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总体目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属鸡和属牛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即中学历史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即“三维目标”,突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
③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使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既少而精,又体现出基础性和通识性,具有教育意义;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采用主题式模式进行编排;
⑥明确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
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发展,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整体的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谋求学生自理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基础性目标):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②历史学习能力: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历史论述能力。 
学习法2、过程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目标):①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②方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格培养目标):①一观:通过历史学习在情感态度问题上形成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本、善待生命。      ②二情: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之情(灵魂);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③三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④四态: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海纳百川态度,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顺其规律的自然态度。
对历史教育目标的总体认识:
1、三维目标的相互关系: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是核心、是灵魂。2、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3、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从历史的各个视角或史、地等方面的结合出发,富有成效地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
整合教学内容:
1、搞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关注知识细节  2、根据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体系和本课内容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  3、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  4、构建历史联系,即史事联系、认识联系
5、归纳历史特点,即历史阶段性特点、历史某一领域特点、历史具体事务特点
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范文1、编排力求生动活泼。新课改教材注意在行文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注重对历史过程的生动描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新课改教材注意从“导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文中间,还设计了思考性栏目;每单元都有“探究活动课”等。      3、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①注意吸收公认的史学研究、考古发现的新成果以及多样化的史学方法。②取材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③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 
4、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新课改教材不仅重视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也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自然地沟通各种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发展学生的能力。①注重
历史的纵向或横向的联系;②注重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③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阳朔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和作用:
1、教科书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最经济的介质材料,既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媒介和资源。
2、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成为保证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完整实现的主要材料。
3、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系统地叙述了历史课程的基本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总要求,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4、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学的工具,历史教科书是教师讲授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
1、间接性。历史教学中的认识对象、方式和方法、认识和实践的活动有着间接性的特点。      2、多维性。历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知识、思想、道德、能力、心理等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3、导向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师教学的导向性是非常突出的。
4、互动性。历史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材、教师、学生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来进行的。
5、发展性。历史学科本身是发展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的,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要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进而得以提高。
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激发动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2、感知历史:通过教师的讲述、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3、理解历史:教师要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和民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做出他们对历史的解释。  4、运用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5、巩固知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渗透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加强知识的巩固。  6、评价反馈:评估对教学过程有着调控和改善的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有着督促和鼓励的作用。
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等应该是科学合理的,教师在教授时的语言是正确的,思想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养。 
3、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既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吸纳和接受学习的内容。
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史与论相统一,把对历史事实的描述与讲解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I英语
5、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教学内容清晰地、重点突出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给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反馈。 
6、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讲述、教材的叙述、媒体的信息传播等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并独立地进行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论证、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7、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对学生区别对待,使集体的学习与个人的学习协调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理论:是教学模式导向的支柱,也是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
2、目标:是核心因素,制约着其他因素尤其是教学程序的操作和教学平价店标准。
3、程序:显示教师与学生活动的阶段、教学内容显示的顺序、教学方法采用的过程等。
4、策略:是使教学模式运作的条件发挥效力的原则和要领。
5、角:表现死神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吃年夜饭作文
6、评价:每种教学模式有适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
(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①主要特征:课堂讲授为主。②主要目标:使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技能,使学生提高历史认知能力。③程序:组织教学,激发动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呈现信息—运用总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检查评价。④教学策略:充分准备;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关历史内容;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先从史实讲起进而再讲到抽象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启发调动学生接受信息。(2)情境复现教学模式。
(3)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①主要特征:师生讨论历史问题。②主要目标: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掌握认识历史的正确方法,提高对历史及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表达的能力。③程序: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论证—开展讨论,寻求答案—进行评价,深化总结。教学策略: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引导不同观点的交锋,在比较中使问题的探讨深入;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注意在论证问题时所
使用的方法;问题本身及其结论都可以是开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