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郑雪枫
【教材分析】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17日,正值国难当头,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诗人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满含着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情感,写下了这首诗歌。诗人巧妙借用“土地”这个重要意象来形象地表达这种情感,他把深沉的爱寄托于一只鸟的形象,以鸟的歌唱、死亡和流泪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课标》对诗歌朗读的要求是三级:一是正确,二是流利,三是有感情。于是,我把这首诗歌学习的重点定为“分析内容,读出感情”。方法是以诵读为手段,从关键词入手,以诵读技巧的指导为助推,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作者深沉的爱。
【教学目标】
1.识记常用易错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2.掌握通过分析字词和意象来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4.学习基本朗诵技巧,学会从语速、重音、语调、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朗诵并背诵。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字词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
【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分析字词和意象来感知诗歌情感的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策略】
教法:启发法诵读法范读法
学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分析内容、情感,探讨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由1生宣读邀请函。
附:邀请函
宝鸡一中九(3)班全体同学:
你们好!
特邀你们月日来北京,朗读一篇经典文章。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组
年月日
备注:朗读篇名已告知贵班语文老师。
2.老师提示作者(原名,笔名),学生猜篇名。
二、读正确
我爱这土地仿写强调“喉咙”和“什么”的字音字形(PPT展示《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
“喉咙”的注音是[ hóu·lóng],意为两种读法:一般读“hóu long”,间或读hóu lóng。
“什么”的注音是[shén· me],只有一种读法,须特别注意的是第一个字为二声,非三声。
三、读流利
读流利即读得连贯,不结巴。那就让学生挑战用时最短。现在组内读,再在班上读。
(几位挑战者中,用时最短为7秒93)
四、读出感情
(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句话包含的作者情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读?
(二)交流
1.第一、二行诗
情感:“假如”“也”“应该”的句式,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理所应当的情感。“嘶哑”写出了歌唱时间之长,体现执著、至死不渝。
读法:重读“鸟”“嘶哑”“歌唱”;节奏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第三行诗
情感:“暴风雨”“打击”“土地”,比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饱含对侵略者的仇恨。
读法:重读“暴风雨”“打击”“土地”,节奏是“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3.第四行诗
情感:“永远”写出了侵略时间之久,“汹涌”写出了悲愤的程度之深。
读法:重读“永远”“悲愤”,节奏是“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4.第五行诗
情感:“无止息”写出了人们仍处在愤怒中,“吹刮”写出了强度之大,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
读法:重读“无止息”“吹刮”“激怒”,节奏是“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5.第六行诗
情感:“来自林间”写出了黎明到来的艰难,“无比温柔”写出了对黎明的热切期望。
读法:满含期待与热爱读诗句。“温柔”一词中间气息要连续不能断,“黎明”一词中间气息要连续不能断,都要读出美感。节奏是“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6.第七、八行诗
情感:“死”是为国牺牲,很悲壮。“连……也……”写出了彻底的、无私的奉献决心。
读法:语调低沉地读“然后我死了”,下一句要读出无私奉献的悲壮感。节奏是“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7.第九、十行诗
情感:“泪水”既是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泪,又是对胜利的渴望之泪。设问的句式,强烈地直抒胸臆——深沉的爱。
读法:情绪要激动,重读“泪水”“土地”,“深沉”一词中间气息要连续不能断,末尾要拉长,读出一种向往感。节奏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学生集体朗读(配乐《我爱你中国》)
(四)老师范读(配乐《我爱你中国》)
五、归纳主旨并完成板书
表达了对侵略者切齿的憎恨,对祖国最彻底最无私地奉献的决心,二者统一为深沉的爱国情感。
六、写法
选用“土地”这个重要的意象来象征祖国,进而表达爱国的主旨。
七、背诵默写全诗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选择易错的句子默写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③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强调:“的地得”的正确书写,以及判断依据。
八、总结全文
让我们怀着艾青一样的爱国情,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九、布置作业
用象征的手法仿写本诗。
附:板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