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想说爱你不容易——古诗文专题复习
    型:复习课
上课日期:2013-11-4
作者姓名:范莲
    位:滕州市北辛中学
想说爱你不容易----九年级古诗文专题复习(2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教学目标: 
 1、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学会积累并运用文言词汇;
     2、掌握知识、方法及技巧,灵活归纳并运用;
     3、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文并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感悟导入: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汉文章,对于古诗文的学习真可谓是喜爱至极。可是,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背诵默写是历年中考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些考生因一字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感慨:古诗文,想说爱你却不容易,这需要太多的勇气!
其实,爱上古诗文,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更需要厚积而薄发的智慧。“新课标”要求我们:“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推测:对古诗文的学习要知难而上,讲究一些方法技巧,注重积累,突出运用,会让你事半功倍。
二、方法指导:
(一)、古诗文的背诵积累
细看各个地区中考试卷不难发现:
古诗文背诵积累的考查题目由单一的默写向多题选做方向发展的趋势。识记型的默写题依然存在,但是,理解运用型题目进一步增多,如: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背诵积累的程度,又考查学生对学过的古诗文的运用能力;或者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多样,考生答题的空间十分广阔。中考语文不会淡化背诵积累的考查,那些思想内涵和人文素养丰富的精美文句应是考生积累的重点。
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考查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单独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设题;
二是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考查;
三是分散在现代文阅读篇目中,在现代文的读写中活化古诗文,如读文联想诗句等,重在考查学习古诗文古为今用的能力。
不管古诗文记诵积累以何种题型考查,在教学中加强诵读,注重积累,应始终是古诗文复习的重点。
复习方法:加强诵读,注重积累,适当练习。
练习举例:
1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与下句。
  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范仲淹《岳阳楼记》)
2根据课本记忆,默写李白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全诗,或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
  3默写补全诗句。
  从杜甫《登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描写洞庭湖胜景的诗句:
                                                                                 
除上面列出的诗词外,你还能再写出描写洞庭湖胜景的诗句吗?
                                                                               
4、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从时空的角度写洞庭胜景的句子是:
                                                                               
5、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语句:                                                               
6、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的句子是:
                                                                   
7、《琵琶行》中,用听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二)、古诗词的鉴赏: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近几年的语文中考都有对古诗词的鉴赏考查,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所以难度不大;二是考查的内容多是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
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复习方法:把握规律,灵活运用,通过整理提炼,有意识地重温并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技巧,培养并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精彩的动词、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
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
一是“                 ”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是“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7、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                                                                        
8、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                                                                                    
(三)、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的考查中,实词的意义与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几乎是必考的内容,对文段大意的概括与理解等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考查,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文言文阅读的要义。因此我们的复习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文言文虚、实词的积累辨析: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百废
具兴”中的“具”通“俱”。
 方法技巧: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复习归纳: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生自主出,并加以归纳)
2)、古今词义辨析:
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增其旧制”中的“制”古义为“规模”今义为“制度”
 方法技巧: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在翻译课文时注意句子的通顺,力求做到信达雅,并注意整理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复习归纳:出文中的古今词义并加以解释、区别。
  斯人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怀乡      ④越明年
⑤鸣声上下  ⑥醉翁之不在酒       
3)、一词多义辨析:
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如“南潇湘”和“此乐何”中的“极”,前者的意思是“到”,后者的意思是“穷尽”。
  方法技巧:注意帮助学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复习归纳:解释下面各组中红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学生自主出,并加以归纳)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
夫巴陵胜状
  ②故以千里一壑
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
  ③太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