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备课之⼀(新教师培训--希望对⼤家有帮助)
作为新教师,刚刚登上三尺讲台,⾯对新的⼯作和⽣活,我们可能会有⼀些兴奋和紧张,很多以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此时也许会让我们有些“招架不住”,如: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花费⼤量的时间备课、上课时不敢偏离预定的⽅案、不能根据学⽣的需要和兴趣灵活地做出反应、不知道怎样融⼊到教师体中……所有这些问题在教师新⼊职伊始都摆在了我们的⾯前。很⾼兴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给⼤家安排了今天的培训,因为备课、上课是常规教学五个环节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五课功的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新教师上岗伊始必须天天⾯对的最基本的⼯作。今天我为⼤家培训的内容是:新教师如何备好课,主要分五部分内容:
⼀、新教师的优势和劣势
⼆、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备课都要备哪些内容
五、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课
从教育哲学上来看,教育的根本⽬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培养⼈。这个“⼈”包括学校⾥所有的⼈:即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包括校长)。⼈们常说,教学相长,即教师在培养、教育学⽣的同时,实际上也促进了⾃⼰成长。⼈⽣哲学论告诉我们:⼈的成长基本上有三个层次:⾃我认识---⾃我实现—⾃我超越。实际上我们很多⼈都在⾃我实现,但是结果不⼀样,举例来说,今天我们来培训的这些⼈,客观的讲,⼤家都在同⼀个起跑线上,同样是⼤学刚毕业,没有太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是3年、5年之后,在我们当中⼀定会涌现出优秀教师,10年之后⼀定会有教导主任、甚⾄是校长,与此同时,也会有⼀些⼈教学成绩⼀般,甚⾄还会出现更⼤的差距。当然,我们说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如外因和内因,但外因也是通过内因起作⽤,关键在于⾃⼰,⽽关键的关键是对⾃我的认识,如果⾃我认识不⾜或有偏差,⽬标定位便不准,继⽽影响到⾃我实现也⼀定会跑偏,也就不能更好地⾃我完善,⾃我超越。
⼀、新教师的优势劣势
优势:
共性:年轻、有活⼒、深受学⽣喜爱,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有激情,可塑性较强……。
个性:爱好、擅长、意志品质等等。
劣势:
共性的:少经验(缺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技能与策略的不⾜;
依经验(模仿⾃⼰⼩学、初中、⾼中甚⾄⼤学的⽼师来上课)——不符合课改的需要,教学效果不好;
新教师通常问题:满堂灌、满堂问或照本宣科,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20分钟讲完课没事做或打铃下课了,还没讲完课等等。
满堂灌:新⽼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讲得越多,学⽣也学得越多,结果⼀堂课下来,⾃⼰讲得很累,但学⽣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教师讲的内容过多,使学⽣根本来不及思考归纳,⼀节课下来昏昏沉沉,⼀点不得要领,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照本宣科:有些⽼师把书背得滚⽠烂熟,⼀堂课⼏乎把书本中的内容,⼀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遍,⽼师的功夫虽然没少下,但这样的课已经失去了上课的意义,效果⾃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不会掌握⼀堂课的时间:有的新教师20分钟不到就没有内容讲了,有的新教师到下课铃响了,还有许多问题没讲完,只好压堂。⼀压堂学⽣精⼒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讲些什么,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教师,⼀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先,新教师要明确⼀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集中在教室⾥,⽽不把教科书发给学⽣,让他们⾃学就⾏了。这⾥其实有⼀个⾮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较少的时间,引导学⽣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
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掌握新知识的⽅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个什么样的备课。
枸杞的药用价值现⾏《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的独⽴性和⾃主性,引导学⽣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的⼈格,关注个体差异,满⾜不同学⽣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掌握和运⽤知识的态度和能⼒,使每个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节课,⾸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
新课程改⾰的六⼤具体⽬标:
1、改⾰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例,并设置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5、改⾰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发展、教师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国家、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学校与学⽣的适应性.
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備,慎也。”备怎么能是慎呢?余⽂森⽼师说:备,⾸先要从思想上⾼度重视,谨慎⽽为;其次是从物质上、⾏动上“预备”“准备”。那么什么事备课呢
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的设计准备⼯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式⽅法,设计规划教学活动。即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法和策略,以保证学⽣有效地学习(⽬的之⼀)。
备课形式分个⼈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个⼈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课分类
幼儿园大班老师寄语从教学内容上分: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学期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在于明确整个学期(或学年)教学⼯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其主要内容是:
(⼀)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的、要求和重点;
(⼆)安排⼀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2、单元(或课题)计划——单元备课
馈赠礼品
在⼀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在于对⼀个单元的教学⼯作进⾏全⾯安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进⼀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的与要求;(⼆)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能⼒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便于全⾯、系统分析⼀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法;(⼆)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三)能把备课和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阵磨",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
3、课时计划(教案)——课时备课
在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节课进⾏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
教师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已为备好每⼀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毕竟要通过具体的每⼀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节课。
课时备课⼀般包括以下⼏个项⽬:班级、学科、课题、教学⽬标、上课时间、课的类型、重难点、关键、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课的进程时间分配、教具、习题设计、作业设计、⼩结设计、板书设计等。有的还需要列出学情分析等项⽬。(也叫课前备课)在上课进程中,教师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对原定课时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的、教学⽅法、时间分配、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相对课前备课,还有课后备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在⾹港演出时,每当戏散⼈尽回到寓所,⼤家都忙着吃饭休息,他却不声不响地在那⾥静默沉思,起初我以为他累了,就不去惊动他,后来接连⼏⽇晚上都是如此,我⼼⾥便纳闷,是不是⾝体不爽哩?⼀天晚上我对他说:‘兰芳,这⼀趟完事后,回京好好休息⼏天。’他睁开眼微笑着
说:‘你以为我病了吗了?不是的。我有个习惯,演完⼀场戏以后,必须再默演⼀次……'谈到这⾥,他
诙谐地说:‘别⼈演⼀次,我要演两次甚⾄三次。'从此以后,每当他默思过后,我们三五个⼈的话匣便⼜打开了,从剧本的结构到唱腔与表演,甚⾄⼀个锣⿎拍⼦的运⽤。整个⼀场演出,从头到尾,⽆所不谈,并且⾮谈到尽兴不⽌,从⽽也得出了加⼯修改的具体措施。⼏⼗年来,只要有演出,这个⼩⼩的艺术讨论会从未间断,有时边谈边改,彻夜不眠。"
教学⼯作同样如此。教师必须善于课后总结,即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吉。事实并⾮如此。要想真正提⾼教学⽔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环,其原因在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前的准备⼯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能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案写得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学⽣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的不⾜。因此,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项,也就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的反应,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这个环节后,再拿到下⼀个班去讲授。⼀课教材在⼏个班讲,就修改⼏个教案,从⽽⼤⼤提⾼了教学⽔平。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录下
这些问题与意见,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其零碎、细⼩⽽等闲视之。如此⽇积⽉累,持之以恒,⼀定会累积出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使教学质量不断提⾼。
我认识的⼀位青年教师:刚上岗前两年——教案本由厚到薄(注重课前)
三年后——教案由薄变厚(注重课后)
教师成长=经历+反思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反戈一击⼤教育家孔⼦说过“凡事预则⽴,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件事
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遇失败。教师上课也是⼀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例外的要做⼀番精⼼的准备⼯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是教师⾃我提⾼的过程
备课是教师的⼀项创造性劳动,如何尽快让学⽣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掌握新知识的⽅法,如何教会学⽣学习,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的学习能⼒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学习、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会积累教学经验,还会学习到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为解决实践问题设计并改进⽅案。这些都能极⼤地促进教师素质与能⼒的提⾼,也是教师⾃我认识、⾃我完善的过程。
备课从⼴义的⾓度来说:备课也是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增加⽂化积累,不断总结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增加专业储备,“体现终⾝备课”理念。
如果你能使备课成为⼀项研究性的活动,那么,我可以预⾔,不久的将来,你会成为⼀个研究型的教师、⾃主发展的教师。
备课需要教师具备哪些专业能⼒(简单地说)
单元整体备课能⼒
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能⼒
学习活动的设计能⼒
对学⽣学习基础和需要的分析能⼒
课堂练习和反馈的设计能⼒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能⼒
因此教师在⼯作中,在备课中必须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进⾏必要的理论学习,⽐如⽪亚杰对学⽣认知发展过程与步骤的认识、科尔伯格对⼈的道德发展的揭⽰和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等。理论是服务教学的,缺乏教育理论的教学只能在低⽔平徘徊,在丰富⾃⼰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同时,向同⾏学习,学习教学经验,发展教育智慧。
新老师
四、备课需要备哪些内容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充分的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的“学”,“教好”是为
了“学好”,所以应“以学备教”、“以学导教”。那么在备课中需要经过怎样的⼀个过程才能做到这⼀点呢?也就是说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我想应从以下⼏⽅⾯着⼿:
1、备《课程标准》和三维⽬标
 新课程中,不管你⽤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教材去引导学⽣学会学习。所以,在进⾏教学设计前必须先读懂《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中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标,作为新教师⼀定要⼼中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教学总⽬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其次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在了解、理解、运⽤三个层⾯的不同要求,进⽽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标的整体要求。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如果把课程标准⽐作圆⼼,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论圆有多⼤,都离不开圆⼼这个核⼼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也⽤⾃⼰领会的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
屏息以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千法万法,读懂教材是妙法”。吃透教材是教师备课的第⼀环,教师⼀定要在读懂教材上下功夫。对于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以化学为例,发现这些知识的化学家、教材编写者、化学教师、学⽣都是各不相同的。教材中问题解决的⽅法是化学家,或者是教材编写者对化学问题的理解。教师在备课中有⾃⼰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同样,学⽣在学习中也有他们⾃⼰的理解。
那么教师如何将不同层次⼈物对教材的理解有机的融合起来,并能使学⽣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有所升华,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把研究学⽣和研究教材结合起来。
我建议,教师应该从以下⼏个⽅⾯来备教材:
(1)结合单元或整个知识体系研究教材。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本节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或整个初中阶段,乃⾄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研究教材应进⾏哪些⽅⾯的整合,根据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的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重点是对教材⽽⾔的,难点是对学⽣⽽⾔的,关键是对学⽣构建知识体系⽽⾔的。⼀般地讲,教学重点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册书,⼩⾄⼀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法。教学难点是指学⽣难理解、难辨析、难计算、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现有的学习能⼒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通常教材中那些⽐较抽象,学⽣理解有困难,或者⽐较隐蔽,需要⽤新⽅法去认识构建的内容,就构成教学中的难点。关键是指理解、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类问题的突破⼝,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中介与桥梁。
(2)结合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是如何要求的,本节的知识点是如何产⽣的,它在实际⽣活中有什么样的⽤途。
(3)结合学⽣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与学⽣⽣活有怎样的联系,教材的知识点呈现或例题有哪
些是不适合本班学⽣的,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
(4)结合问题研究教材。教师要研究例题习题、实验探究过程以及知识点是如何在实验探究中、在问题的研究中呈现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应⽤到本节课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点,这些典型的问题或例题习题还可以怎么变式,本节内容在近⼏年的中考题中是如何呈现的,为什么要这样呈现。
3、备学⽣
教学是⼀种创造性的劳动,对于不同的学⽣、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所选择的教学对策是不相同的,因此备课必须要研究学⽣。
著名的教育⼼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理学还原为⼀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原有的知识状况进⾏教学。” 备课是要备学⽣,了解学⽣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了解学⽣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是教学充满⽣活⽓息和⽣命⼒。
新课程强调学⽣的⽣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学⽣就是要关注学⽣的⽣活经验。因为在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要将新知识与⾃⼰的⽇常⽣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就要在传统的关注学⽣“学什么”的基础上进⼀步去关
注学⽣“怎么学”,即关注学⽣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和利⽤学习资源;关注学⽣的学习习惯和⽅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选择有效的学习⽅式;关注学⽣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理氛围等等。简单地说要关注两个⽅⾯,以数学为例:
(1)结合新知识的学习研究学⽣。把班级的每⼀个学⽣在⾃⼰的头脑中过⼀次,想⼀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如何来解决?他们对学习这⼀节内容应预备的相关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例如以数学为例:如果这⼀节学习的是⼆次函数的定义,那么就要了解学⽣对⼀次函数和反⽐例函数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次函数和反⽐例函数的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
(2)结合以往学⽣(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本班学⽣。在集体备课中尤其要关注以往学⽣在学习本节知识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依此来研究本班学⽣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研究这些问题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