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工作》读后感(一):未雨绸缪,人生不会百无聊赖。
  《百岁人生》
  1.这本书休假回来的飞机上看了三分之一,剩下的这两天给看完了。
  2.从内容的翻译水准来说,不敢恭维。
  3.但是,就百岁人生这个概念,和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足够了。
  4.按生物学角度,人类寿命大体的极限是125岁。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在本世纪末将达到100岁,所有过去20年内出生的人大概率会实现这个梦。而年长者,也会接近这个数字。
  5.如果还是按60岁退休,退休生活可以将近40年,爽不爽?爽,也可能是痛苦的。
  6.目前50岁以上的人,经历的人生是三段式的,学习,工作,退休。而年轻人要面对多段人生。
大同凉粉  7.这本书从养老金的储蓄到工作生活的交织,不同阶段人生面临的问题出发,讨论了人际关系,代际关系。
  8.特别推荐年轻人看看,大家面对的未来是你父母辈没有面对过的,祖父母辈更不敢想象的。他们,没有经验。
  9.有些内容让我很彷徨,因为不从现在未雨绸缪,长寿就会变成人生的累赘。而看到最后,又让我有一起期待。因为未知让我们可以去探索,让我更加兴趣盎然。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二):畅游《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合著的一本书。这本书囊括了经济,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能活到100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根据最新的数据表明,00后的年轻人寿命会有50%的概率超过100岁。在即将到来的长寿时代,如果我们现在仍旧延续陈旧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那么后半生也只能陷入空虚和懊悔。而这本书在警醒着人们,百岁人生会对我们的工作,教育,家庭格局,思考方式等带来巨变,而我们需要为之做好提前规划。
  正如作者所说:不要简单的把健康生活100年当成目标,而应该将百岁人生当成你的预期寿命下限。
  从1840年开始,人类的寿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约三个月的速度递增。在建国初期的平均寿命还不到
四十,而现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截至2016年,中国早已突破了七十六岁,整整多了三十六年。在不久的将来,预计50%的00后都将活过100岁。
  长寿时代的降临有很多的原因。首先,近些年医疗水平提高,婴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老年慢性病的问题也逐步得到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饥荒和营养不良不再是死亡的最大杀手。改善的卫生条件,先进
的技术,都推动者长寿时代的加速到来。
  作者将我们最常规的人生称为三段式人生,即读书,工作以及退休三个标准阶段。但是在长寿时代,三段式人生会逐渐消失,而多段式人生会逐渐替代。
  首先,在长寿时代,国家养老金的负担会逐渐加剧,这也是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面对的‘人口老龄化‘难题。近些年,全球的出生率下降,导致国家的税收减少,延迟退休年龄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养老的压力会转向个人的积蓄。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退休后对维持基本生活的金钱需求也会增加。同时,长寿时代的到来,会大大延长退休的时间,所以在工作阶段的财富积累会很难满足退休后20-30年所有需求。
楚歌歌词  另外,未来的工作行业格局也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的平均寿
命是67年,而2013年已经减少到15年,你所在的公司寿命很可能会远远小于你的寿命;行业也会发生巨变,曾经光鲜的制造行业已经被互联网的大军和洪流所淹没,将来的行业巨变可能会更加出乎人们的意料。面对可能的动荡,却还是坚持三段式的人生,只会带来无奈和恐慌。
  作者预测多段式的人生最终会登场。教育,工作,休息不再有明显的年龄边界,而且可以穿插进行。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工作几年后去充个电,然后重新回到职场,开始一段新领域的工作。所以教育会在将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各种新技能的需求也会增加。 而不同工作之间过渡,穿插了教育或者是一段时间的休息,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自己的精神,为下一个阶段积累活力。
  面对长寿时代的到来,我们务必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格局,来应对即将发生的变化。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这些无形资产的积累会为我们带来长久的竞争力,让你能够在多变的时代里,保持自己的一席之位。无形资产主要有三种,生产资产,活力资产,以及转型资产。
  生产资产可以用来提高生产力,包括了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网络关系,以及好的声誉。 以学习能力为例,在长寿时代,人们要做好随时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作者预测将来会发生‘职场中空‘的现象,即中层难度的技术工作会逐渐被AI取代,高技能的工作者,也就是那些掌握最新技能的人,会越来越有社会竞争力,而对那些底层的服务业工作者,也会有更大的需求。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个领域的知识活一辈子,一成不变,不思进取注定
会被新时代所抛弃。
  在可能被AI挑战的时代,人们要有意识的去积累那些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
比如说创造力,共情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软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是很难通过教科书本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学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以及精进,会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想象一下我们的人生会超过100年之久,而一辈子永远在做类似的事情,无聊可能会先让我们感到厌倦。活力资产能够使我们保持生活的热情。它包括健康的身体,亲情以及友情。他们才是构建百岁人生的基石。
  在长寿时代,年龄不再是人生阶段的衡量基准,你可能在学校里认识50岁的中年人,也可能在职场上和相差20岁的人成为同事。你会有更多的机会遇见不同年龄层的人,跨越年龄的友谊将变成常态。这也要求我们有更好的沟通能力,卸下自己对年龄的有眼镜,尊重每一个年龄层的朋友。
科学的英文单词  同时,女性会更加追求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就,对配偶的决策也会变得更加慎重,结婚年纪和生育年龄都会有所推迟。但是女性也会成为重要的家庭收入来源,尤其在对方职业的转型期,能够为家庭提供一个稳定的过渡空间。而且在未来,四世同堂的可能性会非常之高,亲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在多段式人生,人们面临的转型和过渡机会很多,是否能够成功转型,取决于前期转型资产的累积,它包括转型的动力,自我认知的提升,多元网络的维护,以及开放的思维。
  有一个研究表明, 弱人际纽带对人们的帮助反而更大。强纽带是指最近的亲人和朋友,而弱纽带是指间接的人际关系,比如说是朋友的朋友。 如此的原因是因为长时间的相处会让两个人变得同质化,他们更可能会有类似的圈子,思维模式,以及观点。而那些圈子外的信息和观点才有可能会带来认知升级,以及新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知识和讯息,发展自己的多维度竞争力。
  同时, 人们需要放下对离开熟悉领域的不安,积极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不要只满足于当下的成就,而是要着眼于未来的社会需要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时刻保有实现变革的动力,才是未来竞争力的基础。
  百岁人生,似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财富积累,时刻保持着动力,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娱乐的时间也需要被用来再创造。再加上社会和教育对年龄的标签还没有被撕掉,这些都会带给我们压力。
  但是,在作者畅想的百岁人生中,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和尝试。现在的我们匆匆毕业,匆匆就业,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也没有太多的试错时间。而在未来,学校,公司
和社会都需要包容人们的自我探
险旅程,并帮助每个人实现过渡和转变,来保持整个社会的活力。整个大环境会淡化对年龄的'偏见',让每个年龄层的我们,都还有选择和改变的机会。人生不再是一把标尺,沿着三段式的人生规整的走到终点。人生会更像是一条河流,有时分流成小溪,有时又聚成江河,最终流入广阔的大海。
  愿我们都能在百岁人生中雀跃前行。
  正如作者的解释,我们跳跃前行,而非平稳的前进时;当我们选择风景如画的路线,而不是最快的线路时;当我们感兴趣的是过程而非目的时,我们就是在雀跃而行。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读后感(三):百岁人生即将到来,你想好要怎么过了吗?
  如果能够让你选择,你希望活到多少岁?
  曾经,有一位医生朋友跟我说,他觉得活到70岁,就够了。
  用人生的前二三十年去学习、尝试、奋斗、成家;四十岁看着孩子长大、独立;五十岁,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看看这个世界;六十岁,身体机能开始倒退,老年疾病出现,跟老朋友叙叙旧,怀念过去的人生;七十岁,无灾无痛,寿终正寝。
  在医院工作,我们看过太多的老年人,带着贫困、病痛和遗憾去世,有时候,长寿,反而是一种不幸。
  但数据告诉我们,“长命百岁”,正在成为当代人的标配。
  在过去的200年中,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在稳步上升,每10年增加2岁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在20岁,那么你有50%的概率活到100岁以上;如果你现在40岁,你有50%的概率活到95岁;如果你现在60岁,你有50的概率活到90岁或者90岁以上。
  2016年,《百岁人生》在英国由Bloomsbury出版社推出,就登上巴诺书店商业类畅销书榜首,荣誉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并很快风靡全球。
  在这本书中,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琳达·格拉顿和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两位作者,以前瞻性的视角和超前的规划,展示了长寿时代的工作和生活。并提醒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面前,如果想让长寿变成礼物而非诅咒,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书中的内容。
  1
  从三阶段人生到多阶段人生
  在父辈和祖父辈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三阶段人生的痕迹,也自然而然地,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类似的规划。第一阶段,接受教育,第二阶段,就业,第三阶段,退休。
井冈山精神    这样的人生模式,是把寿命按照70-80岁设计的。放到今天,我们对这一人生规划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首先,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在二十多岁时所接受的教育,可能过几年就不再适用,靠一份知识和
技能,不足以支撑我们到退休。
  其次,在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活到100岁,在同样的年龄退休,剩下的人生,要怎样度过?
  25岁工作,60岁退休,这意味着,在40年的工作时间里,我们除了要养活自己、建立家庭,还要为退休后的40年做好储蓄。
  我们要存多少钱才足够养老?研究表明,把养老金的数额定在总收入的50%,会过上较为舒服的退休生活,经过计算,要达到这个储蓄率,人们需要工作到80岁。赚不够钱退休,可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困境。
  除了延长工作年限和削减养老金,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两位作者告诉我们,还有其他选择,那就是放弃三阶段式的人生,迈向多阶段。
  在多阶段人生里,要不断地为自己重新充电,培养新的技能,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多面手,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并拥有多个角。
appetite  更长的人生,意味着能够有更充分的准备、更多的可能和更有趣的生活。祝愿高考学子的祝福
  2
  持续更新的自我认知
  传统的三阶段人生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在多阶段人生,则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未来,不可预测,更不能做出完美的规划。
  现在,我们看到三十多岁的人还自称为“宝宝”,普遍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其实,按100岁的年龄来算,35岁以前,还是青少年,现在的结婚年龄,也并不算晚。
  自我认知,是在身份的选择和塑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百岁人生里,我们面临的其中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能不能够拥抱变化,重塑自我。
  在书中,作者对此给出了正面的答复。他们认为,过去,父辈们通过传统和仪式来了解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现在,我们拥有很多榜样,这些榜样告诉我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初中辍学的,如今有四套房”,“一年时间,他从月薪3500到年薪20万”,“离开体制的人,没有一个后悔的”等等标题层出不穷,都在向我们展示他人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不同人生选择的可能性。
  在此后的人生中,我们会多次遇到同样两个问题,“我是谁?”,“我要选择怎样的生活?”也许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多阶段人生中,当你在读大学时,可能看到50岁的老人重返大学;当你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也可能看到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跟你在一起学习。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能聚在了一起,互相成为朋友。
  如果,你一直都不愿意改变,只停留在最初的自我认知中,随着体力的下降,知识、技能的落后,也许会在40-50岁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