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
1.《经典常谈》一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小悦最感兴趣的是《四书第七》的内容,根据阅读积累帮助她完成下面读书笔记。
原文摘录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结合课文《〈论语〉十二章》,我更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1)“______”,语段中“时习”的介绍也让我联系到课文中(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章,论述了做学问的方法;“择善”让我联系到课文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章,论述做人的学问。结合课文,我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而朱自清先生的介绍也让《论语》的内容更通俗易懂。
市场部英文2.精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完成下列题目。
(1)精读《〈诗经〉第四》,根据文章内容排序,理清文章的结构: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诗经》的成书②“诗言志”与用诗
③赋、比、兴的意义④《毛诗传》与解诗
(2)阅读熟悉的相关作品时,《经典常谈》能引导我们拓展积累更多的古典文学常识。
专题探究(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
4.班级开展读书报告会,小月选择深入研读《经典常谈》中的《文第十三》,并以时间为线索整理读书笔记做报告,记录重要事实,根据阅读积累,帮助她完善下面表格。
时间线摘录重要事实
商代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
春秋外交的言语也称为“辞”,孔子说辞的要义在“达”,也就是说明白。到了战国,游说之风大盛,游士们的说辞铺张局势,诡曲重辩。
汉朝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________________》是写事的里程碑,(2)
《__________》是写人的里程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
排偶更甚。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
感谢贫穷唐朝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3)_______。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
宋朝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到了宋代有了新文体是(4)________,也就是(5)_________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直到《红楼梦》成了白话小说集大成者。
明清从明代开始用(6)________取士,一直到清末,可谓盛极一时。可是因“古文不宜说理”,八股文逐渐没落。
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但也未能长久。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员工培训图片
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进了新中国。
专题探究(三):读经典的意义
4.阅读下列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甲】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乙】叶圣陶在《读〈经典常谈〉》中指出:“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
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一个理由。”
(1)归纳语段中朱自清和叶圣陶两位大学者的共同观点。
(2)现代学生为什么应该读一些古书?联系语段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任务一:同学们最近阅读了名著《经典常谈》,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云南大理丽江旅游攻略必去景点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
一。
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
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
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
(2)任务二: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
《诗经》名句出处理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①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③
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
unx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