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人间词话》,是在暮春时节的一个午后,窗外柳丝低垂,紫燕轻喃,独自倚靠在窗前的榆木榻上,沏一壶香茗,在茶香缭绕中,细细品读,任思绪在在字里行间慢慢流淌,而窗外,那投射进来的一米阳光,暖暖的,缓缓的,从榻首移到榻尾,恍然间,仿佛过了半个世纪。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1
人间词话,话尽人间。初读这本书,我时时刻刻会想起林徽因的那一本《人间四月天》,无从理解为什么我把这两本书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发现,是因为“人间”这两个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人气质与对美的欣赏,在人间,可望见四月天,亦可话词。
不同于民国胡适,鲁迅等人,为中华革命维新书白话之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语言是传统的,是一个晚清大学士所热忱的古文。而他对诗词的赏鉴与评判,却大异于以往的作家,欣赏家,批评家。他是晚清学者,那样一个动荡而充满变数的年代,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与哲学的观点,杂糅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幽美清丽。从此理想与现实,虚无与富有,荒芜与壮美,在他笔下迤逦游走,栩栩如生。
英文简历模板word
翻开此书,被开头三句论断震慑了:“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
在人间读后感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从迷惘,到不悔,至回首,那是最美好的场景,灯火阑珊之下,他的境界从不止于秦淮河上灯影桨声,风花雪月。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于是骈文股诗皆不入其眼,以其所见真,探所知者深。他在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下评“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无不表现出理性思考与对诗词感悟上深刻而完美的结合。
王国维重“境界”,重“真”,重“自然”:“借不予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如晏殊之词,独上高楼尽,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潇潇,天气之凉怎能比上相思之苦,预言还罢,更无人听,一切在无可奈何中变得更加无可奈何。
王国维亦在书中说到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是一种对物对世界的观念与态度,“何者为我,何者不为我,何者皆为我。”有歌待和,谁能和便和,无人和奈何,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他的无拘无束,更是他陶醉于哲学世界之时独特的精神气质,鲜明的中国哲人情怀——深思熟虑之后的海纳百川。
《人间词话》中,傲身独立着一位“冯延巳”,他于政治上平庸荒唐,为人奸佞险诈,若说言过其实,实
则确也如此,而王国维却独爱他一手美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评之“冯延巳之词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如果可以这样说,这便是大儒的“无拘”,无畏他是怎样的奸诈荒唐,然其”独造清语”,别洞房洒筳之风,于摄魂处挥写词语,细描微光;这便是艺术上的“无束”,纵旁人不解,更多讽笑,依旧兴奋地作评于敞衫阔卧,于无人处写下的“细雨湿流光”的疏散闳约。他睁着一只眼睛读诗,闭着一只眼睛看历史,将爱及温和的嘲讽用来解放,又用玩世不恭的人文情怀和慈和宽容的款款目光注视,远望。
于是一部充满着诗人气质,哲人思想,侠者潇洒的挥毫快意之作,诞生了。
人间词话读后感与心得体会2
谁道落花无情意?
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户外拓展训练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
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许唯“灵性”二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
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的,成功的灵感是一个不速之客,它永远在不经意间光顾,如电光乍现。然而将这句话细细品呷,仿佛又能读出一种超脱成功的喜悦,透着一丝智慧的禅意。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痛苦也愈发深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许他也曾感慨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也许他也想褪下长袍马褂,换上盔甲,一如东坡笔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卫国。
高等教育研究在昆明湖畔,王国维先生纵身一跃,带着一腔的热血以及满怀的无奈与愤懑,在年富力强之际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也许那人心动荡的民国乱世,无从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颗赤子之心安眠的归宿。我轻抚书册,昔人已去,然而这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声,在每个爱词者耳畔轻奏。
祭奠英烈寄语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本质的近义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