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侵,血就调和,气也顺畅,血脉流通自如,可以有效地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的发生。
心安不畏寒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里的心实质是指大脑,大脑通过神经网络主导心血管及五六腑的功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心安则寒邪不人。如果心受干扰,机能紊乱,则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就将失去“正确领导”而引起紊乱,就要发生病变。从心
当万木落尽,朔风劲吹的时候,你怎样把严冬变为阳春,走进冬天里的春天?常言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中医认为心主火,心火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肢康健。正由于心神旺盛,内气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意志能使人体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只要人心情舒畅欢快,即使在冰天雪地,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心冷,即使暖烘烘的春天,也会感到冷若冰霜。老年人虽然气血虚弱,但只要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就可补益气血以强身,增加抗寒能力。
天寒重暖足
俗话说:足寒伤心,足温而心平。就是说,足受寒,就会损伤心脏;足温暖了,心脏就会感到舒适,因此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双足。老年人双足要穿暖,睡的时候不要让双足受寒,睡前要用温水洗脚。胸背部也要保暖,这样可以温心。心温不与神的关系来看,人的情志对大脑的影响很大,情绪的稳定与否,便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功能。《诗经·小雅·小明》中说:“心之忧矣,其毒(指危害)甚苦(指严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忧愁思虑则伤心”。这都说明人的情绪不,心境不好,就危害大脑及心血管系统,易引发病变。冬季老年人身体本来就很衰弱,气血亏虚,如果情绪不稳定,心境不好,就更难以抵抗严寒的侵人。老年人受到严寒的侵人,“血遇寒则凝”,经脉遇寒则收缩,就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古谚云:“一心疗百病,不假药方多。冬天里的春天”这是说,只要清心守一,就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扰,不必过分依赖众多的药方。明代王文禄在《医先》中也说:“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清静则肉腆闭,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由此可知,思想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人只要清心寡欲,不过于思虑,做到心安神怡,就
能使机体内的气和血畅,气足血盈,生命力旺盛,百病无以发生了。在冬季,老年人要心境安泰,情绪稳定,不扰乱机体内阳气就能抗拒外部寒邪的侵人,平安度过冬天。
情怀愉悦自身暖
古代养生学家都认为,开朗和乐观是健身的重要因素,情怀愉悦是健身的法宝。因为人之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就能保持血脉和畅,阳气充沛。明朝著名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指出:“安神宜悦乐”,就是说平时要努力培养胸怀宽广、气量豁达、乐而忘优的开朗性格,才能使精神安宁,身强体健。宋代诗人陆游也说:“一笑失百忧,一笑解衰容”。可见愉悦对人体健康有益。愉快的心情可以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使血糖增高,碳水化合物代谢加速,肌肉活动能力加强。笑口常开,便能青春永驻。冬季寒冷,更应舒神畅怀,在晴天,约几个知心好友,坐在阳光下,一边晒背,一边阔谈,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哼歌曲,那是最愉快的事了。身体暖和,情怀舒适,心安神怡,当然有益于身心。闲谈时最好是有说有笑,谈笑风生,既轻
松,又快乐,切忌谈一些使人不愉快的事。为了不耗散心气,就要诸事想得开,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徒生许多烦恼,这是不足取的。
心宁气和不受邪
冬季气候寒冷,确实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病的老人不利,但是,心安病自除,也就不必耿耿于怀了。因为心中安然自适,就能使心不乱,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气不散,气不耗则盈,盈而和,血液循环也就正常,这对防止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病有好处。在冬季,老年人要做到心安气和,首先要消除恐惧心理,有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病的老人,情绪低落,怕自己过不了冬天。这样想的老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首先在思想上打了败仗,对抗病就不利了。应该充满信心,坚信只要一边坚持服药,一边以坚强的意志同病魔抗争,就一定能够斗败病魔,使自己平安地度过隆冬。
各位中老年朋友,以及冬季怕冷的青年朋友,让我们大家都调适好自己的心态,过一个健康、温暖、不害病的冬季吧!suzhouyuesao88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