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的著名事件。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
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 “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国家体质健康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
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同英法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英、法公使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内河航运权;修改6税则;向英、法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
13、大沽口之战: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之战。1859年6月英法联军率先发起攻击,次日袭击大沽炮台。清军沉着应战,开炮反击。经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美舰虽竭力助战,也没能挽回败局。此战使英法联军继续扩大侵略战争,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14、《北京条约》: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归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财产,,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15、辛酉:1861年慈禧等人为夺取最高统治权而发动的。因该年是辛酉年,故名。又称祺祥、北京。咸丰病死后,其子载淳即位。慈禧欲垂帘听政,遭到了辅政八大臣的坚决抵制,于是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在北京发动,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后改“祺祥”为“同治”,辛酉后,慈禧掌握了统治大权。
16、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全部洋务事宜,1901改为外务部,位在六部之上。它的设立,尽管带有半殖民地彩,但也标志着中国步入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行列。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7、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内忧外患形势下采取的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倡导者为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陆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1895年北洋海军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18、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虹口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后搬至上海城南高昌庙它的主要产品是支、大炮、弹药、钢铁、造船等。常年经费最初由李鸿章在淮军军需项下随时拨给每月约1万两。后主要从江海关洋税中酌留二成。由于清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局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9、福州船政局闽局:洋务运动中左宗棠mp3剪切创办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18
66年6月,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局,得到批准后与法国人签订合同,议定5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负责训练中国的技术人员。建厂与常年费用由闽海关拨付。这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建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除开铁厂和船厂外,还设立船政学堂以培养人才船政局在中国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0、北洋海军1875年清政府创建的一支近代化海军,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主要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1888年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共20余艘。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它的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1、赫德英国人。他长期控制中国海关大权,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事务。1854年,他奉英国外交部的任命前来中国。后继李泰国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任内创建了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在资本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上,他扮演了重要的角。
22、洋务派在第二次战争后特别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先后提出“自强、求富”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为奕䜣、曾、张、李、左。其变革运动随甲午
战争失败走向破产,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历史作用。
23、顽固派:洋务派的对立派第二次战争后清廷内部就解决内外矛盾意见不同形成洋务与顽固两派曾许诺殇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大势无知的腐朽贵族官僚政治上他们因循守旧仇视外国事物反对洋务运动本质上与洋务派一样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慈禧倭仁等
24、陈启沅:近代民族工业先行者,广东南海人早年在南洋经商,回家乡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它拉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序幕。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25、马嘉理事件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也称“滇案”。1874年,英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出发,探测到我国云南的路线,翻译官马嘉理去缅甸接应。1875年2月马嘉理带领 “探路队”闯入云南,无视中国主权,开杀我众多人,众愤怒还击,打死马嘉理等6人早川濑里奈 bt。英国借此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26、《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马嘉理事件为借口与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扩大领事裁判权外贸免纳内地税;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此外,还规定抚恤、赔款、惩凶、道歉等项。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27、黑旗军:清末刘永福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因所用旗为七星黑旗故名。19世纪70年代,法国侵略越南,黑旗军应越南政府之邀援越抗法妨碍英语。中法战争中与清军一起打击法军,多次大败法军。中法战争结束后,黑旗军大部被清政府裁撤,部分黑旗军在甲午中日战争时被调往台湾,驻师台南,抗击日军,后因孤立无援被日军击溃。
28、镇南关大捷:1885年中法战争清军于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军的著名战役。1885年2月,法军占领镇南关,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敌。3月法军分三路犯关,冯子材身先士卒击退法军。后各族人民与越南义军纷纷前来助战,最终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它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29、黄海战役: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亦称大东沟海战、
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于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自此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黄海战役对甲午战争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30、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北洋海军致远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管带,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船舰受伤的情况下,下令开足马力撞沉日舰吉野号,不幸被击中,最后与全舰250名官兵一起英勇牺牲。
3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1895年俄、法、德三国强迫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年4月,俄国与法、德共同出面干涉,逼迫日本放弃《马关条约》中占领辽东半岛要求。日无力与三国开战,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成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也为日俄战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