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因为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有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当前状况来说,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马克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觉悟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在学校中,因为教师与学生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一些规章制度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
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中,进而形成学生过度地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或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用容忍的心态去注重学生的每一个过错,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愉悦的心情去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只有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奏效,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得以形成。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指导学生建立自我调节、合理的生活节奏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控制,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适度地控制喜怒哀乐,使自己的身心经常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中对人生都充满希望,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骄傲,能忍受失败的痛苦而不气馁。比如,遇到易于应激的事件,能自觉地中断或减缓应激反应,克服心理冲突;遇到焦虑和烦恼,向信得过的教师或同学诉说,以求疏导和安慰;遇到挫折,以健康思想的自我升华,求得心理平衡。
二、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人生观
准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学生时代,特别是中学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开始学会准确的对待人生和环境,以后要形成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积极引导,经常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经常对学生实行前途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实行适合社会变革、适合社会竞争的水平教育,使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只有具备了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和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方法,保持一种开阔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提升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耐受水平,从而防止心理产生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
孤独、恐惧、焦虑等,往往与心理的闭锁相关。而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广交朋友,是促动心理健康的极好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在心理上保持一种积极的平衡状态,形成开朗、乐观、坦率的性格。并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娱、体育等兴趣活动,使学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水平,提升脑力和体力的效率。兴趣广泛,爱好多样,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青少年很少出现心理障碍。
四、教育学生准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如果盲目地处处与他人竞争,很可能使自己限于困境,一时不能自拔。长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会导致心理障碍。中小学生争强好胜心特别强,处处不服输。所以竟争的倾向非常强烈,总有事事比高低的心理。不过一个人的水平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学生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真诚的合作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合作往往会消除隔膜,使个体处于一种心情愉快的情境之中,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心理健康。教师在组织班级各项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避免盲目的与他人竞争。
五、要协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个良好的感受,这是稳定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意志、情绪等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智力因素影响更为严重。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哀、乐无常,有心忡忡,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派遣和调节,这样就会导
致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引起不良后果。
总来说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