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小麦是我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60万亩,总产11亿公斤,在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市旱地小麦面积大,生产条件普遍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低,影响小麦生产的灾害天气——播种期干旱、秋涝超期晚播、冬春冻害、晚霜冻害、后期干热风、收获前冰雹袭击等在小麦生产的历史上时有发生,且成灾严重,给我市小麦生产的稳定造成威胁。为了预防小麦生产灾害发生,减轻各种灾害的损失程度,确保小麦生产稳定和全市人民口粮安全,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认真分析,制订了洛阳市小麦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在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上做到提前预判,防患未然,有灾抗灾,无灾增产,为我市粮食安全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一、小麦主要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预案
(一)播种期干旱。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
足墒播种是苗全苗匀的先决条件。小麦萌发出苗的适宜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壤土16-18%,粘土20-24%。若小麦播种前(9月25日前后)土壤含水量分别低于10%、13%和16%,且天气预报10天内无雨,就要启动抗旱播种应急预案。
抗灾减灾措施:
水浇地及时浇踏墒水造足底墒,争取做到足墒下种。若来不及浇灌或土质偏粘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以辅助快速出苗。水浇地,我们更推荐播前浇踏墒水。旱地麦田要遵循“时到不等墒”原则,采用沟播或寄种等雨抗旱播种应变措施。对于干土层4厘米以上,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13%的麦田,可先采取多耙保墒,后拨干种湿或沟播的办法进行播种,不能播种太深。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土壤0-20厘米含水量在8%以下,可采取寄种方式。寄种麦田可适当选用弱春性品种,并适当增加播种量,播前要药剂拌种。
(二)秋涝超期晚播。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
秋季降雨时间长,降雨量大,至10月中旬小麦播种时土壤仍严重偏湿,甚至积水,小麦难以适期播种。这样的天气条件在我市发生的频率不高,但一旦出现,面积较大,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也较大。2021年的超期晚播就是案例之一。
抗灾减灾措施:
采用“四补一促”晚播小麦生产技术:选用弱春性品种,以种补晚;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加大底肥和
种肥用量,以肥补晚;精细整地,以好补晚;小麦生育期全程促进。2021年,全市小麦因秋涝播期整体推迟15天左右,孟津区、偃师区等地一部分预播麦田直到11月初还是一片积水,但这部分麦田普遍采用了“四补一促”技术,在农户的精心管理下,小麦由弱转壮,最终实现了逆袭增产。
(三)冬季冻害。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
若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最低气温骤降10℃左右,达-10℃以下,持续2~3天,易形成小麦初冬冻害,冻害主要造成幼穗冻死和叶片干枯;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若这两个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最低气温在-15~-13℃天数较多,也会导致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越冬期气温回升后又遇到强降温(降温到-15~-13℃)时也会形成冬季冻害。冬季若有这三种气象条件发生,应及时启动防范冬季冻害预案。
抗灾减灾措施:
水浇地要适时浇越冬水。浇越冬水应掌握“夜冻日消,浇完正好”的原则,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时进行。越冬水可平抑地温,使地表和表土层(0-5厘米)温度提高1-2度,有利于麦苗越冬长根,保暖防冻,安全越冬。旱地麦田应在寒流到来之前及时镇压,镇压宜选在晴天的早晨进行,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使地面细碎、平整,防止透风。
若麦田受冻,在返青期来临之际,水浇地可每亩追施尿素7-8公斤,并浇水。旱地要在中雨(雪)(预报降雨量10毫米左右)前后,趁墒追施速效氮肥。
(四)晚霜冻害。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
小麦拔节前后,若气温下降到-2~-3℃以下,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影响产量。应密切关注气象局预报,及时启动防范晚霜冻害预案。
抗灾减灾措施:
水浇地要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化幅度,防御低温冻害。小麦晚霜冻害高发区,可在起身期喷施矮壮素、多效唑或化学防冻剂等,抑制植株生长发育,控制拔节速度,提高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提升小麦抗晩霜冻害能力。
对遭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浇水结合追施速效化肥、补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受冻小麦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籽粒灌浆期发生干热风。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
干热风,指的是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在30%以下,风速在3米/秒以上的灾害性天气,一般出现在5月上旬至6月初。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启动预防干热风预案。
抗灾减灾措施:
预防干热风,一是可采取浇灌浆水的方式,增加湿度,调节近地表温度。二是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式。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可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同时有利于小麦灌浆和增加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产量。
(六)收获前冰雹袭击。
发布预警的前提条件:气象部门5月底至六月初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
干热风抗灾减灾措施:面对冰雹袭击,我们可以用及时收获来实现一定程度的防灾减灾。蜡熟末期是小麦的最佳收获期,因为此时小麦的千粒重最高,而且此时收获又不会造成大量落粒。农谚讲“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道理即在于此。提倡小麦及时收获还有另外一个考量,就是规避小麦收获前的冰雹袭击。小麦成熟后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冰雹的几率较高,一旦遭袭损失又最大。如果在强对流天
气到来之前将小麦收获入库,则可避免损失。
二、强化小麦防灾减灾的支持保障
(一)加强监测预警。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掌握雨情、温度、灾情等的发展动态。加强苗情、墒情的监测,并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适时发布相应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案,做好抗灾应灾准备。
(二)强化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特别是预警发布后,各地要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分区包片指导,并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短信等信息手段,加大宣传指导力度,确保关键技术措施到村入户落地。加强对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防灾减灾和生产技术水平。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要加强对项目区农民众的技术指导服务,促进措施落实,确保项目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