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4052127 张园园 中文教育)
描写动物的诗摘要:孔夫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朱熹说:“解《诗》,如抱桥柱浴水一般,终是离脱不得鸟兽草木。”可见《诗经》中记载有丰富的草木、鸟兽、虫鱼的种类。本文总结出在《诗经》中鸟兽草木虫鱼六大种类各自出现的类目,对每一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大致了解《诗经》中出现的草木虫鱼鸟兽。
关键词:《诗经》 鸟兽草木虫鱼 生活
一、鸟
鸟在《诗经》当中多出现于起兴的句子中,有描绘风景,也有以鸟喻人、以鸟言它志的。从《诗经》中搜集出来的鸟类有下列36种(括号内为书中出现的别称):雎鸠、鹊、雀、燕、黄鸟(仓庚)、雉(鸡)、雁(鸿)、乌(鸒yu)、鴥、隼、鸢、鹤、鹑、鸠、凫、鸨、鹈、鸤鸠、䴗、鸱鸮(鸮)、鹳、鵻、脊令、翚、桑扈、莺、鹑(Tuan)(痛“鷻”一
种雕)、鸳鸯、鹙、绵蛮、鷖、凤凰(传说中的神鸟)、枭、鹭、玄鸟(出自《山海经》的神鸟,与凤凰属同族)、桃虫(一种小鸟)。
鸟本无好坏之分,然人有好恶之感,自然会凭借喜好给这些无辜的鸟贴上喜爱与讨厌的标签,鸟亦是情感的符号。
1、贞鸟--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留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执着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的和鸣用来比喻男女求偶,表达男子强烈的思慕之情。“雎鸠”是鱼鹰类水鸟,释名鹗、鱼鹰、沸波、下窟乌。相传此鸟有固定的唯一配偶,故常用以喻男女之恋。《毛传》云:“后妃说乐君子之
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慎固幽深,若关睢之有别焉。又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静之善女,宣为君子之好匹皆以淑女指后妃。”总之,雎鸠是贞鸟,是爱情专一的象征,自然为千年来的无数恋人所钟爱。
伟大的物理学家2、不详之鸟--乌
《诗经》中出现乌鸦的诗有《邶风-北风》和《小雅-正月》。
《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乌鸦意象出现在“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句中,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说:“没有比狐狸更红的了,没有比乌鸦更黑的了”。实际上狐和乌都是统治者的隐喻,郑笺云:“赤则狐也,黑则乌也,犹今君臣相承,为恶如一。”孔颖达《毛诗正义》曰:“狐皆赤,乌皆黑,以喻卫之
君臣皆恶也。人于赤狐之,莫能别其赤而非狐者,言皆是狐;于黑乌之,莫能别其黑而非乌者,言皆是乌,以喻于卫君臣,莫能别其非恶者,言皆为恶。朱熹《诗集传》云:“狐,兽名,似犬,黄赤。乌,鸦,黑,皆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由此可见,乌鸦在《诗经》出现的时期就已经被视为不祥之物。
除此之外,用“鹤鸣”来表现招隐求贤(《小雅-鹤鸣》);用“鸡鸣”来表现夫妻和谐的家庭生活(《齐风-鸡鸣》);用“黄鸟”来表现流落异邦、备受歧视的人思念家乡等;用鸠占鹊巢来表现妻子面对丈夫迎娶新妾时的无奈哀怨(《召南-鹊巢》)
企业军训拓展二、兽
兽,自然有祥与不祥之分,有被喜欢的动物和被讨厌的动物,比如“鼠”,从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不惹人待见,可能天生自带倒霉气质,只能在童话中靠远房亲戚“米老鼠”挽回一点颜面了。在《诗经》中到兽类20种:兔、麟、鼠、羔羊、麕(獐子)、尨(mang狗)、猪、猎狗、马、牛、虎、狼、卢、貂、鹿、熊、虺(hui)、蜴、猱、狐(《诗经》中也有“貔”的称谓)。有的动物根据其颜的差别,在《诗经》中也有可以区别的称呼,如“马(亦称“駉”):驈(黑马白股)、鵻(苍白杂毛的马)、駓(黄白杂毛的马)、驒(青骊马)
、骐(青黑的马)、駵(赤身黑鬃的马)、雒(黑身白鬃的马)、骃(浅黑带白的杂毛马)、骍(赤黄的马)、騢(赤白杂毛的马)、驔(脚胫有长毛的马)、鱼(二目毛白的马)”,共计12种;有的根据年龄大小也有不同称呼,如“猪”,分“豝”(母猪)、豵(小野猪)、豣(大野猪);有根据嘴的长短区分的,如:猃(长嘴的猎狗)、歇骄(短嘴的猎狗,《尔雅》作獦 )。
首先介绍一下“马”,作为出场率颇高的兽,马在《诗经》中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正面典型。马多出现在沙场之上或者是贵族与君主的出行盛队之中,当然还有有识之士对于贤才的渴望之中。比如《载驰》、《白驹》。
其次便是熟为人知的“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这首诗用了生动、夸张的比喻,让后世人提及“硕鼠”便会想到横征暴敛的残酷的统治者。
三、草(花)
在《诗经》中出现的草类居多,搜集到68种:荇菜、葛、卷耳、藟、芣苢、蒌、蘩、蕨、薇、蘋、葭、蓬、葑(菲)、荼、荠、苓、荑、茨、唐、菼、芄兰、苇、谖草、菽、蒲、蓷、萧(莪)、艾、舜华、舜英、游龙、茹藘、蔓草、蕳、芍药、莠、莫、芧、蔹、荍、苕、梅、堂、菡萏、苌楚、稂、鷊、蓍、萑苇、葽、果赢、薇、台、楰、椅、芑、蓫、葍、蔚、莺、女萝、绿、白华、苕、茆。
荇: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花,嫩叶可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荇菜是水生植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有纯洁
的象征;芣苡: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芣苡》;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葛覃》;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卷耳》;薇: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种子可吃。也叫野豌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蒹葭:指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谖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卫风-伯兮》这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谖”有忘忧之意,所以也有“忘忧草”的美名。
冯英健总之,《诗经》中的大量的草的描写真实的展现着先民的生活,有许多草是极其普通的,与先民们的爱情、婚姻、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都呈现出一种茂盛的姿态,有着非凡的旺盛生命力。虽然是简单的感知,却让人能感觉得到其中彰显的生命的活力。不管后人如何解说《诗经》中的草的意象,赋予草多少种内涵,这些普通简单的生物钟蕴含的生命力是不需要言说的,读一遍,再读一遍,每一次品味都能给人美的体味,我想这就是《诗经》
中的草被不断解析的原因吧。
四、木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林木已是稀缺的景物,需要去公园、未开发的郊区或者旅游景点才可以呼吸到林木的味道、闻到木的芳香,许多木材在逐渐消失。然而在三千多年前,森林郁郁葱葱,虽不能一饱眼福,从《诗经》中寻这些木材的足迹已成为许多人的爱好。
从《诗经》中搜集到49种树木:桃、楚、甘棠、唐棣、棘、梅、匏、榛、栗、椅、桐、梓、漆、扶苏(桑)、绿竹、桧、松、木瓜、木李、杞、檀、枢、榆、栲、杻、椒、栩、杨、条、栎、六駮 、檖、枌、郁、枣、萸、樗、毂、桋、柞、菀柳、棫朴、楛、柽、椐、檿、柘、柏、柳.
《诗经》里桑树登场的机会很多,桑蚕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中提及女子用情如鸠食桑葚,很容易沉醉于其中无法自拔;除此之外,描绘夫妻之间关系的还有《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萦之”,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子出嫁后需像藤萝依附树木那样依靠丈夫,显然是以木喻人,借喻
夫妻相爱、亲密无间;《小雅-鹿鸣之什-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思是:郁李花开了,花萼褪了。天下的人啊,不如兄弟好。这首诗是歌唱兄弟之情的,后人就用“棠棣”来指代“兄弟”。
一蹴而就造句总之,《诗经》中的树木有丰富的寓意,或是女性的象征,或是寄情的赠物,或是婚恋生活的隐语,或是婚恋的场所,或是兄弟情谊的隐喻,或是贤士的隐喻,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五、鱼
《诗经》有很多关于鱼的描写,以“鱼”为比,或以“鱼”起兴,其中提到14种鱼:鲂、鳣、鲔(wei)、鰥、鱮、鲤、鳟、鲿、鲨、鳢、鰋、台(鲐)、鲦、嘉鱼。在其他文献中多表述为二十几种。《周颂-潜》一首诗出现了6种鱼类“有鳣有鲔,鲦鲿鰋鲤”,这是周朝春冬时期献鱼祭祖的一幅场景。
在《诗经》当中,鱼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生物,它强大的繁殖能力应是古人所看重的。如今,仍有许多人把鱼与婚姻、爱情以及生育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诗经》当中,古人是如何通过“鱼”来诉说心中感情的呢?如下:
《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红军图片《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1、钓鱼与求爱
《召南·何彼襛矣》描绘的是周王之女下嫁齐国这段姻亲。“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诗中以钓鱼喻求婚,用丝质的鱼绳来比喻双方婚姻牢固。《小雅·采绿》中“其钓维何,维鲂及鱮”也是对于求爱对象选择的表述。
2、捕鱼与婚娶
《卫风·硕人》是描写卫侯迎娶齐女的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鳣鲔发发”写鲤鱼和鲔鱼之多,以喻新娘不仅有齐侯之女,还有随嫁的其他姜姓的姑
娘。这个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既写出了诸侯之间婚娶的盛大场面,又生动的描绘出古时的一个婚嫁习俗“媵女陪嫁”。《陈风·衡门》中“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也是对婚娶对象选择的表达。
无论是求爱,还是婚娶,都与人最原始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鱼”也与最原始的性爱息息相关。在《周南·汝坟》中有对于性爱的隐喻描写“鲂鱼赪尾,王室如燬”“鲂鱼赪尾”是以红尾的鲂鱼比喻自己的情人,“王室如燬”是说所爱的人是王室成员,并且对自己热情如火。闻一多在《说鱼》中考证:“正如鱼是配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从性爱方面来理解的话,《陈风-横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水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中的鱼便是性爱的隐语。泌水可以乐饥,“乐饥”应该是“疗饥”的意思,自然不是水可以“疗饥”,而是水中之鱼可以“疗饥”。用吃鱼比娶妻,用鲂和鲤来比喻名门闺秀。正所谓,食性也,诗中认为娶妻与吃鱼是一样的道理,可以满足性的需求与生育的能力,“可以乐饥”即可,为何必须选择名门闺秀呢?而《齐风-敞笱》所讽刺的是兄妹偷欢,“敞笱”比喻没有节操的女人,“鲂鳏”便是形形的男人,明白了鱼和鱼娄的隐藏含义便明白了背后的讽刺是多么辛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