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读书
看过好多的电影、电视剧,也读了不少的书。其中的主人公始终都贯彻着这样一个信念:读书改变命运。为什么这样想呢?我国历来虔诚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国人也一直在毫不怀疑的执行着这样一个信条。
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学校成了成绩好的学生的天下,老师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也从德、智、体、美、劳变成了以成绩论好坏的局面。家长也开始对我们喋喋不休,那个该死的别人家的孩子从我们懂事的那天起就成了我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我的成绩一直不错,也没有过别人家的孩子的打扰,但从身边同学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不怎么喜欢读书。
说起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我一直都在想,读书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说出来是戏言,大家不要当真,不过想想,一个人的命运真的能那么容易就被改变?如此说来,那么多的人都读过书,为何各种形式的犯罪还是缕禁不止?答案显然不成立,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对读书趋之若鹜?它很美吗?相信你们心中有自己的答案。它让你感到心神的愉悦?这个说不准,但好多人应该还是打心底讨厌的吧。又或者是它以自己那无与伦比的魅力征服了你?我对这问题都感到不可思议。那么,它到底是怎样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中国人呢?
其实,想到答案也不是那么困难,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发展源头,追根溯源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后到汉武大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一刻,儒家文学从此在人们的心中开始扎根。于是,有了孔夫子这样的圣人,人们也有了可以向住的精神世界的巅峰。各种文艺在这种环境下开始发展。于是,一转眼,到了现在。
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从小不点刚会跑路不久,就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三岁,一个正在玩耍的年龄,因的为家长们不愿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屁孩每天都屁颠屁颠的背起那奥特曼或是美少女的小书包,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在学习的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你能想到什么?我希望除了成绩以外还有点别的东西。
文学从它发展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要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学生中,很难到对学习真心喜爱的人了,为什么呢?我觉得最
大的问题就是有目的的读书了。有目的性的做一件事当然最好不过,但是别忘了,读书不仅是一项时间长,而且它的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因为目的时间太长,而且行进过程必须按学校要求按部就班,所以,学生对读书的感情可以想像。就像一个远足在沙漠中的人,别人告诉他只要往前走,就会到水。
当然这是信念的灌输,让他走出困境,但是渐渐的,走的越来越远,前方还是那漫天的黄沙和干燥炽人的空气,别人口中的清泉依旧不见丝毫踪迹,心中的信念念已经消磨的七七八八,开始了对忠告者有所怀疑。并非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固执。人从他刚出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不会仅靠着别人一句话就会乘风破浪,克服一切困难。于是,他开始了自己思考,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渐渐地,远离或是靠近前辈们期待的路线。前边说到读书是有目的的行为,那是什么目的?既然读书能改变命运,那它靠什么来变?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答案应该就是赚钱了,其实这些大家也都明白,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家长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一直努力培养着他们真善美的一面。但不可否认,读书为了赚钱这一点在事实上是成立的。其实本着这个目的来读书也没什么不对,我们每个人都想过上好日子,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自然也少不了钱的资助。可是有一点,有了这个目的真的就是为了读书?而不将读书给狭义化,让人产生误解?
《论语—学而》中有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已经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完美的人了,可到了这种程度,为何夫子才将他定义为学文的最低要求?
论语以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
则等。我们应该不仅从中领略到它的文学魅力,还更应当看到孔子作为一代宗师所主张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上一段可以看到,想要学习,不是只去听讲就行的,你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才行,当你能成功完成这些要求的时候,才有人会考虑收你进学堂。那么,所有人应当好奇,这么牛逼,那些人到底在学些什么东西?前边说过,论语是记录了身为人师的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社会在进行,夫子没有忘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在教化别人的过程中,也不忘教导弟子完善自身,投身国家事业的行列中。这一切都在其周游列国时有了明确体
现。仔细阅读论语不难发现,其中讲的都不离自我完善和从政交流,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自我完善为主要准则,着眼天下大事,规划自己的人生,在不远的将来担任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那我们仔细想想,不难发现,既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必须在社会中进行,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处理前所未遇的事情。这样,我们在生活继续的过程当中,应该是以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我为目标。一如既往的践行这两个目标,从而让自己在与人处事的过程当中如鱼得水。这应该也就是学习的最根本也是最朴实的目的了吧,我是这样想的。只有以无与伦比的一面在社会中存在时,那样才会有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想法。
学,就是效法、钻研。习有一意,学过之后,反复的练,这样两个字组成的词成了我们青年生活的全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又应该如何去学习,不让自己在学校读书的日子那样浑噩下去?
关于学习这一点,我很推崇完善自己,不断提升与人交往能力,精通处理事情的方式,从而在生活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我们智力的上升期,在没有太大压力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去面对不同的人和处理不同的事,不断体悟其过程当中自己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自己,从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面,让自己趋于完美。这应该就是古人口中的修身了吧,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以社会为参考对象,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将自己变得更能独当一面,让自己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体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小学到中学就是一个自己我与小社会的不断互动的过程,在这期间,我们不断成长,一刻不停地让自己羽翼渐丰,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总之,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不断的成长。
中小学我们可以理解为丰心的过程,那么,大学该怎么做?还是沿席发往的做法?如果你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上了大学,你要面对的世界,就已经不再是中学的那种半开放式的了,许多的事需要开始考虑事情的走向,他人的参与热情,各种权利的批复,以及种种舆论给你所带来的压力。这里应该有人会开始疑惑,不是前边已经学习了好长时间,也经历了很多,这么长时间下来,总该不会为那些小事感到困惑。这里我承认,前边是在不断的成长,但是,那样的情况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你的身边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人来给你建议或是帮助,在学校的活动里,没有很多人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也很少会对身边的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中小学时,你的压力是最小的,因此,你才会无所顾
忌,尽情施展你的才华,所以
说,这段时间是你成长的最佳时间。因此,大学的你还是应该继续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尽量让自己一个人多多的接触最为真实的社会。
读书改变命运其次,大学开始了高层次的教学,我们开始接触各科的专业知识,这已经不再是中学那种简单的理论性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总结。还有一点,大学的课程不再是老师一遍又一遍给你讲解,给你作业、练习,让你不停的巩固那少得可怜的理论,直到你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考试中会遇到的问题。反观大学却恰恰是一个高度自我的学习时代,我们不仅要在老师讲过一遍之后掌握大部分知识,更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等庞大的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大学生工作很难,很多时候到的工作和专业也不对口。但是别忘了,有备无患始终是没有错的,工作几年以后,换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是事实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为以后埋下伏笔,到时候真的能用上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中了大奖的感觉吧。大学里,图书馆是最好的资源,在这里,我们可以到几乎所有的自己想要的书。在时间宽松的时候,汲取其中的养分,抽精补亏。
那大学的学习,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学习,努力精通专业知识的过程当中,以积极的态度为自己步入社会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此这般,应该也就明确了,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学习,主线应该围绕社会来运转,读书不仅仅只看重一时的分数,更应该作为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完善自我的一条途径。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不断构思的结论,一直绕在我的心间,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渣的可怕,好几天了才写了个大概。应该就是这样吧,我的体会是古代名著都是很好的材料,我们可以不断体会其中人们在生活当中的种种体会,明悟为何那样做的原因,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此种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左右逢源的人。比方说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思而不学则往,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生活的经验是需要时时刻刻与实践相互结合,单单依靠实践你会一无所有,而只是单纯依靠经验,你怎么死的也会不知道。到这大家应该想到的一句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错,所有的东西大家都总结出来了,只不过是领悟的时机不对。真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仅只是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读的多了,你自然会理解一些东西,这些,就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理解,明悟。读的书吧,我觉得还是以诸子百家之书为先,里边都是以故事,事实行文,没有刻意的人工痕迹,但很明确的,它们里边大有乾坤。这也许就是大巧不工的节奏了吧。
说到读书,也少不了学习,当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读书人自然不能将其狭义化。现在的我们都能了解到,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我们都是以璞玉进去,到成为别人满意的成品再出来,在学校,我们被磨掉了些许棱角,成了别人眼中的学子,然后学校以各种理由收取改造的费用,我们口中的学费就这样被学校的董事会纲入了口袋之中,他们以这种手段发家,我们也以此到自己的出路。
嘿嘿,然后,高价学费就这样明目张胆起来,我们的家长更是可爱的紧,一语不发。
前边说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社会中生活,那关乎学生的一个永远的话题,高考,也不得不谈一下。想通了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一个上升的机会,一个在几十万人中能挤到可以进修的机会。想要得到就要有所付出,这是一条真理,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给谁东西,所有的都是自己努力得到的。那么,我们为高考的那两天,为获得那一个机会的机会,苦学三年也就想的通了。
写完了,无所谓轻松,不过更是感觉到了事非曲直的真假难辩,这似乎是毫无关系的东西,但就是这样,毫无预兆的出现了,现在看的是《罗辑思维》不错的视频,大家有机会就看看吧。文件中的视频,大家也看看,一个很真实的东西,这是纪录片的魅力,太真了,真到让你心碎,真到让你感到沉重,感到痛苦。但就是它的真,让你了解了世间,明白了理想之外的东西。没指望你们能看出什么门道,有点对真实社会的了解就好。
愿大家,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开心每一天,快快乐乐的,活出最出的自己。加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