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学不单是一门技术,它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至语言、文学,远至音乐、建筑艺术等,都对语文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南朝,至清代而臻全盛,它雅俗共赏,生生不息。上至君主大臣,下至平民走卒,都有很多它的爱好者、追随者。从名胜古迹到寻常百姓家, 也都可见到它的身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因此,语文教学若能引进对联这潭活水,定能使课堂熠熠生辉。
一、对联故事激趣
新学年伊始,如何引导高一的新生们进入自己的语文佳境,往往是每个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的头一件事。为此,我专门抽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对联知识,讲一些对联故事。
我准备了这样几个故事:
出的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来巧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郭沫若小时调皮,与伙伴去隔壁庙里偷桃吃,回来受到老师的批评:“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以其志相对:“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还讲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两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讲了纪晓岚千叟宴上的巧对“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又讲了鲁肃以两国联合破曹为重妙联平息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争端“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这些故事,风趣而又有知识性,所涉及的人物也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大家在笑声中既缓解了学习的紧张情绪,又轻松地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甚至由此可以较灵活地掌握语文课中学到的古典格律诗的对仗知识。那么学起语文来自然热情高涨,兴趣十足。
二、妙联欣赏开胃
课前三分钟或是早读课时间我经常设计“古诗文妙联对句赛”,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并且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无悔大丈夫”“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联的故事学生在竞赛中既重温、巩固了这些知识,又能得到性情的陶治,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