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人根源意识宗族观念
浅谈客家人的根源意识与宗族观念
在中国大陆,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闽粤赣三角地区,居住着客家人。在其周边的国家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客家华侨很多,还有泰国、老挝、印度以及欧美各国,也都居住着不少客家人。虽然他们离乡背井,或身在异域,对祖籍地的故土、家族宗亲仍然怀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根”的强烈意识,对宗族的强烈认同与别的民族、民系相比显得十分特别。当然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根源意识与宗族观念所涵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例如原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的被强化,也有的被淡化,而原来负面的没有显现的一面,也慢慢地突显出来。本文通过文献及田野调查资料的整理,试图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并考察它的起因与对社会的影响,以便对这些传统文化重新认识。
如今人们大多认同客家人是早自东晋,及至唐宋,由于非汉族势力入主中原引发的民族纷争,历朝农民起义引发的社会动乱,致使中原及江右的大官显要、将相巨贾以至平民百姓,携家带眷,尽室流移,扶老携幼,相率奔徙。一批批汉族移民大军,从山西、河南、经皖南、赣北,最后落脚赣南、闽西与粤东广大山陵地区。
的确,当时中华大地只有闽南粤东一带,东凭大海,北依峻山,较为平静,未及兵灾,成为最佳的避难之地。因此,这批难民的先行者便聚集此地;又因这批难民一般的文化水准较高,再兼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虽以客卿身份,居住当时开发较晚的闽南粤东,因此固有文化得以保存,其语言习俗,历久不衰。实际上他们成为当时这一带的开发功臣了!时日一久,这批难民便乾脆定居下来。而当地的土著人民,却称呼这一批难民为“客”,以后便缘俗相称,自己也就以“客”成其“家”,而乾脆以“客家”相称。年长日久,原住民(如畲族)也逐渐被融化。可以说这就是今日“客家”人的由来。
正是由于客家人出自中原汉族,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因历代社会动荡造成的这一族的流动,开发创业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客家人特有的根源意识与宗族观念。例如一代又一代的迁徙,带来的是后人的发问:“客家人系从哪里来?”“涯个祖公哪里人?”开发新的基业,创建新的家园,要求的是宗亲的合力,族的凝聚。根源意识,族观念也就随着客家族的发展而形成、发展。
一、客家人根源意识宗族观念的表现
1.崇尚祖先
扬琴
每个人都希望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是人的本性之一。客家人对祖宗的崇敬可以从他们所撰修的族谱看出。现引用几段如下:
谢氏族谱记载:
——周宣王封姜太后裔申伯于谢邑(即河南),后代以封地为姓。谢氏为南阳、陈留望族,因名“陈留堂”。
——有联云:鸟衣望族,凤羽名流。
——谢安、谢玄,也是谢邑人,亦是陈留、太康一带的望族。客家先民中谢氏认这位先祖,自是有根据的。
“宋景炎年间,有江西赣州之宁都谢新,随文信国(文天祥)勤王,收复梅州,任为梅州令尉,遂定居,为梅县,兴宁谢氏之始祖”……〔1〕
广东《大埔百侯杨氏族谱》记载:
——杨(yang)源出于羊舌氏。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羊舌(音逸)字叔向,是著名贤臣。封邑
在杨(在山西洪洞东南),又称杨逸。他的儿子名叫食我,以杨为氏。杨食我与祈奚的子孙祈盈是好友。
——春秋战国时有哲学家杨朱;东汉有太尉杨震,文学家杨修;北周时丞相杨坚杀死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父子两代称帝37年;唐代有宰相杨国忠等;宋代有名将杨业(民间称杨令公)、杨延昭,诗人杨万里;元代有文学家书法家杨维帧;明代有文学家杨慎。〔2〕
2.重视族规家训
为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与宗族利益,不同姓氏宗族内部,往往都制定了严格的族规,先祖们常常传下了“家训”,它成了不成文的法律,有着很强的威慑力与约束力。下面引用几段广东省《大埔百侯杨氏族谱》
家训规条序故乡之春
明家训,严规戒,使族人知所法而为善,知所畏而不为不善,庶共勉为良民也。
家规家训已知关于x的方程
父母 遵朱子格言
父母者,天地也,顺父母即顺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为先,养育之恩永世难报。孝顺必有孝顺子,忤逆终养忤逆儿。只顾妻子儿女而不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敬老好儿女为人知之榜样,虐待父母者,家法之训处也,国法应惩之。
睦兄弟
兄弟者,手足也,骨肉也。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也。兄弟间,或因语言伤和、或因财产相争、或听妻子谗言,萎菲便成贝锦,以致骨肉相残。大则惨伤拘讼,互打官司;小则朝夕怨言。一时之忿,终身阋墙。所谓内室操戈,或家破人亡、或不如相交朋友,成为父母之过错。你本身又何必生儿养女也。为人者以友为兄弟,族人当睦更有于别。宗族之兄弟,是一脉相传,何又不如朋友也。
和宗族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虽有亲疏贵贱之别,其始同出于一人之身。故尧典曰:亲睦九族,周室则大封,同姓宗族之谊,由来重矣。今世俗沦薄,间有挟富贵、而厌贫贱,恃强
交流技巧
众、而凌寡弱者,独不思富贵强众,为祖宗身后之身乎?观于此,而利与害共,休戚相关,一体同视可也。凡我族人,当和宗族,以强欺弱者,家法诛之,国法惩之。
完国赋
赋税者,朝廷国课也。依期交纳,及时完全,是公民之本份。抗税不交,扺赋不纳,有损于自身的人格。拖欠欺骗。贻误乡村,严重者则受法律之制。凡我族众,应以自觉完成所任赋税,则是报国之表率也。
务勤俭
勤俭者,起家之本,传家之宝也。立业之基,人生所当务也。勤而不俭,则财源于奢;俭而不勤,则财终于困。人世间,常见名门世族,莫不由祖考勤俭,以成立之本,下代之福:莫不由子孙奢侈,以败家业之旨哉。是言,盖俭则富贵长保,家计不难振兴。倘男子不务耕作,女不事机杼,好逸恶劳,鲜衣美食,一旦娇惰,习惯俯仰无资,将祖资财一败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人,当务勤俭。
勤耕读
我祖教诲,守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儿孙两行正道。宣读宜耕,耕读者遂生复性之良策也。王政首重,农桑大学,必先时德,语云:地内出黄金,一字值千字。又古训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志者,事竟成。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又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凡我族人,当勤耕读也。
谨丧祭
丧祭者,慎终追远之大事也。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父母应已在生之时,尽力供养,逝后要从俭治丧。勿须无财大操大办,丧事从简,也不能俭而不顺民情。凡我族人,当谨慎治丧者也。
肃闺门慎嫁娶做梦梦见坟墓
闺门,为起化之源,家规不可不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之常情。应扫除旧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嫁女乃人伦之始,联姻不可不慎。男女婚姻,不能包办代替。嫁女择佳婿,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重取聘金,贻误后世子女。凡我族众,当共凛之。
安本分
本分者,人生分内当为之事也。未老不能享老之福,未富不能享富之福,未官不能享官之福。凡事尽在其中,不以干名犯义,而取优辱。人要经少中壮老,享要与年龄相当,超前享受害自己,勤劳勇敢富终身。安分守己,立志做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葬送自己。凡我族人,当共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