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传承:欣赏古诗词,继承我国优秀诗词文化。
2. 审美提升:从朗诵和鉴赏入手,领略我国古代诗人的诗意人生。
3. 思维训练:通过写作,锻炼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和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任务及学生优秀作品
任务1:山东省实验中学“左岸”文学社要举办评选“最美宋词”活动。请你在本课的前两首宋词中选出你认为最美的一首,写出200字的评选理由并读给大家听。
斜庞克生:我所选的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美,美在作者的气魄。词的最后,诗人以廉颇自比,以示自己虽年老,仍可为国效力,但忧心自己壮志难酬。
这首词美,美在词人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破坏诗歌的美。词人构建的意象,有借古讽今的、规劝的,也有总结历史教训的、预示未来的,而这些都串联在词人的思绪和感情变化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任务2:我校校本课“传统文化系列”要推介济南文化名人,给的选题是“济南二安和他们的词”。请你选择其中“一安”,写出200字的介绍文字,在校本课上向老师和同学宣讲。
生:在今天的校本课上,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济南二安”之一的李清照,她出生于1084年,号易安居士,是著名北宋文学家李格非之女。宋代婉约派词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衬托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生:我为大家讲述的是“济南二安”之一的辛弃疾。辛弃疾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祖父希望他像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驱逐鞑虏,故给他取名“弃疾”。确实,辛弃疾做到了。他年轻时精通武艺,并养成豪迈豁达的性情。他的词也以豪迈著称,其中既有“宝马香车,仗剑天涯”的磅礴气概,也有“马作的卢快飞,弓如霹雳弦惊”的飒爽英姿,他如一把利剑,直击金朝军队,成为南宋抗金的一颗新星。
可惜天妒英才,他的耿直使他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中也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惆怅,也包含着“醉里挑灯看剑”的积郁以及家国情怀。他有雄心壮志,却只能沉浸在山水田园。闲居乡里,他常借助典故,托物言志,渴望被重新启用;但政治黑暗,纵使他一腔热血,空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在特定情境中品鉴宋词之美
——《宋词三首》比较鉴赏任务设计
◎ 王领弟
56
57
他一身傲骨,却只落得英雄末路;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诗中满是忧国忧民。这就是辛弃疾,一个政治失意却扬名文坛的人。
任务3:“学子论坛”上,正举行“婉约与豪放”的宋词讲座。互动环节,主讲人要求观众模仿以下句式另写一组评论,以鉴赏两者的区别。
例:婉约派的词,适于十七八岁女郎,手执红牙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豪放派的词,则适于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
生:婉约派的词,适于幽怨、怅惘的姑娘,手持一樽清酒,轻叹“怎敌他晚来风急”;而豪放派的词,则适于壮志满腔的雄才,指点江山,怀古伤今,怒号“英雄无觅”。
生:婉约派的词,适于涓涓的细流,浪花轻轻拍打,轻吟“梧桐更兼细雨”;而豪放派的词,则适于巨浪滔天,海浪翻涌,惊叹“江山如画”。
任务4:清明诗会到了,2021级对口班级的小伙伴遇到了朗读难题。请从《念奴娇》和《声声慢》中任选一首给学弟学妹做出朗诵指导。
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声声慢》的朗诵技巧。
一是识字正音,灵活掌握——清楚地咬字发音,准确流畅地阅读是朗诵的基本要求。
二是停顿语速,灵活掌握——朗诵好比唱歌,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适时的停顿可以带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是了解背景,同心以情——从宋初的繁荣到宋亡的悲哀,李清照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声声慢》是她南渡后晚年的名作,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学弟学妹们要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调。
四是情景浮现,设身处地——如“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院子里堆满菊花,秋雨拍打着梧桐叶,到黄昏,一点
清明诗会一滴,没有休止。
三、教学语言之美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追溯中国文学史,有一座唐诗的高峰,足以荣耀千年;更奢侈的是,还有一座宋词的高峰。唐诗宋词堪称双子星座,发出纯净迷人的光芒,永远闪烁。前面学了唐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宋词,品鉴宋词之美。
2. 教师点评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点评同学们,读杜甫的诗会感觉很压抑,读李白的诗感觉很奔放。读苏轼的词是什么感受呢?潇洒!超然!豁达!其实苦难经常造访苏轼的人生,他木秀于林,却一贬再贬,一气被贬到海南,差点就被贬出国了。但他消解苦难的速度和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无论命运粗暴地强加给他什么,他都处理得很体面,不撒泼,不轻贱。“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在苏轼的世界里,人生有困境,心灵无绝境。他的作品没有欲说还休的苦涩感,总是洒脱通透。这个人很不简单呢!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点评辛弃疾从年轻时代,就把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个有深厚国家情怀的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是个可敬的国家至上主义者。所以他的词是英雄悲歌。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师点评李清照作为有着优越生活的女词人,她无意于政治,甚至无意于更辽阔的事物。她的幸福和苦难与整个大宋王朝是同节拍的。她是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走的。她的生活出现了比别人更大的落差,体验尤为深刻感人。她的词以小见大,我们从李清照词的小小窗口窥见的是整个南宋王朝的满目疮痍。
3. 结束语
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有很多诗人沉淀苦难,超越时代,以风雅之姿活出了永恒,成为中华民族诗程门立雪文言文
意人生的代表,诗词也成为中华文明的强大基因。今天,这些瑰丽的珍珠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爱她,呵护她,欣赏她,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代际传播,生生不息。
四、教后记
为什么把课上成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从五个方面做出分享。
1. “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在课堂中的呈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特别强调了“综合性”和“实践性”,即语文能力的习得必须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中完成,而语文能力也必须在综合性和实践性活动中展现。“综合性”与“单一性”相对,突出复杂性;“实践性”与“理论性”相对,突出学习者的语文行为能力。这也就决定了语言的运用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展开。为此,我设计的任务都是放置在实验中学开展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完成的,以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众宣讲”“给学弟学妹的朗读做出指导”等任务,都有场合的要求:谁在讲,讲给谁听,讲什么。写出的稿子除了要完成学会鉴赏的任务,还对其格式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注意语气上的互动,嵌入现场,而不是游离于现场。作业必须与情境有很高的契合度。我这么告诉学生:如果你写的鉴赏稿子在哪儿都能用,就证明写作失败。因为,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对象等“特定性”必须呈现在你的作品里。比如最后一篇稿子,只能面对学弟学妹用,情境一变,稿子的诸多细节马
上也要跟着变。
这些任务设计一箭三雕:一是学会诗歌鉴赏,二是学会写发言稿和仿写,三是学会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迁移)。
可能有同仁问:每一课、每一单元都要这样设计情境?我的回答是:择机而动,必备的基础知识要以准确的讲解为主。另外,有些文学作品还有自己的内在情境,把这个情境重现和唤醒,那就了不起。比如《静夜思》里,抒情主人公远在异乡,午夜时分,孤独难眠,月光满室——这也是情境。
2.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中的体现
新课改最大的呼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习真正、真实地发生。“真正”跟“虚假”相对,“真实”跟“想象”相对,这就要求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确实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梳理”,所有学生的所有智力因素都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九月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就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跟学生做了简单分享。告诉学生,当下中国的高中语文学习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并跟学生达成了共识:语文课上没有一个题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要探索,一切都得合作。我使用了一种“可控的放养学习法”。我布置的这几项作业,有的需要在鉴赏中自主探究,也有的需要小组合作,学生要把小组内的稿件浏览一下,推荐出优秀作业。上课的那天早上我来到学校,本想
去教室检查一下,但是硬生生忍住了到教室指手画脚的想法。我宁愿课堂真实而有缺陷,也不愿使课堂完美到虚假,从而剥夺学生思考、创造、合作甚至犯错的权利。
3. 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呈现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的案头书——《普通高中
58
59
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体现。怎样较精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教学文件顺利着陆课堂,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设计的任务要在情境中完成,情境是评价体系中的载体,这个载体设计得要有承载能力,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思维训练要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的学习任务就紧扣语文核心素养:(1)文化传承:欣赏古诗词,继承我国优秀诗词文化;
(2)审美提升:从朗诵和鉴赏入手,领略我国古代诗人的诗意人生;
(3)思维训练:通过写作,锻炼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和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考”一体化在课堂中的呈现
仔细推究,就会发现,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质量评价和高考试题,内容几乎是同一个标准。我设计的这几个学习任务,就是扣住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所有知识的运用和考察都是动态的,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境是考查知识的载体、能力形成的依托,我设计的题目尽量体现“教—学—评—考”一体化的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直在较量。前者往往完胜;后者说起来堂堂正正,考出成绩却
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如此?关键在于“教—学—评—考”的错位。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真的上出了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质量评价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的语文课,那真是功莫大焉!因为这正体现了国家意志,我们就是正在为国家、为未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5. 教师自身所体现出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商业礼仪作为执教者,我经常反问自己:这些核心素养,我有吗?如果我一知半解,何以教之?两手空空,何以赠之?浑浑噩噩,何以明之?一个教师应具备教育的自觉。在这一课的准备中,我也着意去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语言,以诗的语言教授古典诗歌。我平时也爱好写作,已出版《追寻班主任的终极智慧》,本书由韩相河校长作总序,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校长推荐、教育理论家陈雨亭博士写作序言。本书已被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我还即将出版诗集《时光到此,也要拎着鞋子走》。已发表诗歌、散文、教育叙事400余篇,是济南市作协会员。这些写作经历也反过来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的积淀、教学的高度、教学的语言、课堂的把控,我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努力做到先让自己有素养,再去培养学生的素养。
白天不懂夜的黑歌词五、附板书
苏 轼:念奴娇—— 古辛弃疾:永遇乐—— 借 古和典 抒情辛亥革命性质
李清照:声声慢—— 景 知人论世 感知风格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涵咏诵读 领会内容
品析手法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