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荣耻说古今
列子说符泱泱华夏五千年,先哲用重道德、辨义利、明荣辱、褒荣贬耻的文明之光,映照中华大地,将优秀传统美德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形成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体系和泽被后人的文化精神。特别是辨荣耻,是中华民族传之久远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其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可以说,这无形遗产太丰厚了,兹举其大者、要者。
一、知荣耻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一。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之为人,不是孤独的生命,而是合的存在,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需要倚重道德。“太上有立德”,人的荣耻界限分明,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行动,弱肉强食。但是,人世间总有极少数异类,贬荣崇耻,荣耻颠倒,丧尽天良廉耻,无异于把自己打入“非人”的禽兽之列。明代袁坤仪在其教子的家训中,将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这句名言作了进一步发挥:“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认为人不知羞耻,会“沦于禽兽” 《了凡四训》 。宋代诗人李觏在《寄怀》诗中咏道:“百年富贵身,孰若鸟兽类。唯有令名人,终古如不死。”一个人如果寡廉鲜耻,无异于把自己开除于人类。
晚霞的诗句二、把荣辱观提到关系治国理政的高度。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在治国实践中首重荣耻,在提出“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同时,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 《史记·管晏列传》 我是一只鱼歌词,认为耻感应作为治国的四条纲维之一,认为丧廉耻会导致国家灭亡。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很推崇管子的“四维”思想,认为在“礼仪廉耻”四者之中,“耻”应列为首位。孔子曾说“行己有耻。”孟子也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所以做出种种缺德损行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如果一个国家荣耻颠倒,无耻之风蔓延,“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 《日知录·廉耻》 。《列子·说符》上讲:“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认为老百姓都有羞耻心,就不会发生盗窃之类违法缺德的事情。汉代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认为治国实践中应当把崇荣抑耻作为德教的重要内容。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则说:“士皆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 《明良论》 先哲上述观点归纳起来应是:荣耻言行不仅仅是个人小节问题,更是关系国家能不能治理好、能不能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岂能轻视﹖
北京养老保险三、知荣知耻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作人准则。往圣先贤认为,知荣辱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行为法则,应当高于生命,重于生命。这方面的论述观点可谓汗牛充栋。例如:“士可杀不可辱” 《礼记·儒行》 ;“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春秋繁露·竹林》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
《史记》蔡泽语 ;“与其含耻而生,孰若蹈道而死” 《晋书·符登传》 ;“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 熊胆粉胶囊《唐书·钱塘传》 。以上所强调的都是荣辱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宁死也不近耻。与此相近,还有晋代陶渊明诗:“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隋代王通说:“辱莫大于不知耻”;唐代韩愈讲:“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代白居易诗:“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唐代王勃诗:“身可辱,而志不可夺”;唐代孟郊诗:“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古代有正义感的志士仁人都认为,个人生死事小,而荣辱名节事大,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做出耻辱缺德的事情。辨义利、知荣辱成为中华民族最受推崇的行为准则,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传承。特别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以爱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信条,他说:“夫贪慕爵禄务荣一身,而不以国家为念,则非臣之所忍为也。”正是靠这种高尚的荣耻观,熔铸出一批又一批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民族精英志士仁人,使得中华万里长城永不倒,血脉续存。
四、重视耻感。我国历代都重视人的耻感,把知耻视为做人处世的准则,重视耻感最早见于典籍的当属《诗经》。在“相鼠有皮”中讲到:“连老鼠还有一张脸皮,人岂能没有尊严廉耻;人如果丧失廉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古人把人的尊严廉耻提高到生与死的高度看待,没脸皮,毋宁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庄子说:“不荣通,不丑穷”,即不以飞黄
腾达为荣,不以穷愁潦倒为羞;隋朝王通讲:“辱莫大于不知耻”;《史记》作者司马迁说:“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元史·抄思传》上讲,知耻是人成才的条件。“知羞耻,成人。”认为有羞耻感的人才能成长为人才。先贤认为,荣与耻,关乎人的一生成败誉毁,应高度重视。“百年不肯疏辱” 唐·杜牧诗 ;“荣辱升沉影与身” 唐·元稹诗 ;“志在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宋·刘炎《迩言》 。先哲认为,人知羞耻,才能有良心、道德心,才能立德、立言、立功。由重耻感衍生出耻忿、耻疚、耻恚、耻愧、耻惧,这些概念把耻感意识推向极至。
五、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先贤认为,知荣辱应从自身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重视小节。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战国策》上讲:“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唐代魏征说:“不为苟得以偷安,不为苟免而无耻。”意即不违背道义去得到东西而偷安,不做失去操守而免除祸患这样的无耻之徒。他又说:“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宋代王安石说:“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上述观点都强调要把知荣辱当作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内化为信念人格,增进自身美德,外化为高尚行为,从自身、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地践行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及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又有重大区别,重大发展。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这反映了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才能引领时代风尚。“八荣八耻”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伴随着五光十的种种物欲、金钱、糖弹的诱惑,涌入的大量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利益多元化下的社会价值多元化,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泥沙俱下地带来消极负面影响。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导致一些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渐渐丧失,价值观扭曲和畸变,社会上出现了荣耻、美丑、善恶、是非颠倒错位现象,有些现象真是叫人痛心疾首。比如把利他利人看成是“傻子”;把艰苦俭朴看成是“土气”;有人主张把为人民服务改成“为人民币服务”;有人把一席盛宴扔掉大半视为“潇洒”;有大款把“包二奶”、“养小蜜”看作是“新潮”、“前卫”;有富翁把吃野生动物、热带鱼看作是“享受生活”;把
占山修椅子坟看作“尽孝道”。前几天,“上海之春”房展会居然用人体彩绘“裸女”促销,还美其名为“行为艺术”。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有些本来叫人臊得慌的丑行居然堂而皇之地亮相。如今年清明节有人给死去的爹烧出国护照、支票以及“”小、伟哥,真可谓“脸皮比城墙厚,子弹打不透”。还有人随地吐痰被罚5元钱,掏出10元说:“别了,我再吐一口。”这类丑行表明有些人的耻感彻底麻木,完全丧失了羞耻心。
极少数人在生活中不以耻为耻,诸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夹塞儿、“京骂”等,属于低层次耻行,尚无大碍;至于跑官、、贪贿、嫖赌、挥霍公款,则属于无耻之尤,当“天下共击之”;尤需值得警惕的是,支持耻行的耻理歪论的谬种流传,耻理被包装粉饰后登堂入室,把谬误当真理,把低俗当高尚,把耻辱当荣耀,混淆视听,冲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体价值观、荣辱观错位,体耻感文化丧失和人们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这是万万不可小觑的。近年来,耻理公开亮相,招摇过市现象已不鲜见了。比如,“厚脸皮、黑心肝”,本是为一切正直人所不齿的丑行,这些年竟然出现了“厚黑学”热,以《厚黑学》作出名的书竟然出版了好几本形成系列,公开摆上了书摊。与此相近,溜须拍马本是“顶风臭千里”的下三烂货,如今竟然有人编辑出版《马屁技巧》书,称赞“拍马屁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公关艺术。马屁成功,八面来风”。还有,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进行理论wenjuan
辩解的,阐释“侵略有功”、“爱国有罪”、“三百年殖民地”说的,其理论也是洋洋洒洒,在社会舆论舞台上已经抢占到一席之地了。正是由于这些耻理谬说的支撑,才使得不知耻现象蔓延。
因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抓住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荣耻观,更要重视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个人众根本利益上的荣耻观;不仅重视每个个体的荣耻行为,更要关注人们在创建活动中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体效应对推动良好社会风气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诚然,伴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会有自己对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但是,作为现代社会,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作支撑。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必须明确,旗帜鲜明。“八荣八耻”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精神文明的光辉旗帜。要在这面大旗的指引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理想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要发挥科学理论、正确舆论和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规章制度和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营造一个褒扬高尚品德嘉言懿行、鞭挞不良行为、使一切可耻丑行遭到世人鄙弃的良好社会氛围。由此,才能培养我们民族的文化底气,打造我们国家的精神基石。继承传统之精华,站在“
巨人”肩膀上,才能建立起远远高于传统的新型荣辱观。“留住我们的根”,这“根”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践行人之为人的起码准则。记得有哲人讲过,对可耻行为的追悔就是对生命的拯救,知耻的地方越多,道德也就越高尚。舆论是道德的法庭,良心是道德的卫士。因此要从培养道德良心开始,重视培养人的羞耻心、同情心、仁爱心、责任心。无论今古,社会道德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否则这个社会就将陷入混乱,走向衰败。我们今天同样面临一个守住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要按照明“八荣”、知“八耻”的要求,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坚守法律底线,筑牢道德防线,树立起知荣知耻的道德标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道德支持和精神动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