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有用无用
能否改变命运的争论
教师节又要到了, 关于读书有用无用或能否改变命运的争论又在网上掀起。这个话题至少已经议论20年了。不同观点激烈交锋,最终多数认为,当今读书基本无用,读书改变命运是各级学校及政府收刮百姓钱财的不良广告。
但这些年的争论却忽略了一些基本问题:
1,这里的书是什么书?教科书还是传统文化书籍?科技类书籍或其他?
2,这里的读书指什么?进入普通国民教育学校学习教科书还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教科书还是按自己兴趣读不同类型书籍?
3,有用无用怎么讲?是否能助你升官发财有好工作就是有用,否则就是无用?
4,什么叫改变命运?是否因为读了书,就有了好工作,好收入,地位比以前高了,就是改变命运了?
以上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考虑过,所以,不同观点的争论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基本概念不清楚,争论起来就不会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下面分别说明:
第一,读的书如果仅仅是指现在普通国民教育学校的教科书,由于这些书是一帮子不学无术的脑残人编写,其本意在谋财害命,非但无用而且有害,浪费了广大学子的青春,歪曲了党的教育方针,读这些书的人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但如果读的书属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等类,那这种书是好书,读来是有用的。
第二,读书是在在哪种学校读?还是自学?在现在的普通国民教育学校读,大多是在混学历文凭,并学不到真实本领;职业教育类学校除外。如果是自学,书籍恰当,可以获得知识。像郑渊洁自己教子,不到学校,还可以让儿子学到许多知识。这样读书还是有用的。读书改变命运
第三,关于有用无用问题。从字面看,学到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只是看大用小用;好作用还是坏作用。
第四,关于改变命运问题,一般指让命运变得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现在的读书无用论,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毕业难工作而提出的,是拿现在与从前大学毕业包分配情况比较,说现在文凭对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了,没有爹可拼,读了大学一样失业。单从这个角度讲,读书无用论是有道理的,读书难以改变命运。但有偏颇,如果你在大学的专业选得好,或是职业教育一类,不难就业,读书还是有用的,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对读书有用无用或是否能改变命运,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再有,读书不一定要很强的功利目的,有的书可以充实自我,让我们心灵得到陶冶净化,获得审美的愉悦感,这当然在有用之列,虽然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孔夫子读书的目的就有两类:一是功利的,读书学得知识,用在经济仕途。他说,学也,禄在其中也。一是充实自我,陶冶心灵的,用在提供自身修养。他认为诗有兴、观、、怨的功能,除了功利的事父事君之外,还可以获得其他知识,如多识鸟兽虫鱼。
古人说,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也是功利目的。
我们今天关于读书有用无用、能否改变命运的争论就是单从功利目的上来谈普通国民教育的作用,或普通国民教育文凭的作用,而不是全面地谈读书的作用。但从这种功利目的看,当今读书(或读书获得的大多数文凭)确实无多少用处。如果无爹可拼,这类普通的大学文凭不仅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甚至连学费成本也收不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当今吏治腐败,人心不古,公德沦丧,社会不公。满腹文章不如钞票一囊,文凭不如花瓶。
但有公平地说,其实这种现象也不是当代才有的。文藉虽满腹,不值一囊钱,这是汉代的诗。《儒林外史》中,教书先生对学生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学生问,你读了这么多书,你的命运为什么没改变?老师气的吐血。所以对当今读书无用的现象我们可以抱怨,但牢骚不能太盛。
二是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恶劣影响。假教育之名行贪财之实,这是教育产业化的实质。教育产业化导致烂发文凭,文凭无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三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读书目的就是经济仕途,否则读书就是无用。尽管大家都知道文凭无用,但还是要争着送子女读书。都希望子女能在经济仕途有作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好中了阴谋家的圈套。可怜的中国父母。
为今之计,要破除读书无用论,使中国教育回归正途,第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二是继续加大反腐力度,还社会以公平公开公正。第三是反封建观念,读书不必为做官。
还要强调伟人的话: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是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