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重境界这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展开全文
如果你觉得你对人生哲理有所理解,或喜欢探究,那么请你参加这个人生哲理讨论测试吧,肯定有益
看到人生三重境界这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若有所思,心有所感。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有道是:“佛理如云,云在上头,登上山头云更远;教文似月,月在水中,拨开水面月更深。”
又有道:“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卢中南
梁思达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有人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我并不完全认同。否则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要修身养性?
功夫的境界
总体说来有低,中,高三种层次或境界,低可健身,中可防身,高可修身。
健身为“法”,防身为“术”,修身为“道”。
每个习武者可根据上述标准进行检验,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究竟到了哪个层次,切不可自欺欺人。
不会技击,不懂防身,对不起——不管你练了多少年,你依然是在低层次;只会技击,只懂防身,更对不起——不管你练了多少年,你仍然是未到高层次。习武修道,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修炼功夫可能与做任何学问一样,多要经过国学大师王国维描述的三个境界: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重楼,望断天涯路”;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吃芥末有什么好处第二境界的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8226;元夕》中的词句。
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当然也有用另外一套比喻来形容练功时的感悟和境界:第一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阶段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道和学问,道和生活,道和自然原本相通,功夫也是这样,练到最后,习武就是做人,技艺高超的功夫大师,其武德一定为人称颂。“文以载道”,武也载道,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脉搏。请看“武”的造字——“止”“戈”,再看太极的标志——阴阳鱼图案,这应该就是中国功夫“无为无不为”的和谐境界。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一颗天真浪漫的心,一双清澈无邪的眼睛,看到的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什么他就认为是什么,在孩子纯洁无瑕的心里,这世上的万物都是原来的本质。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黛珂美容液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经历过挫折,或许还受过伤害,思想越来越复杂,遇事总要透过事物的表面去追究背面藏着的什么,从此眼里看到的山不再是山,水亦不再是水。
四岁宝宝睡前故事当走遍万水千山,阅尽人间百态,一颗平和的心重又回到生命的最初,任恁尘世喧嚣,我自心清镜明,这时,便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在那个古老的童话《皇帝的新衣》里,难道只有那个小孩子看到皇帝没穿衣服吗?当然不
是,只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思想太复杂,常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者甘愿陷进自以为事的谎言里,只拍手不说真话。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生如棋,落子不悔。芸芸众生都为匆匆过客,用一颗平常心看世间万物,清风朗月,怡然自乐,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说人有三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草烟光残照里
初听到这样饶口的言句,以为又是某个文人搞的文字游戏,后看了些隐涩难懂、只字片语的注解,再经仔细斟酌,才发现原来这一句普通的俗语竟蕴涵着一个引禅而解的人生信条。
我们在学生时代被孕育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温室里,看问题与事物的眼光总是单纯而直观,着手去处理的方法也多显得稚嫩。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太多社会上险恶的事情,往往我们以为我们主观的意识就是现实,分不清梦想与现实实际的差距,所以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观而天真。
初入社会,我们以为已经长大,以为成熟,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屡屡遭到非议遭到排挤遭到办事不利的情况,我们在忿忿不平中显得急噪狂傲,用六七十年代的词来说就是有严重脱离组织的反叛迹象出现,于是逼迫我们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表象的幕后,看到了丑陋,看到了真相,在深入幕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我们便炼就了一副火眼金晶的本事,尽自己的聪明才智应对一切于自己不利的局面,这一阶段可称之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当我们历经岁月洗礼,在沉浮中洗尽铅华,我们开始进入生理上的老化,心理上的变化,逐渐能够了解事态并逐步掌握事态,我们从一个莽撞青年到略谙世事的半老壮年,对待事物多了包容多了理解,了解了内幕态度却依然从容,在一笑了之之间已经解读了人生百态,给了很多不被世人肯定的事物一个合理而自然的解释。这是时间的历练也是个人修养上的提高,在平和的心态下我们显出人类真正的智慧,这一阶段提升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