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编写理念 用好部编教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编写意图解读及使用建议
一、对这套教材的定位。
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
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温儒敏教授做了较详细地解释,这一版本的教材并不仅仅是挂了教育部的名儿,而是,编写过程是真正由教育部来抓的。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两年。“部编本”却用了4年多。这部教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饱含着中央领导层对小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这套教材,用好这套教材。
二、本套教材的意义
我想摘录于漪老师的几段话回答这个问题:
母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智力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关系到日后公民的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切不可掉以轻心。
记得德国纳粹头子、人类大灾星希特勒曾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入手。”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立意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树立六种意识
国家意识 目标意识 文体意识 读书意识 主体意识 科研意识
四、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有哪些变化
(1)教材编写结构、顺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整体结构为: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集中识字两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教学两个单元共13课;课文四个单元共14课。中间穿插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
比如入学教育,我上学了,由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体现出身份的认同以及角的转换。根本的拼音
与以往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不同的是,此次部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编写组做出这样的调整,是考虑降低难度,体现幼小衔接,自然过渡。"绘本书籍、电视、广告牌、父母的帮助,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们可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从而使拼音与识字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
同时,也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
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 ,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突出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2)课文总数减少,识字量减少。
本册教材,课文总数减少了,识字量减少了,也适当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对于这样安排的初衷,徐轶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搞的是国民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目的不是选拔,而是平等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步骤去学习。所以,我们教学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本册的识字量300个,写字量100个,是一个保底的量,这个底线必须守住,尽全力让所有的孩子学会。
五、各部分内容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关于拼音教学
1.学段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以不断降低学习难度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增加学习负担。
这套教材准确定位,拼音的学习目标,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集中编排汉语拼音,以拼音学习的规律为主要线索安排学习内容,短时间内集中解决问题。
2.汉语拼音编排及教学建议
(1)加强整合,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并不是单一学习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拼音的每课都配有情境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与单图相比,整合的情境图功能更加丰富,因为它包含着故事情境,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生借以观察图画、看图说话,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至于在集中学习拼音的阶段,阻滞学生的口语发展,使学生的发展顾此失彼。
每幅情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如《ai ei ui》 -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a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e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 tul)”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e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 shul)”……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精选常用音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拼音学习效率
教材选择少而精当的音节供学生练习拼读,基于常用音节的频率,以及儿童常用口语词
的调查,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与儿童口语联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这些带调音节,都是有效音节,都有实际意义,可以与学生的口语建立起直接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拼音的学习直接指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拼音,从根本上避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极大伤害的机械操练。
教材中的所有音节都是带调音节,而且不再呈现拼读的过程,只呈现音节本身。个别作为例子的拼读过程,也都作了灰度处理,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拼读。这样,学生在读出音节的时候,注视的音节是一个整体,与今后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音节完全一致,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高学生识别音节的熟练程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