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现代诗歌赏析》综合应用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
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
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诗特征:(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
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彩。(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字词汇总
字音
沁(qìn)园春橘(jú)子洲寥(liáo)廓
百舸(gě)峥(zhēng)嵘挥斥方遒(qiú)
百侣(lǚ)漫(màn)山遍野浪遏(è)飞舟
彳(chì)亍(chù)颓(tuí)圮(pǐ)青荇
(xìng)
斑斓(lán)漫溯(sù)
长篙(gāo)
成语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索额图简介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中流击水:化用“中流击楫”,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击水代表逆风而上,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反抗的中坚力量。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祝福公司未来发展的话《沁园春长沙》雨巷赏析
上阙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悲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彩斑斓的秋图;下阙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阙有机地结合起来。
《雨巷》
这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姑娘这一理想。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连同她的叹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再别康桥》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节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唐山钢铁厂
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尤其是章法整齐,韵律优美。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把握重点
现代诗歌鉴赏技巧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
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
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
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
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
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知识迁移
(2014甘肃天水一中期中)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kě)寥廓(guō)彷徨(huáng)并行不悖(bèi)B.鲰生(zōu)颓圮(pǐ)忤视(wǔ)切齿拊心(fǔ)
C.谒见(è)淬火(cuì)遒劲(qiú)啖以重利(dàn)
D.忸怩(ní)瞋目(zhēn)变徵(zhǐ)目眦尽裂(c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酣畅斟酌呻唤绿草如荫
B.显宦寒喧款待按剑而跽
C.刀俎莅临濡缕短小精悍
D.景仰屠戳玉玦起成转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
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B.李老汉时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C.在这次打击非法赌博的突击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而出,一
举端掉了十几个赌博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D.由于记者曾经到了烈士生前工作过的单位进行采访,耳濡目染了烈士的许多生动事迹,因此写得那么的真实、新鲜和感人。
4.下列语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是()
(1)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___.
(2)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_________。
(1)a.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2)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
参考答案
1.B A项“舸”应读“gě”指各种船。本题中误为形声读半边。C项“谒”应读“yè”拜见的意思。D项“眦”应读“zì”在此误为形声读半边。
2.C A项“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形容草十分茂盛,绿油油的,像绿毯一般柔软,好像铺在地上的被褥。形容草的覆盖面积大。B项“寒喧”应为“寒暄”嘘寒问暖(暄:温暖)。今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喧”:声音大而嘈杂。D项“屠戳”应为“屠戮”。“屠戮”指杀戮,杀害。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戳”读“chuō”,不能组词为“屠戳”,这里属于典型的形近字误用。
3.A A项“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情发生得很突然。B项“睚眦必报”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全部的鸟都从窝里飞了出来。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D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
影响,指好也指坏。与很多生动事迹不能搭配。
4.B(1)项选择时根据语句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做出判断。应为先感受形象,才能深入意境,最后才体会意境美。(2)项结合前一句“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从句式特征上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拓展阅读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人流后遗症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电脑上网怎么连接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赏析
这是一首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
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
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