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时间:45分钟 满分:47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C.料峭春风吹酒醒(十分寒冷)
已而遂晴(不久,过一会儿)
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
答案 C
5班口号解析 料峭,应是微冷。
2.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故垒西边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答案 B
解析 B项,“故雨巷赏析”当“所以”讲,其他都当“旧有的”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问君西游何时还
答案 C
解析 C什么是中国画项,“雪”,比喻浪花,是比喻用法,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
4.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B
解析 B项,“樯橹”是借代,代指曹操的水军,其他三项是比喻。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答案 D
解析 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
二、类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7题。(9分)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 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平,远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答案 D
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后者更传神地描绘出了曹军崩溃之快、之彻底,周瑜取胜之速、之易。故前者的表达效果不如后者。
7.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却是人生短暂和自己功业无成。
解析 这是比较阅读题,比较的点是“情感”。首先看二人所处的时代,从注释来看,戴复古
身处多灾多难的南宋,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如“形胜地,兴亡处”,词人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追怀赤壁之战的遗迹,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话题一转,词人抒写忧国伤时的感慨,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再来看苏轼,苏轼处在北宋早期,词中更多的是抒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2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夏组词有哪些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8.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6分)
答:
答案 (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2)词人写景,注意彩上的强烈对比,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彩,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解析 上片写了春风、春柳、春水、春花、烟雨等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春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画面彩丰富。词中所描写的春景多姿多彩,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写作手法属于以乐景衬哀情。
9.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
答案 寄寓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之情,及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解析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作者从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自然而然引发了思乡之愁,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样的日子,他有家难回,有志难酬,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叹息,“休对”“且将”是无奈的,但也是最好的解脱办法。最后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三、语言运用(11分)
10.古代诗人以花立意,写出了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入人们熟知的花名。(6分)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所有人都抵御不了美丽花朵的魅力,古代的人们更是爱花如命。如林逋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写 ① ,范成大用“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来写 ② ,李璟用“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来写 ③ ,苏轼用“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来写 ④ ,李益用“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来写 ⑤ ,而王十朋“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所写的正是戴望舒笔下的 ⑥ 。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 ①梅花 ②菊花 ③荷花 ④杨花 ⑤牡丹 ⑥丁香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根据题干提示,空白处填写的应该是花名。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作者为宋代“梅妻鹤子”的林逋,可知写的是梅花。②“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金靥”,金黄的面庞,再根据“东篱”的暗示,联系陶渊明的“东篱种菊”,可知描写的是菊花。③“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又名“菡萏”,可知写的是荷花。④“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这是苏轼有名的杨花词,写的是杨花。⑤“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紫蕊花从来不是开放在庭院之中,空教游客赏繁华。联系诗中的“繁华”,再结合原诗后面内容“堪笑少年求名者,满眼眩迷富贵花”中的“富贵”,可知写的是牡丹。⑥“初一作文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亲子活动策划方案”,她在春雨中愁绪万端,好像是想起了满怀愁情的江南旧主。结合后文的“正是戴望舒笔下”,联系戴望舒有名的诗歌《雨巷》,可知写的是丁香花。
11.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5分)
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