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地处皖东南,交通发达,毗邻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农村劳动力缺乏,加上近几年来免耕直播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宣城市主要午季作物油菜、小麦生产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2005年以前,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仅0.7万hm 2左右,仅占全市午季作物播种面积的8.2%,但自2005年以后,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至2010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4.76万hm 2,首次超过油菜面积,占全市午季作
物种植面积的51.0%,成为全市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
然而,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由于皖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及皖南地区农民小麦栽培技术经验的缺乏,小麦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全市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有的年份甚至造成了大面积的减产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对皖南地区小麦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
了相应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1合理品种选择
由于皖南地区非小麦主产区,也非国家及省小麦区试点,安徽省参试及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多为适宜淮北及江淮地区种植的半冬性或冬性白皮小麦品种,在皖南地区种植适应性相对较差。同时,皖南地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平均温度相对较高,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白皮小麦品种由于种皮较薄,在皖南地区春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种植易发生赤霉病、纹枯病等。如2008年郎溪县引进种植半冬性白皮小
麦品种“皖麦51”53.3hm 2,5月中下旬大面积发生赤霉病,经市农委组织专家鉴定较周边其他春性红皮小麦田块病株率平均高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60%以上,一般田块产量损失率达20%~30%,给当地农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结合宣城地区气候特点及多年生产实践,宣城地区种植小麦品种,应尽量选择抗赤霉病、纹枯病和抗倒性相对较强的春性红皮小麦品种,如宁麦13、宁麦14及扬麦11、扬麦13等宁麦、扬麦系列优质弱筋小麦品种。2适期适量播种
由于栽培习惯、茬口衔接、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原因,宣城市各地小麦播种时间不一,播期跨度大,如广德、郎溪南部部分杂交水稻种植区,由于前茬收获较早,小麦有早播
的习惯,一般在10月中旬小麦即开始播种[1]。而宣州北部部分乡镇,如朱桥、青草湖农场等地由于前茬为单季晚粳(糯)稻,收获较晚,小麦播种较晚,一般要到11月中下旬,特殊年份要到12月初才播种。同时,各地播种量也不一致,少的一般112.5kg/hm 2左右,多的在225kg/hm 2左右,相差较大。
而江南地区春性小麦品种若播种过早,冬前温度较高时,其通过春化阶段的时间较早,易在冬前形成旺长或提前起身拔节,抗寒能力明显下降,越冬期易遭受低温冻害。同时,春后抽穗过早,常常会遭遇倒春寒而影响灌浆结实,从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小麦播种量过低,基本苗不够,导致有效穗数不足,难以获得高产。而播种量过大,又不利于个体生长,发挥分蘖和大穗优势,同时体过大,造
成田间封闭,影响通风透光,易导致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因此,适期适量播种对皖南地区小麦生产取得高产相当重要。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春性品种在宣城地区最佳播种期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适宜播种量应为150.0~187.5kg/hm 2。3把握施好关键肥
根据调查,宣城地区农户种植午季作物有重视施用底肥和腊肥,而忽视施用拔节肥和叶面肥的习惯,生产上一般底肥施用量较足,1月底至2月初,即年前施用1次腊肥,一般用尿素150kg/hm 2左右,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而根据小麦生长特性,起身拔节期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双旺”时期,是其产量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此时营养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麦的穗粒结构和产量[2]。因此,改变施肥习惯,适施腊肥,施好拔节肥,对提高皖南地区小麦产量至关重要。腊肥施用时间可适当提早至1月上中旬,腊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适当辅以化肥。而3月上中旬皖南地区小麦陆续开始起身拔节,此时是施用小麦拔节肥的关键时期,一般施尿素120~150kg/hm 2,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显著。
另外,皖南地区小麦生产过程中经常遭遇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倒春寒、灌浆结实期干热风等异常天气危害,因此危害发生时或在小麦灌浆结实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如美洲星、黄腐酸、磷酸二氢钾等,可明显提高植株抵抗力,促进其灾后恢复生长,特别是对增强小麦后期功能叶作用,提高灌浆能力,增加千粒重具有明显效果。4抓好春季田管
春季田间管理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春
(下转第37页)
摘要通过对宣城地区冬、春季气候特点,农民小麦生产习惯栽培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春季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以指导小麦栽培。
关键词小麦;生产技术;安徽宣城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0-0035-01
宣城地区小麦栽培技术
张环
(安徽省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宣城242000)
干热风作者简介张环(1959-),男,安徽芜湖人,助理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
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4-04-24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0期35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34页)
用灭生性除草剂防治花铃期的棉田杂草。
(5)打顶。7月20—25日打顶心,打掉1叶1心。
(6)防治烂铃。采取农艺措施和喷施杀菌剂等方法预防和防治烂铃的发生。
7吐絮成熟期田间管理
主攻方向及生育指标:保根、保叶,防早衰、防烂桃,增加铃重、提高品质。要求8月底、9月上旬青枝绿叶吐白絮。
(1)防治虫害。在棉花吐絮成熟期,造桥虫、4代棉铃虫、烟飞虱等常常发生危害,要根据田间情况及时施药防治。
(2)浇水。9月上中旬若发生干旱,隔行浇小水抗旱。
(3)摘黑桃(黄熟铃)。遇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摘回刚见黑斑的棉铃,用1%乙烯利水液浸蘸后晾晒,以减少烂桃损失。
(4)科学收花。棉花8月底、9月初开始陆续吐絮。在棉铃开裂后7~10d采摘为宜。采下的棉花可放在架高的芦苇席上,晒至牙咬种子能发出清脆的响声时,即可入仓储存。拾花时僵瓣和好花要分开放置,收获的棉花要按僵瓣、好花、孬花分收、分晒、分存。同时,做好“四分”和防“三丝”工作。
(5)棉花脱叶催熟。试验表明,利用脱叶剂噻苯隆和催熟剂乙烯利的混合施用脱叶催熟效果最为理想。当铃期达到45d以上时,就可使用棉花脱叶催熟剂,一般以噻苯隆
750g/hm2+乙烯利2250mL/hm2组合相对较好。
8参考文献
[1]杨中旭,李秋芝,王士红,等.杂交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
技通讯,2012(10):162-164.
[2]苗凡修,李慧,苏绍坤.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0):51,58.
[3]赵文艳.丰南区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2): 141-142.
[4]李文红,赵燕华,刘军.抗虫棉K7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55,57.
[5]杨中旭,李秋芝,王士红,等.抗虫棉优质高产生育模式栽培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30-31,41.
[6]李维江,唐薇,李振怀,等.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J].山
东农业科学,2005(3):21-24.
[7]张长灵.抗虫棉中后期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0):9.
(上接第35页)
季田间管理措施较多,除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壅根、施好拔节肥、预防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外,其中最关键、最有效的一项技术措施是抓好清沟沥水、排水降渍工作。因为皖南地区春季雨水较多,经过冬季冻垡,畦土垮塌,经常造成麦田沟系不通,排水不畅。而小麦根系对水分较为敏感,麦田长期积水,易造成土壤通透不良,不仅影响根系健壮生长,阻碍根系对肥料的吸收,严重时甚至产生土壤渍害,造成死苗现象[3]。
5抓好关键病虫害防治
皖南地区由于春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小麦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并造成大面积损失的病害是小麦赤霉病。因此,应首先要重视抓好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工作,防治方法:可在小麦始花10%~15%时,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200 g/hm2、4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或25%咪鲜胺乳油900mL/hm2任选一种对水450kg/hm2以上均匀喷雾。其次是抓好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穗芽的防治工作。同时对近年来皖南地区呈加重发生的小麦锈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除做好清沟沥水,增施磷钾肥等农业防治外,可在小麦孕穗—抽穗期病叶达0.5%时,选用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
750~900kg/hm2进行喷施预防[4-5]。
6参考文献
[1]王良吉,李楠,商鲁宁,等.安徽省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
业科学,2006(6):1055-1056.
[2]王绍中,季书勤,张德奇,等.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9-26.
[3]胡玲惠.阜南县无公害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203,207.
[4]张耀强.小麦栽培及病虫草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2(8):105.
[5]燕敦方,张浩.小麦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 (20):75,84.
传花授粉,提高结实率[2]。
7抗旱浇水
玉米是喜欢大水大肥的作物,特别是抽雄扬花期对水分特别敏感,高温缺水、空气干燥严重影响抽雄授粉。因此,如遇干旱,要及时浇好丰产水,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播种时,如果麦收后干旱无雨,一定要浇水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二是玉米出苗后,比较耐旱,但怕涝,因此玉米苗期不旱不浇水,要注意做好排涝除渍工作;三是玉米在抽雄吐丝扬花授粉期,是玉米需水量最大时期,特别是田间湿度要保持相对较高状态,如果遇到高温干旱将严重影响花粉的生命力,严重影响花丝的受精传导能力,影响结实率,因此在玉米抽雄吐丝期,一定要注重浇好保花丰产水。只要在玉米抽穗初期,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都要提早普遍浇一次保花水、丰产水、保险水,确保玉米正常结实。要认真接受上年高温热害的教训,尽力弥补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3-4]。
8玉米晚收
多年来,都有玉米早收习惯,有提前打老叶晾秆催熟习惯,这严重降低了玉米产量。早收玉米水分高、籽粒瘪、品质差。因此,要大力宣传玉米晚收技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丰产丰收。根据多年试验,玉米晚收6~7d,千粒重可增加10~20g,可增加籽粒600~750kg/hm2,增产率达到10%~
15%以上。玉米晚收的诊断标准是:玉米叶明显变淡发黄衰老,苞叶发黄变白松散,籽粒乳腺消失,种脐变黑,在完熟末期收获为最好。收获时间在9月25日至10月1日,不影响腾茬秋种。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条龙机收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高产丰收快收[5-6]。9参考文献
[1]张德兰,孙茂超,吴莲,等.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
业科技,2013(22):42.
[2]李丙昭.河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5):16-17.
[3]任政委,田丽娟,王星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 (8):16-17.
[4]杨义法.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 63,66.
[5]袁文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2(8):14-15.
[6]李新荣.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40,50.
代庭奎: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7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