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年第1期
总第114期
No. 1. 2021
Total  No. 114
从及物性理论看柳永的《蝶恋花》
及其英译文
(1.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基于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理论,从及物性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和及物性过程分布特征四个
方面对柳永的《蝶恋花》及其6篇平行英译本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并从该理论视角提出改进译文,旨在 阐明及物性理论为古诗词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提供一种客观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将及物 性理论运用到诗词翻译批评分类清晰、方法具体,具有可行性,可以避免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视角评析译
文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增加翻译批评的理论性和客观性;翻译古诗词应在实现及物性过程模式对等的
基础上,综合考虑诗词的韵律和形式,尽量做到“意、音、形”齐备。
[关键词]及物性过程;及物性过程分布;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图分类号]H0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21)01-0075-07
—、弓I 言
柳永(约984—约1053),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大力创作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
优势地位,传世约三百首诗词,对北宋词的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本文之所以选择他的《蝶恋花•伫倚危楼 风细细》(下文简称《蝶恋花》),是鉴于该词具有突出 的流行性、代表性和思想性。通过搜索CNKI 和万
方数据,检索到研究《蝶恋花》的论文共计5篇,但研 究其译文的相关论文仅2篇:曾璇(2016)基于“三美
论”分析许渊冲《蝶恋花》的英译本⑴;姬洋和文军
(2019)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蓝本,从语言、形
式和内容等多个维度探讨了《蝶恋花》5个平行英译 本采用的翻译策略⑵。黄国文教授首先将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于古诗英译,运用语言的
三大纯理功能分析唐诗及其英译文[現但目前尚未 发现有学者从及物性角度对《蝶恋花》原文及其英译
本进行分析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搜集了 6个平行
译本,旨在及物性理论的框架下,从及物性过程、参 与者、环境成分和及物性过程的分布特征四个方面
对该词及其6个英译文作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 评析译文,并博众家所长从及物性理论视角提出改 进译文,旨在论证该理论具有分类清晰、方法具体的
特点,可以为古诗词英译文评析和翻译实践提供一 种定性定量、科学客观且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增加翻 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理论性和客观性。
二、及物性理论
Halliday 认为,语言承担着三种纯理功能,即概 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而概念功能又
进一步划分为逻辑功能和经验功能⑷。及物性在概 念元功能之下,是一个语义系统,把经验世界识解为
一组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别,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并指明
[收稿日期]2020-12-0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不及物动词变异模式的认知生态语言学研究”
(SK2019A0457);滁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课程综合改革项目(2018kcgg050)o
[作者简介]胡月月(1987-),女,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杨玲(1972-),女,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
亍与这六种过程密切相关的环境成分和参与者⑴。
参与者是过程固有的,每一个经验类型的从句至少
有一个参与者,某些类型有三个参与者,但某些气象
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的从句除外,该过程不
含参与者(但不是全部,例如,我们说the wind is
blowing,而不说it's winding),"it"虽然在"it
drizzles,it's snowing,it's hailing"句中作主语,但其
在及物性系统中无实际意义。六种过程类型对应的
基本语义配置结构间如下:
(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动作者
(actor)+过程(process)+目标(goal);
(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感知者(senser)+
过程(process)+现象(phenomenon);
(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载体
(carrier)+过程(process)+M性(attribute)/被识别者(identified)+过程(process)+识别者(identifier);
(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行为者
(behaver)+过程(process);
(5)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讲话者(sayer)+
过程(process)+讲话内容(verbiage)+受话者(receiver);
(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there+过程
(process)+存在物(existent)。
三、《蝶恋花》原文及其及物性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首先赏析下柳永的《蝶恋
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大致意思为:“我久久地
倚靠着高楼的栏杆,春风依稀拂面,极目远望,一缕
春愁在天边黯然升起。碧绿的草,缭绕的云霭掩
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
的意思呢?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遣
心中愁苦,怎奈勉强的欢乐终究索然无味。就让我
在相思中消瘦下去也无怨无悔,为你憔悴老去也心
甘情愿o”该词抒情写景,融景伤怀,感情真挚,情景
交融,音律谐婉,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巧妙
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蝶恋花》原词文本总计60个字,由“物质-气象-
行为-存在-存在-心理-心理-关系-物质-关系-物质-心
强生湿巾
理-心理-物质”过程模式组成,共14个过程,包括4
个物质过程,4个心理过程,2个存在过程,2个关系2021年第1期
过程,1个行为过程和1个气象过程,各占整首词所有过程的28.6%、28.6%、14.3%、14.3%、7.1%和7.1% (详见表1)。黄国文认为表示叙述意义的多数是物质过程,而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原词中,表示叙述意义的过程总占比42.8%,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总占比57.2%,这表明该词兼有叙述型(narrative)语篇和描述型(descriptive)语篇的特点,全词首句叙事,以"伫倚危楼风细细”开头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带写一笔景物“风细细”,“春愁”点明时令,整首词有场景、人物和愁绪,上阕写境,下阕抒情,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抒情造境,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将情感熔铸在艺术形象里。原词较多使用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二者共占所有过程的57.2%,依借动态动词展开叙事情节,注重内心刻画,因此,翻译时应注意此点,力使译文符合原词风格。
表1《蝶恋花》的及物性分析
词句过程种类参与者过程环境成分
伫倚危楼风细细
(我)&危楼
伫倚
(隐性)
/
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行为
存在
(我)望
黯黯,天际
草烟光残照里存在草&烟光(隐性)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心理谁&凭阑意会无言
拟把疏狂图一醉
(我)
(我)&疏狂
(我)
拟把
(隐性)
一醉
/
/
清远白切鸡
当歌,强乐还无味关系强乐&味无对酒,当歌,
卷十九
衣带渐宽终不悔物质
心理衣带
娥)
渐宽
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心理
物质
娥)
人&憔悴
消得
(隐性)
为伊
/
四、运用及物性对《蝶恋花》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本文搜集了国内外翻译家包括许渊冲、杨宪益等、黄宏荃>Clara M.Candlin,刘若愚、海陶玮等翻译
的6篇平行英译文。下面我们将呈现这6篇译文是如何处理原词的每一句出现的过程类型的,并加以比较分析。
(一)“伫倚危楼风细细”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该词首句叙事,勾勒出主人公的外形,并带写一笔景物“风细细”,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原词句“伫倚危楼风细细”里有1个物质过程和1个气象过程,六位译者中只有黄宏荃和Candlin 忠实原词的及物性过程。六位译者均将“伫倚危楼”翻译为物质过程,动词的选词上存在差别,例如:
2021年第1期胡月月杨玲:从及物性理论看柳永的《蝶恋花》及其英译文77 lean on/lean against/tarry/stand o据《汉语大词典》,
“伫”亦作“佇”,意为“久立”,此处“伫”和“倚”词性一
致,均为动词。“伫”既包含“动作”,又包含“时间”,因
此,“伫倚”是一个连谓结构,该结构合并了两个动作
语义即“站立”和“倚靠”以及一个时间语义即“长时
间地”。上述六篇译文中,四位译者(许渊冲、杨宪
益、Candlin和刘若愚)只译出了“倚”,海陶玮采用了
意译法,译为“tarry long(长时间逗留)”,与“伫倚”的
词义相去甚远。六位译者在英译语义“长时间地”时
采取不同的策略,黄宏荃和海陶玮两位译者将其分
别直译为“long”和“坯long”,其它四位译者采取了
替换法,将其译为"alone"和"in solitude",虽然未直
译出原义,但纵观整首词,主人公确有孤单凄凉之
感、相思极愁之意。诚然,翻译是一项语义复制活动
和创造活动,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原诗,因而在
选词择句时总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彩,呈现给译文
读者的也总是带有译者主观彩的阐释⑷。关于目
标(goal)即“高楼”的翻译,译者有较大分歧:许渊冲
可能出于音节数的考虑,采取省略法,省略了“危”的
翻译;杨宪益、黄宏荃和刘若愚采用宜译法,分别译
为“the parapet of a high tower/the sky-kissing tower/
the high balcony",翻译很精准;Candlin以今义译古
义,误将"高楼"译为"the ruined tower",而海陶玮等
切换视角,采用视角转换法,将其译为“window”。
“风细细”是气象过程,意为“春风轻轻吹来;春风依
稀拂面”。四位译者(许渊冲、杨宪益、刘若愚和海陶
玮)将"风细细"处理为环境成分,例如:in light,light
breeze/in a gentle breeze/in a soft breeze/in the
gentle breeze□仅两位译者(黄宏荃和Candlin)遵循
原词的及物性过程,将其译为气象过程,如:Soft
breezes blowing into my face/Soft breezes blow0因
此,在过程类型方面,黄宏荃和Candlin的译本基本
实现了与原文功能上的对等。
表2“伫倚危楼风细细”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译者过程
类型
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
许渊
物质lean on I,balcony alone,in light,light breeze
杨宪益等物质lean against
I,the parapet of a high
tower alone,in a gentle breeze
黄宏荃
tarry
blowing into
I
soft breezes,my face
in the sky-kissing tower,long
/
Cand-lin lean against
blow
I,the ruined tower
soft breezes
in solitude
/
刘若
物质leaning on(I),the high balcony alone,in a soft breeze
海陶玮等物质stand I
for long,at the window,in
the gentle breeze
(二)“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英译文的及物性
分析
表3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过者
s
心理
物质
e
)w
e
r o
s
gr ef
the
artm
p
ras
zon
en
ar
riz e
asf
杨薯益
B
mto
lls
f
g/
nthe
黄into
look hen
R
物EE~•art/
E
e
草烟光残照里vs
-
s
I
g
artmg
p
•r11.|爲
starin
gro
董明珠语录/
词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包含两个过程,即
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表3显示只有杨宪益忠实原
文的及物性过程,达到了与原词句过程相同的功能。
至于“望极”的翻译,四位译者(杨宪益、黄宏荃、刘若
愚和海陶玮)遵循了原词句的行为过程;Candlin基
于对原诗意境的理解,改变了原词过程转换为物质
过程,输出了更多诗行;而许渊冲为传递“音美”,要
求节调、押韵,将原过程转换为心理过程,虽部分字
词没有直译忠实原文,作了适度调整,但整体贴合原
词意蕴呵。据《汉语大词典》,“生”作动词,意为“出
现;显现”,因此原词句是存在过程。除了杨宪益遵
循了原文的存在过程和黄宏荃采取省略法外,其他
四位译者均将“春愁黯黯生天际”由原文的存在过程
转换为物质过程,如:on the horizon dark parting
grief grows unseen/the border of the sky begets dark
night/parting sorrow darkly grows from the horizon/
spring melancholy somberly growing on the horizon o
关于原词句中存在物(existent)即“春愁”的翻译,海
陶玮采取了宜译法,译为"spring melancholy",黄宏
荃略去未译,其他四位译者均采用了意译法,将其译
为"离愁别绪",个别用词不同,譬如:parting grief/
the grief of separation/parting grief/parting sorrow o
(三)“草烟光残照里”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原词“草烟光残照里”是隐性的存在过程,该
词句反映出词人用词凝练,虽只有一个方位词“里”
和三个名词组成,但却勾勒出一副生动、逼真、凄美
的画面。该词句缺乏动词,及物性结构不完整,展现
出的是一种静态的意境,所以很难准确判断其属于
那种过程,但也给读者和译者留有足够的想象、发挥
和诠释空间。笔者初步将其标注为存在过程。六位
译者均使用了物质过程翻译原词呈现的静态意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蒋其动态化、具体化,但赋予不同的事物动态化,例 如:许渊冲使用物质过程"smoke  rises"赋予"烟"动 态化,而五位译者(杨宪益、黄宏荃、Candlin 、刘若愚
和海陶玮)则使用不同的动态动词如"shimmering/
softened/ have  intermingled/ lights  up/ shimmer ” 分别
赋予不同的动作者(actor )如:the  grass  and  hills/ the
hue  of  grass/ the  glow  of  hills  & the  hue  of  grass/ the
fading  sun 以及mist 以动态意境。但从原词句中的 “、光、照”诗人侧重描绘光,描绘出一副“登高下 望,春草,铺地如茵,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 的如烟似雾的光”的生动逼真且凄美的画卷,带着 一层感伤的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相比之
下,笔者认为用shimmer  (闪烁)比softened/ have
intermingled/ lights  up 更合适。此外,译者对原词句
中的存在物(existent ),即“烟”的理解上存在分歧:
三位译者(杨宪益、Candlin 和刘若愚)采用替换法将 其译为“hills ”,这与“烟”所表达的内涵意义相去甚
远,而另外三位译者将其译为"smoke/ misty/ mist"
忠实了“烟”的本义。因此,通过综合考量及物性过 程和参与者的翻译,相较之下,海陶玮的译本更好一
点。
表4 “草烟光残照里”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译者
过程类 型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许渊冲物质rises smoke
in  fading  sunlight, over  grass  green 杨宪益 等物质
shimmering
the  grass  and  hills amidst, in  the  setting
sun
黄宏荃
心理 物质see
(is) softened I, the  hue  of  grass  (the  hue  of  g rass)
,/ .
in  sunset's  misty  rays
Candlin
物质have  inter ­mingled
the  glow  of  h ills, the  hue
of  grass in  the  dusk
刘若愚
物质
lights  up the  fading  sun, the  grass
and  the  hills in, that
海陶玮
物质
shimmer
mist
in  the  fading  light, on
the  grass
(四)“无言谁会凭阑意”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表5 “无言谁会凭阑意”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译者
过評
过程
参与者环境成分
许渊冲
广东一本线W
understands
lean who  I
why
mutely, on  the  rails
杨宪益
等心理can  fathom
no  one, the  inquietude  of
my  mind
/
黄宏荃
物质
has  won
my  emotion  awakened, no  sympathy yet, thus, in  other
souls
Candlin
心理 物质are  known  to  rest  against my  thoughts, none  I, the  balustrade
/
as  here 刘若愚
理质质
心物物understands
stand  (am) leaning no  one  I (I)why  here  on  the  rails
海陶玮 等
can  under ­stand  lean
who  I
why
wordless, on  the  bal ­
ustrade
2021年第1期 原词“无言谁会凭阑意”是心理过程,意为“有谁 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表5显示四位译者
(许渊冲、Candlin 、刘若愚和海陶玮)在译出原词句
心理过程的基础上,还增译了物质过程,将原词句中 作定语的“凭栏”转化为物质过程,和原词句的及物
性过程稍有不同。只有杨宪益忠实于原词句的及物 性过程,虽做到了功能对等,但使用T 意译的策略翻
译现象(phenomenon )即"凭栏意",将其意译为"the
inquietude  of  my  mind (心头的不安)",直接地展现 了词人伤感的意境,但与原词的词义相去甚远。关 于原词句中的感知者(senser )的翻译,只有两位译者
(许渊冲和海陶玮)的译本忠实了原词句的疑问语 气,直译为“who ”,其它四位译者发挥译者的主体
性,采用语气转换法将原词句的疑问句译成陈述句, 分另!I 译为:no  one/ no  sympathy/ none/ no  one o  此夕卜, 关于原词句中的环境成分即“无言”,四位译者(杨宪
益、黄宏荃、Candlin 和刘若愚)采用了省略法,将“无 言”省去不译,许渊冲和海陶玮将其分别译为
“mutely  (情感不用言语表达的,缄默的)”和 “wordless (性格沉默,语词不清,没有理由说出)”,相
比之下,“ m utely ”更能贴切地表现词人因伤感而无
言的意境他。从整体考量,许渊冲的译文更贴近原 文,忠实原作的心理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又准确展 现出了词人的伤感无言的意境。
(五)“拟把疏狂图一醉”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表6 “拟把疏狂图一醉”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型
程 过as
与参分
成 境 环冲
渊 许wine
in 杨攣
质质 物物to I yso
Ong
s  /and  wine  in B E 质质
物物匾e rein
ru s
7I 愚
E
*嚳
I reckl z
too //
海攣
B
ed
in l
tobe
d am
I reckl adnl
///
据《汉语大词典》,“拟”作动词,意为“打算;准
备”,“把”作介词,意为“将要”,“拟把”在文中意为 “打算”,“疏狂”意为“豪放,不受拘束”。原词句意为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包括三个过程,分别
是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表6显示刘若
愚和海陶玮的译文采用宜译方法,最接近原词的及
物性过程模式。
(六)“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英译文的及物性
分析
胡月月杨玲:从及物性理论看柳永的《蝶恋花》及其英译文
2021年第1期
表7“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与 参r a m
ng
ntl's
chan mg  (am)A
rethe /
<
T
为系 物行关e£
n - m
whe /oeto XO
T
质理质 物心物:E
Qd
lf  an .lt se
wme L my £
系系系
£v  h
h  n
根据及物性分析,原词“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是关系过程。译者在翻译该词句时,带上了一定的
主观彩,不同程度地对原文的及物性过程作出了 调整。据《汉语大词典》,“当”作介词,意为“对着;向
着”,与原词中“对”意同,因此“对酒”和“当歌”结构 一致,词性对应,整体充当整个词句的环境成分。表
7显示六篇译文均出现增译词句的情况,增加了行 为过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4位译者(杨宪益、 黄宏荃、Candlin 和海陶玮)将“还无味”译为关系过
程。关于“对酒当歌”这个环境成分,三位译者(黄宏
荃、刘若愚和海陶玮)译出了“对酒”和“当歌”的并列 关系,但将“对酒”和“当歌”分别转译为物质和行为
过程、物质过程以及关系过程;杨宪益采取了省略策 略,没有译出“当歌”;在许渊冲和Candlin 的译本中,
"当歌"均被处理为行为过程,"befbre  the  cup/ the
wine"充当行为动词"chanting/ sing"的环境成分,其
中,许渊冲可能出于“音美”和“意美”的考虑,“对酒”
和“当歌”不再是并列关系。至于“强乐”,三位译者
(许渊冲、黄宏荃和海陶玮)将“强乐”译为名词短语, 忠实原作处理为不同过程的参与者;刘若愚将其译
为物质过程。因此,就及物性过程而言,海陶玮的译 本更接近原文。
(七)“衣带渐宽终不悔”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原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是物质和心理过程。
表7显示只有刘若愚完全遵循了原词句的及物性过 程,实现了过程功能上的对等,而其他五位译者采用 心理或物质过程同其它过程类型组合的方式翻译原
词句,或增译,或改译,或省译了原文中的及物性过 程。上面的6篇英译文中,三位译者(Candlin 、刘若
愚和海陶玮)将“衣带渐宽”处理为物质过程,分别译 为 “my  girdle  grows  too  spacious/ my  sash  is  getting
79
looser  and  looser/ my  girdle  grows  looser'*;此夕卜,同 样有三位译者(许渊冲、黄宏荃和刘若愚)采用心理 过程翻译"终不悔",例如:"but  I  will  not  regret/ yet  I
repent  not/ still  I  don ' t  regret",个别选词存在差异,
但都局部实现了与原词的功能对等。
表8 “衣带渐宽终不悔”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译者
过程类型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
许渊冲心理 心理find
will  not  regret I, my  gown
I too  large  but
杨宪益
等存在hang
my  clotihes
loose, on  my  emaciated
body
黄宏荃
关系 心理
(is) repent  not
my  belt  I far  looser  than  its  wont
yet
Candlin
质质质
物物物grows  diminishes  will  never  change my  girdle  my  form  my  love too  spacious
as  until  the  end 刘若愚物质 心理is  getting  don  t  regret
my  sash
I
looser  and  looser
still
海陶玮 等
关系 物质
doesn*t  matter
grows it  my  girdle after  all  that, looser
(八)“为伊消得人憔悴”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表9 “为伊消得人憔悴”英译文的及物性分析
类 程 过as
与 参s W is
sro
社⑴
m t
臀益
®
h r
but /
宏 黄质
物I z me
ph I u
yo  for 愚
F W rni ay  -a .
It I
e,le
rsak whl /海露
®
h (am)
/
/
“为伊消得人憔悴”包含两个过程,即心理过程 和物质过程。上面的6篇英译文均没有完全将词句
译为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过 程类型转换的处理方法。就“消得”的翻译,Candlin
使用了心理过程,黄宏荃采用了省略法,略去了“消
得”的翻译,其它4位译者均将“消得”翻译为关系过 程,譬如:it  is  worthwhile/ I  have  none  regrets/ she  is
worth  being  haggard  for 。"消得"在英语中很难到 词性一致的对应词,从这点看翻译为关系过程是合 适的。关于“人憔悴”,3位译者(许渊冲、黄宏荃、刘 若愚)遵循了原词句的及物性过程,将其翻译为物质 过程,女口 : growing  languid  for  my  coquette/ I  am
fasting  emaciating/ pining  away o  杨宪益和黄宏荃根
据自己对原词意境的理解,适度改变了整首词后两 句的组合顺序,如:"My  clothes  hand  loose  on  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