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孔子论学》,完成练习。
城市的标识“三人行①,必有我师焉②。”“温故③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④之,不亦说乎⑤。”
——(选自《论语》)
[注释]①行:行走。②焉:在其中。③故:旧的知识。④习:复习⑤说:同“悦”高兴、快乐。
[1]请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说_____(shuō  yuè)  ②矣_____(yǐ  ài)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可这样停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用以上句子选自《论语》。《论语》记录的全是孔子说的话。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过的内容经常练习是愉快的事。
D.孔子通过以上句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3]读了以上文段,你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我能行。
黔东南景点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  青) 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 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 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 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
音 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花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音乐演奏的传统,尤其是在合家欢乐的时候,优 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 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贯 惯) 例。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画上“√”。
[2]填一填。
(  ) 的摇篮 (  ) 的乐章
(  ) 的乐声 (  ) 的舞曲
[3]文中画“  ”的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
 
[4]请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①    ;
②    ;
③    。
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列子说符(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
(3)公将焉之(_______)
(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字词意思
短:______ 更读音(_____):_______ 不肖读音(_____):_____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_________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_____)的意思是______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_______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
5. 课外类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暮归(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其--他的,代词。④坠--掉,落。⑤于--在,到。 ⑥遽--立刻,急忙,马上。⑦契--用刀刻。⑧是--指示代词,这儿。⑨吾--我的。⑩之--结构助词,不译。⑪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⑫其--他,代词。⑬者--……的地方。⑭求--。⑮之--剑,代词。⑯矣--了。⑰而--但是。⑱若--像。⑲此--这样。⑳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__________)
幼儿园交通安全ppt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   ),甚(   )。孔君平(   ),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1)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____________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___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②自矜持③。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④,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太傅:郗鉴。②咸:都。③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④坦腹卧:露出腹部躺着。⑤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遣门生与王丞相书  书:_______________
(2)门生归,白郗曰  白: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表示下面意思的句子出来,并画上“   ”。
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
[3]读了这则小古文,我知道郗太傅把女儿嫁给了_____________(填人名)。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汉江 临 泛
(唐) 王 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1)第三、四两句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江水的_____________, 两岸青山的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第五、六两句诗哪两个词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来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____________。
10. 阅读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注释:(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2)以:把。乃:于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1)何氏之庐也。庐:________________
(2)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
(3)即遣还外。遣还: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回答问题。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