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自然条件
1、江苏地形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其地形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国居首位,成为江苏一大地理优势。
2、江苏山脉
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
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江苏第二高山:大洞山。
位于徐州市区东北40公里贾汪区境内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顶莲花山,属淮阴山脉,周围大小100余山头,几乎峰峰有名,连成一气,森林、灌丛、灌节丛、衡疏四种植被300多种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绿涛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3、江苏水文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海岸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条。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225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
太湖
在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为我国第三淡水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8米,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称笠泽、五湖。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太湖最后注人长江。
湖中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竞头诸为最著,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峦连绵,层次重叠的壮丽天然图画。沿湖有著名的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古吴名迹、宜兴洞天世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区。
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4、江苏气候
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中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江苏自然资源
5、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7353万亩,占全国的3.97%,人均占有耕地0.99亩。沿海滩涂890多万亩,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6、水资源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本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上游,长江横穿本省南部,江水系本省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有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骆马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大运河、淮沭河、串场河、盐河、通榆运河、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各支河,河渠纵横,水网稠密。本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全省地下水总量对农灌具有开采意义的是徐淮浅层水约29.57亿立方米/年,供垦区及海涂开发,人畜饮用的沿海深层地下水5.85亿立方米/年。
7、矿产资源
本省地跨华北地和扬子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和优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品种有133种,已探明储量的65种,其中
建材、粘土等34种单矿储量列全国前十位,铌钽矿、方解石、泥灰石、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气等8种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第一位。
8、生物资源
本省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内陆水面有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1200万亩。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
9、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
干热风自然条件
(一)平原广阔
1、江苏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是我国地势最低平的省份。平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8.8%,比例之大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一位。
2、江苏的平原跨华北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包括徐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海拔都在45米以下,且半数以上不足5米。
(1)徐淮平原: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是华北平原在江苏境内的一部分,由黄河和淮河的合力冲积而成,海拔在7-45米之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2)里下河平原地处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京杭运河和串场河之间,由长江、淮河和历史上黄河的冲积作用以及海流的回淤作用形成,海拔在1.5-6米之间,四周高,中间低,有“锅底洼”之称。
(3)滨海平原在串场河以东,属海积平原,海拔在1.5—4.5米之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平原海岸平直,沿岸有广阔的滩涂地带,海涂面积达60多万公顷,是江苏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4)长江三角洲西起镇江,北至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长江三角洲总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其中在江苏境内的约2.5万平方千米。海拔2~8米,自西向东缓缓倾斜。三角洲上湖荡棋布、沟渠纵横,偶有低山点缀其间,山水相映,景秀丽。
广阔而肥沃的平原,为江苏发展以耕作业为主的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低山丘陵和岗地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
(二)四季分明
江苏位于东经116°22´~121°55´、北纬30°45´~35°07´之间。处于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界线大致为苏北灌溉总渠。因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年四季分明。海洋对全省各地的气候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降水较为丰沛,年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水网密布
1、分属长江、淮河和沂沭河三大水系
2、京杭大运河、串场河、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等人工河道将全省河流联接成完整的水道系统,有利于航运和灌排。
京杭大运河:(1)绘图要求:结合南水北调,在长江以北:从扬州南略偏东向东的长江边,经高邮湖、洪泽湖东侧,向西北过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至苏鲁交界的南四湖,最后消失在图幅的边缘。在长江以南:从镇江经常州、无锡、苏州至浙江的杭州。(2)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由于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建成以来对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
3、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具有调节江河水量的重要作用。水量丰沛的长江,加上著名的太湖、洪泽湖、京杭运河,不仅可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水源和通道,而且成为全国著名的淡水渔业基地。
4、淮河的水患与治理:上游(河南)修建水库,中游(安徽)利用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江苏)增加入海、入江水道。
5、淮河的水污染与治理
(四)矿产多样
1、煤炭:徐州
2、铁矿:南京、徐州
3、铅锌:南京东郊栖霞山
4、水晶:东海县
5、陶土:宜兴
6、磷矿:连云港
7、石油:江淮间的广大平原和南黄海大陆架(金湖、江都、姜堰)
8、海盐:淮北
这些矿产资源的发现,为江苏化工、轻工、冶金等工业部门提供了原料,但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金属矿产资源,江苏严重缺乏,大都需要从外省(区)调入。
(五)自然灾害
1、主要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发生频繁:春雨、春末夏初的梅雨和夏秋之交的台风雨是江苏降水的主要来源。全省的旱涝灾害与梅雨期的迟早与长短、台风雨的多少密切相关。
(2)春季低温阴雨:苏南和江淮地区。
(3)春旱和干热风:徐淮地区。
(4)龙卷风:沿海地区。
(5)寒潮、霜冻、冰雹、台风:全省各地。加强水利建设,完善蓄洪、排灌工程,对于保证江苏农业高产、稳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震。
产业布局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的主框架,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江苏省提出要全面推进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等区域发展,推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沿江产业带。发展大运输量、大进大出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物流等基础产业集,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形成重要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规划建设好沿江城镇带和生态旅游带,全力打造沿江内湾型区域开发格局。到2010年,沿江开发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提升沿沪宁线产业带发展水平。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到2010年,本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
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依托连云港港口优势和徐州区域性商贸中心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加工、机械、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新兴
的加工业生产基地和内外贸基地。连云港港口要建成上海和青岛之间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大港。到2010年,沿东陇海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比重上升到8%左右。
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重点围绕连云港港、灌河口港口、滨海港、大丰港、洋口港、吕四港等深水港口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造船、林纸、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鼓励、支持和引导沿江地区的产业向资源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壮大沿海基础产业。开展沿海围海造地建港工程的前期研究,创造条件打造大型产业、人口集聚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0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00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5%左右。
沿大运河长江以北区域和沿灌河区域,是江苏资源较为独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十一五”期间,要发挥沿大运河、沿灌河的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合理开发,重点发展生态产业、观光旅游业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产业,切实保护运河资源,加快构建大运河水系和灌河水系现代内河航运系统,着力形成各具特的产业集。
按照“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江苏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区域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把发达地区资本、技术、
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苏北的资源、成本和政策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特经济。利用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重要交通枢纽和港口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带动苏北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等四项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下更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改善政府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发展要素市场,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推动苏中快速崛起。抓住沿江与沿海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接受国际国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江海联动发展新局面,构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长江过江通道建设,优化整合长江两岸港口资源,推进生产要素的相互融通,促进苏南与苏中联动开发。加强与苏南及上海的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地位。努力发挥承南启北的纽带作用,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提升苏南国际竞争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苏南发展的先导和带动作用。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推进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积极推动苏南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外转移,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并举,壮大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着力培育特产业集,以工业集中区为主要依托,形成集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条件的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赋予县级政府更大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实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经济薄弱县(市)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