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一诗中的宋人梅花情节
                ——四上《雪梅》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雪梅》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入选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写雪的古诗    短短一首诗,28个字,从梅雪争春起笔,写诗人费尽心思难以分辨高下,最后终于有了评定。全诗像一个情节简练的故事,起承转合,天衣无缝。特别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须”与“却”的转折,“逊”与“输”的炼字(不是“差”,不是“少”,就是那么稍稍不足),“三分白”“一段香”的雅致表达,通过流畅的对偶形式递送到读者面前,文笔精美,情趣无穷,让人拍案叫绝。
  有人将它读成哲理诗,从最后两句解读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这当然是可以的。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诗的全部。真正要读懂一首诗,光读懂诗的字面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读古诗,要能还原诗中情景,感受诗人情感,更要
能触摸到诗中的文化传承。
一、梅雪争春——还原诗中画面
  细细读《雪梅》,这里面是一段赏心悦目的乐事:
  早春夜里,洁白的雪梅在枝头悄然绽放,朵朵如白玉雕成,暗香轻浮;这时,又恰逢一夜春雪漫天飞舞,朵朵飞花落在了房顶,包裹着树枝,簇拥着梅花,染白了大地。清晨,诗人打开书房窗户,但见眼前玉树琼花,一片洁白;细看,却是雪里梅香,梅衬雪白。梅雪仿佛在枝头上相互比美,谁也不肯让谁。这可难为了一边的诗人,他搁下笔,思量再三,想了又想,不知如何来评判,最后总结一句:论洁白,梅花要逊三分;论幽香,雪就输了那么一段。
二、梅雪果真在争春?——品味诗中情趣
  古诗词积累比较丰富的人,读这首诗时,一定会有这样的敏感:梅雪真的会争春?梅与雪是古诗里的两个文化意象。“梅”为花中四君子,素有君子风范;在诗中“梅”又多是隐士的象征:“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梅”的谦逊;“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是“梅”的淡泊不争;“雪”在诗中,也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形象,古人称雪为“琼花”、“玉蝶”、“玉絮”……南宋诗人张孝祥曾写“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雪月相宜,因为雪给人以
孔子下载通透安静之美,与月光相映照,天地清辉一片,再加上梅的幽香,当真是清绝无比。
  以梅与雪的性情,如何可能争春?那么是谁觉得她们在争春呢?当然是诗人。其实这“争春”一词的背后,是诗人在心里暗暗惦量:雪与梅,谁更美一些呢?惦量了半天,他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三分白”,“一段香”,两个量词用得非常传神精妙,若有若无的差别,恰恰在说:梅和雪谁都那么美,都那么让人喜欢;我梅也喜欢,雪也喜欢,梅雪在一起,更让人有无尽的喜欢。
  这种情感,在诗人同时同地写就的第二首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你看,这是多么让人欢喜的一天,如果只有梅花,没有雪,那花太单调了些;如果有梅有雪却没有诗,这人又是太俗些。今天,梅花盛开,恰逢雪花飘飞而至,日暮时分,又得梅花诗两首,简直是完美的一天。“日暮诗成天双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读到“十分春”三字,你仿佛可见诗人怡然自得的笑容。
三、《雪梅》中蕴藏的宋人梅花情结
  《雪梅》作者卢钺,南宋诗人,官至户部尚书。他留传在世的诗并不多,最出名的即是《
雪梅》诗。读《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其中有一段推荐词可大略看出他的为人:“奋身庠序,卓然以名节自持,方其流俗颓波,率先以天理民彝之不可乱者为之,启奏忠诚恳侧,奋不顾身,而一以国之安危存亡者,昼夜恸哭,臣与素昧,近甫识之,盖嘉其志,敬其人,汲汲然荐引之。”
  当时卢钺只是小小的建昌军学教授,但他名节自持,投身报国的品行已感动到身边人。卢钺所处年代已是宋末,宋朝积弱,作为文人,他无力挽回大局,以雪梅自喻,是以表达不屈之性情,不折之风骨。
  爱梅,在宋代是一种非常盛行的文人风气。学界有这样的说法:“先秦爱兰草,晋人爱菊,南北朝爱莲,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写过50首与梅花有关的诗词;南宋诗人张道洽,一生写梅诗多达300多首。纵观整个宋代,许多著名文人如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都有大量梅花诗传世。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寄托。宋人植梅,插梅,画梅,写梅,以梅自比,这梅花的背后,是宋朝历代文人崇尚的君子风度,高洁风骨,是宋代文人雅致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雪梅》这首诗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对于中段古诗词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
中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在语言建构与思维训练之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组织教学时,建议可以按以下的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想象“争春”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中,让学生想象:梅雪争春,她们会互相怎样赞美自己呢?诗人停下笔,想了又想,他在想什么呢?诗人最后判定谁美呢?
对于学生理解最难的“三分白”、“一段香”的区别,老师可采用以文解文的方式来进行,如出示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叶底黄鹂一二声”,让学生明白古诗里的“三两声”,“一二声”都是指少的意思;这首诗里,“三分白”,“一段香”也同样是指只差了一点点。
2.反思“争春”,体会情感
海丰人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反问学生,梅雪真的会争春吗?同时出示梅雪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梅雪的性格。再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梅雪争春,其实是想说,在诗人眼里,梅雪两者都美,都让人喜欢。
3.认识作者,感受宋梅文化。
男生非主流名字    拓展作者的第二首雪梅诗,说说“十分春”里,作者十分满意,十分快乐是因为什么?
拼搏的近义词
    同时拓展感知宋梅文化:在宋代,爱梅是文人的一种共同风气。教师可出示宋人书房插梅造型,绘梅书画,现拓展苏东坡,欧阳修,陆游等诗人的经典梅花诗,让学生读一读,初步感知宋人笔下的梅花其实是一个洁身自爱不折不挠的人,宋人爱梅,就是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4.再读《雪梅》,读出爱梅之情
大惊小怪     教师可以引读的方式,描述诗中梅雪争春的美景,与学生的朗读相应和,将诗句熟读成诵,积累在学生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