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
一、作者介绍
理查德·克拉肖于161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反天主教思想浓厚的清教徒家庭。他有着极其虔诚的且严肃的宗教态度,这就为其日后放弃清教而皈依天主教埋下了伏笔。随着英国内战爆发,克拉肖被迫离开剑桥大学逃亡法国,正是在法国流亡的这段时间,他逐渐向其父生前曾极力反对和批判的天主教靠拢。当其在巴黎遭遇资金短缺,生活陷入困窘时,在朋友考利的引荐下供职于法国宫廷。其后又在法国王后的举荐下,来到罗马成为罗马天主教的红衣主教,最终正式成为天主教的忠实信徒。克拉肖的诗歌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早期的铭辞,世俗诗歌和宗教诗歌。克拉肖的宗教诗主要收录在《圣殿的台阶》,诗歌集的名称来自玄学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圣殿》。他的诗歌富有神秘的彩,充满音韵美。
二、玄学派诗歌与宗教的联系
玄学派诗歌有三大主题:及时行乐主题、爱情主题和宗教主题,是对生活经验的理性思索。克拉肖自身就是教士,特殊的身世汇聚了玄学派诗人以宗教为主的诗歌题材。就《圣经》中的宗教题材和玄学派诗的关系来说,
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
表述《圣经》宗教内容的诗歌。
此类诗歌情节完整,诗中多关于
耶稣诞生、受难、复活的故事,
用以祷告时表达对上帝的赞美。
第二类是尊崇《圣经》宗教内容
的诗歌,这类诗歌主要还是抒发
对上帝的赞美、信仰,但诗人自
己也发挥一些理性的见解。第三
类则是不限于《圣经》内容的诗
歌。诗歌只是蕴含某些宗教思
想,其内容与宗教可无直接关
系。玄学派诗人积极探索寻新
的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通过非
宗教形象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思
想,并渴望在追逐神圣之爱的进
程中得到救赎。我们今天要介绍
的理查德·克拉肖,就是这样一
个宗教抒情诗人。
三、本诗的圣经意象解读
首先是第一诗节的分析:
“O these wakeful wounds of
Thine!/Are they mouths?Or
are they eyes?”(哦,主啊,
你身上持续剧痛的伤口,它们是
嘴亦或是眼吗)?“Be they
mouth,or be they eyne,
Each bleeding part some one
supplies”(是的,它们是嘴,是
眼,你的每一个伤口都是嘴亦或
是眼)。此节第一句中的“wake-
ful”暗指耶稣基督的伤口不会停
止流血,将耶稣基督的伤口比作
眼睛的比喻深入人心。在第一节
中,诗人主要将耶稣基督的伤口
比喻成嘴巴和眼睛,这是指人们
如何选择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好
或坏的东西,人们也可以选择用
他们的嘴来说善意或仇恨的话。
将耶稣的伤口比喻成眼睛,就好
比他一直在用双眼紧盯世人,警
醒世人不要忘记他是为了赎清世
人的罪孽而献身的;将耶稣的伤
口比喻成嘴巴,就像他一直在向
世人诉说他的苦痛,在为世人向
上帝祈祷。
第二诗节的分析:“Lo!a
mouth,whose full-bloomed
lips/At too dear a rate
are roses”(看啊!那个张大双
唇的嘴,像极了血红的玫瑰)。
“Lo!a bloodshot eye!that
weeps/And many a cruel
tear discloses”(看啊!那布满
血丝的眼!流淌着无数心痛的泪
水)。在此节中,诗人把基督的
伤口比作玫瑰般绽放的双唇,以
便突出血水的浓重,后又把从基
督身上流下的血比作眼泪。可见
诗人在提醒世人基督在用他的鲜
血偿还我们犯下的罪行,在为我
们赎罪。
第三诗节的分析:“O thou
that on this foot hast laid/
Many a kiss and many a
tear”,(哦,主啊,在你的脚上
理查德窑克拉肖诗歌中的圣经意象
刘娜
内容摘要: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天主教徒理查德·克拉肖创作了大量玄学诗歌,尤以宗教诗歌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以描绘《圣经》中人物意象为主。本文
将以诗歌“On the Wounds of Our Crucified Lord”为例,剖析其中的圣经意象以及宗教背景对诗人
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理查德·克拉肖玄学派诗歌圣经意象
038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04
留下了人们太多的吻、太多的泪),“Now thou shalt have all repaid/Whatsoe’er thy charges were”(
现在,敌人对你所有的阴谋指控都将得到偿还)。此节诗人指出耶稣基督已经为本不是他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了代价,这就意味着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为的是能让我们的罪恶得到赦免,并成就了他在天国的永生。
第四诗节的分析:“This foot hath got a mouth and lips/To pay the sweet sum of thy kisses”;(因人们亲吻你的脚来报答你那令人欢欣鼓舞的祝福);“To pay thy tears, an eye that weeps/Instead of tears such gems as this is”(来报答你为世人流下的宝石般珍贵的鲜血)。此节提到人们亲吻基督的双脚,其实亲吻在基督教中是有深刻的宗教意义的,例如最典型的就是众所周知的“犹大之吻”。《犹大之吻》是十三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我亲吻谁,谁就是耶稣。”那么犹大为什么一定要用“吻”这个暗号来出卖耶稣呢?《圣经》中关于“吻”的使用有如下几种场合:道别、分手、高兴、祝福、和好、临终,它的象征意义是:顺服神、相亲相爱以及向邪恶屈服。相见亲吻本是高兴与祝福的表示,在这里,犹大使用了这个美好的行动来出卖自己的老师,真是极富有意味。到1528年为止,神圣之吻仍是天主教弥撒中的一部分,在13世纪,天主教会以接吻礼取而代之。在现代基督教仪式中,神圣之吻一
般都不怎么出现,但一些基督教
徒却会亲吻一些宗教象征物,包
括罗马教皇的戒指。本诗中多次
提到“亲吻”一词,第三节中的
“kiss”即表达了信徒与耶稣做临
终道别,又是信徒向耶稣忏悔的
表现。第四节中的“kiss”则是
耶稣为众信徒赐福、传递上帝之
爱的方式。说完众人的亲吻,还
应更详细的解释一下“基督的眼
泪”:一次,耶稣错过了救治病
人的时间而导致了病人的死亡,
便问周围的人,“你们把他安放
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
来看。”而后“耶稣哭了”。“耶
稣哭了”这几个字反映了神对他
子民在苦难中深切的同情。耶稣
的眼泪,表明他愿意为别人分担
痛苦与忧伤,这是爱心的眼泪。
因他目睹人间疾病、痛苦与死亡
时,也难免悲叹,甚至伤感泪
下。他也曾为耶路撒冷城面临被
毁的命运而哀哭。
第五诗节的分析:“The
天主教圣经
difference only this appears/
(Nor can the change of-
fend)”,(不同仅仅向世人彰显了
一点:改变并不能冒犯),“The
debt is paid in ruby-tears/
Which thou in pearls didst
lend”(主啊,你那甘心奉献的、
红宝石般鲜红的泪水已洗清了世
人的罪孽)。此节第三句中的
“ruby-tears”象征着基督的血,
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世人流出
宝贵的鲜血。而第四句的
“lend”则显示了耶稣基督如何
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放弃了他的生
命。本诗中多次提及“gem,ru-
by,pearl”,这些石头以他们的
审美价值而闻名。基督受难的审
美价值在于他为了世人的福祉而
牺牲自身的意义。正如Richard
Rambuss恰到好处地指出,克拉
肖的感性意象,华丽的辞藻表达
的正是诗人“一种强烈的情感上
的虔诚。”
四、诗人创作背景探究
理查德·克拉肖之所以能够
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宗教诗歌,与
其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
会文学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父
威廉·克拉肖是当地有名的传教
士,并藏有大量的宗教书籍,年
幼的他在其父熏陶下便产生了对
宗教极大的热爱。其后他加入了
一个私人的宗教社团,每日定时
祷告、唱赞美诗等,以虔诚地表
达对圣父、圣母和圣子的膜拜。
克拉肖终身未婚,过着正统的天
主教教义支配下侍奉上帝的教堂
牧师的生活。因此,在克拉肖的
诗作中,“赞美上帝,书写基
督”是其永恒的主题。正如凯斯
琳·李所说:“克拉肖创作的灵
感和想象多来自于宗教书籍而非
自然景物或日常生活。”除此之
外,克拉肖生活的时期,英国文
坛宗教诗歌大繁荣,邓恩等创作
了不少的宗教诗歌,也为克拉肖
写作宗教题材的作品奠定了良好
的社会氛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
条件下,理查德·克拉肖开始了
他的文学创作,他献身于宗教诗
歌创作,献身于天主教信仰。
五、结语
本诗中,克拉肖将耶稣基督
的伤口比作嘴、比作眼睛,将他
流下的鲜血比作眼泪,比作无价
的宝石,凸显了基督博爱无私的
牺牲精神,以及他神圣的地位。
将无形的意象化作有形的意象,
让人们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在
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耶稣受难的壮
烈景象,让人们坚定对基督,对
上帝的虔诚信仰,并深刻反省自
己的罪行,最终通过赎罪得到永
生。克拉肖不仅是上帝忠实的信
徒,更是把《圣经》这部构成西
方文明之源的伟大典籍融入自己
的血液中,幻化成一首首不朽的
伟大诗篇。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03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