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和改写:在语⾔转換中鉴赏诗歌
仿写诗句,将诗歌改换成其他形式的⽂体,也是⼀种具有审美特质的艺术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改作者的鉴赏⽔平,语⾔运⽤能⼒。读者可以在语⾔的转换过程中了解改写作品对原作的鉴赏和品味。
⼀.仿写。主要是要求根据给定的诗句与以仿作如2002年全国⾼考题,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外写⼀组句⼦。原句是:海⽔是⼀部字典,浪花是部⾸,涛声是⾳序,鱼虾、海鸥是海的⽂字。
下⾯是⼀⾸仿作较为成功的诗:春天是四季的⼀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是歌词,春草是春跳动的⾳符。这⾸仿作,很好地理解了原作的第⼀句⽐喻,领有下⾯的三个⽐喻。四个⽐喻构成⼀个完整的意思,并且合理贴切。另外⼀类仿写是在原诗的内容上翻出别意。例如:
我爱这⼟地                                                              我爱这⼟地        艾青
假如我是⼀只黄鹂                                              假如我是⼀只鸟
我会⽤圆润悦⽿的喉咙歌唱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沐浴着灿烂春晖的⼟地                                  这被暴风⾬所打击着的⼟地
这不断传播着春天的故事的河流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息地吹拂着的春风                                  这⽆⽌息地吹刮着的愤怒的风
和那憧憬⽆限未来的美好春天                          和那来⾃林间的⽆⽐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展翅⾼飞                                              ——然后我死了
扶摇直上九天云端                                                连⽻⽑也腐烂在⼟地⾥⾯
为什么我的翅膀坚强有⼒                                      为什么我的眼⾥常含着泪⽔?
因为我有给予⼒量的伟⼤的⼟地……                    因为我对这⼟地爱得深沉
左边的仿作,改作者设想艾青如果还活着,看到改⾰开放的今天,⽤另外⼀种声⾳歌唱,这是在分析原作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的“逆向思维”,是理解诗⼈思想感情的再创造。
⼆.改写。把原诗转化为另外⼀种表现形式,如将古诗改成⽩话诗或者改写成散⽂故事等等,可以使改作者进⼀步领会诗中的意境。
将古诗改写成⽩话诗,既要理解原作,⼜要考虑如何运⽤语⾔来表达,句式整齐,注意雅韵。如《邶风·静⼥》中的⼀段:静⼥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美。改成:姑娘温柔美娟娟,赠我⼀⽀
⾚红管,红管红管放光彩,美似丹⼼我钟美。这段改写,上下句整齐、匀称,读来琅琅上⼝。这种改作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不开动脑筋,难以做到。
将古诗改写成散⽂,要在原作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补充形象,如有⼈将《涉江》中的第四段写成:怀着满腹的惆怅,屈原登上了去沅⽔的航程传志,在沅⽔中艰难⾏⾛,船夫们奋⼒地划桨,秋风阵阵,浪花四溅舲船在漩涡中徘徊,眼看着越来越远了,⼼情愈发沉重,他仿佛看到哀鸿遍野,百姓在危难中真的⼀幅惨景,屈原的⼼在哭泣,滔滔沅江如同也在呜咽……这种改作,着眼于⼈物的内⼼世界,很好地体现了原作。⽽改写故事,则应补充细节和展开情节,交代事件的基本脉络,给⼈以整体印象,对话要切合⼈物⾝份,并富于时代特征,例如:
城⾓之会
——改写《静⼥》
今晚,我⼼如⿅撞,我等待了多少时⽇,终于等到了这次约会。
今晚,我⼼如明⽉,我期盼了多少星⾠,终于盼到了你的⼼。
今晚你约我在城⾓相会,⾛在⽉光下,回想往事⼀幕幕如在眼前,那⼀天你我不期⽽遇,在长长的流⽔边,我⾚脚⾛过⽔流,看见你在对岸跺脚,我搬来⼤⽯块,让你轻盈地跳跃⽽过,我持⽵简在林中
读书,林间闪过你的⾝影,那回眸的⼀瞬间,秋波盈盈……我抬起头,近了,近了。那东南向的⾓楼,渐渐露出了⾝影。我加快了脚步,⽣怕耽误了我们的约会。
到了,到了⾓楼,冷冷清清,空空荡荡,我慌张起来,你在哪⾥?为什么不让我瞧见?还是你先⾛了?我们跨越万⽔千⼭,终于等到这天,千万不要不辞⽽别啊,我的⼼在跳动,揪动,犹豫,徘徊。
我爱这土地仿写这时从墙后传来⼀阵笑声,是你吗?我寻声想⾛过去,你却含笑出来了,你是如此的娴静美丽,好像天上仙⼥。我惊呆了,你缓缓的朝我⾛来,纤纤细步,洁⽩,⽟⽴,宛若出⽔芙蓉,我沉醉了。
“你来迟了,我…等你很久了。”你⽤甜美的声⾳,把我从沉醉中唤醒。
“对不起,我……”我向你道歉,怕你误会我,⽽认为我不守信⽤,但⼜不知如何说起。
正当我还想说些什么,⼀阵风吹来,轻轻地撩起你的秀发,使你更加迷⼈。            也许你冷了,打了个寒颤。我顿时⼼⽣怜爱,把⾝上的风⾐替你披上。
你望着我,从怀中掏出⼀款红⾊的箫笛,轻轻地放在我的⼿上,含情脉脉:“这是红⾊的箫笛,送给你,它代表我的⼼,但愿我们彼此箫歌长相和。”
我接过箫,放在嘴边吹了起来,你也⽤甜润的歌喉为我伴唱,连夜莺都飞来倾听这“琴瑟和鸣”之声。
你笑着将⼀⽀⽩茅芽送给我,脸上泛起红晕。啊,⽩茅芽,这是定情的信物啊,它虽然普通,但却⽆⽐珍贵,碧空如洗,我与你相依,携⼿陶醉在皎洁的⽉光下……
(虞倩影)
这是根据《诗经·邶风·静⼥》⽽改写的⼀则⼩故事,改写以抒情的笔触和第⼆⼈称讲述主⼈公的故事,作者补充交代了两⼈的相识与发展,为爱情的进程做了合理的铺垫,并根据原诗的⼀些细节加以提炼,如将“彤管”设计为“箫笛”,既具有诗意,⼜增添了爱的氛围,有关“热恋”的描述也显得含蓄,别致,符合时代的特征。
仿写和改写是在语⾔转换中的另外⼀种鉴赏诗歌的训练形式,它对于提⾼,中学⽣的鉴赏能⼒⼤有裨益。
⾸先,这种写作必须建⽴在充分把握和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对原作的内容和艺术⼿法理解越深,仿写和改写就越具有深度,深度和⼼意,其实这种写作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去作者调动积累在线诗⼈创造的形象,或赋予新的内涵,知识⾯越宽,想象和联想的拓展⾯就越⼤,吉⼭这样的写作强化了语⾔的运⽤能⼒,侏罗纪是修辞⾳韵,直⾄遣词能⼒都会有全⾯的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语⽂学习的训练中,把上⾯的多种形式进⾏恰当的安排,开展这⽅⾯的训练,这会使学⽣的欣赏⽔平和写作能⼒得到不断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