张明到了学校,班长王寒冰就断定张明又逃学了,便报告给了老师。老师知道后,就把张明叫到办公室,本来想狠狠地罚他一下。就在这时,那个小女孩的妈妈就来到了学校,说:“我来给张明同学送一封感谢信,谢谢他早上帮我把女儿送到我身旁,谢谢!”
李军老师听到后,连忙原谅了张明。窗外,雪白的丁香花映入了眼帘,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像是在跳舞。这校园变得更美了。
①开头描写了环境,渲染了静谧美好的气氛,也设置了悬念,引出下面的情节。
②加上了一些对妈妈的描写,更好地表现妈妈对女儿失而复得的激动心情。
③结尾加上环境描写,暗示了主题,表现了张明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