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易经》和《易传》
《易经》又称《周易》。《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周易》为经之首,可见影响之大。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中国,能称为“经”的书,都是圣人之言,都是真理,不能更改,也不需要更改,唯一需要的就是解释工作。《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之作。据说,一个精通周易的人,可以预知天上人间过去未来之事。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凡是念过书的都学过它,但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搞懂并精通的。根据史书的记载,精通《周易》的人凤毛麟角,主要有伏羲、周文王、姜子牙、京房、扬雄、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邵庸、刘伯温等。根据传说,这些人都是能够预测过去未来之事。比如,姜子牙能够乱说周朝有八百多的历史。再如诸葛亮能够预测文化大革命。据说,在期间,有人发现的诸葛亮的墓,于是这些人就把他的给挖了。这些人挖呀挖呀,最后挖到两块砖,两块砖之间夹了一些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纸,纸写着“搞啥”。又如,一本书《》应该是,这本书据说是唐朝的袁天罡写的,还有一本书叫《烧饼歌》,据说是刘温伯所作。这两本书中都预测到了清朝,八国联军,朱毛红军等。这些传说,都是不可信的。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古代,国家在决定每件大事的时候,比如出战之前,都需要算的。在《周易》中很多内容都是描写战争的。秦国的大将王剪出战前,就用《周易》算过。有一次,军师给王剪算了一下,说这次必败。结果真的败了。这次,预测结果准确,但不能说明《周易》每次预测都是准确的。《周易》除了能够预测战争胜负之外,还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地震。对于预测地震,我听说过两件事:一,我在念研究生的时候,武汉大学的教授,易学专家,到我们学校做讲座。开
讲之前,就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我们国家有专门用《周易》研究地震的机构,可以提前一年预测小日本的地震。我们预测好了,然后就打电话给小日本,告诉小日本在明年的某个时候(大概的时候,比一个月内,半个月内)需要特别注意可能会发生地震。小日本根本不相信,后来果真发生了。小日本以为是中国人瞎猫碰到死老鼠,不足为奇。可是一年、两年、三年都是如此。后来,日本人就相信了。听到这里,同学也许会问了,为什么76的唐山大地震和08年的汶川地震测不出来呢?接下来谈第二点。二,邵伟华,据他自己称是邵庸的后人,写了一本书,预测了04到14年国运,其中谈到在此期间中国西南会发生大地震。实际上,这么大的地震,不用预测应该都知道,因为大震之前一定有会征兆。比如说76年地震,地震前,有很多征兆,比如成的老鼠,小老鼠咬着大老鼠的尾巴,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从人们的前面经过。76年的地震,我没有经历过。但08年的地震我经历过了。我们这里不是震中,没有什么征兆,但是汶川这个地方,一定会有征兆。后来,我听说,有人问汶川幸存者震前有没有征兆。他们说:震前,井水变高了,江水忽冷忽热。井水突然变高,江水温度的变化跟地质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极有可能跟地震有关系。不仅如此,我还听说,我们国家有一教授在国外的SCI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称三个月内西南地区必有7级以上地震。发表论文的时间为08年3月份。还有陕西师大的几个学生05年(或是04)在《灾害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08年西南地区会有6.8级以上地震。目前,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信息,但我相信虽然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信息来证明一个不需要证明的问题,那就是大震之前一定会有各种征兆。这种征兆根本不需要用《周易》来测,凭肉眼就可知道。《周易》本身就是一本占筮之书,所以占卜是《周易》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
外,还具有艺术审美之价值。正如《系辞》所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现玩其占。”三个功能:玩其辞、玩其变,玩其占。《周易》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生活习惯、科学技术等影响都很大。
第一节《周易》的成书与作者
按照《汉书》的记载,《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世历三古”就是说,《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所谓“人更三圣”就是说由伏羲、文
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
桀骜不驯怎么读1、伏羲与八卦
伏羲,又名宓羲,包牺等,姓风,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是由他和女娲兄妹结合相婚而生。从考古出土的文物看,伏羲像多是人头蛇身(女娲像也是如此),这极有可能是后人对自己祖先崇拜的结果,是一种图腾崇拜。但根据学者考证,他是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首领。他所属于的部落主要在泰山一带活动。“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画出了代表自然界八种基本符号:乾(天)、坤(地)、震(雷)、巽
(风)、离(火)、艮(山)、兑(泽)。伏羲就是用这八种符合来认识世界并与天地鬼神交流,预知人间祸福。这八种符号除了具有占筮的意义之外,还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这种说法为后世许多人认可,尤其是坎离,坎为水,坎符号立起来就是“水”的篆字;离为火字,离符号立起来,即是“火”的篆字。
2、文王与《周易》
文王,周族首领,姬姓,名昌。他与九侯、鄂候为商纣王朝的三公。商纣王沉湎于酒,残害忠良,对于臣民实行严苛的刑罚,臣民怨声载道。因为周文王实行“德治”,大得民心,商之臣民离商而归周,周国日益强大,对商构成的威胁。于是,商王就将文王作为人质囚在羑里(河南汤阴县内),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周文王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周文王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于卦爻符号之后作对于卦爻辞,后经文王之子周公加工润而定型。按照传统解释,文王演卦是将伏羲三画重叠而为六十四卦。
但这种说法未必是事实。近年在湖北荆州王家台秦墓出土的《归藏》,无论是卦名还是文辞,都比《周易》更原始,且出土的《归藏》是六画之卦,因此,文王演《周易》恐怕不是六十四卦,而是重排卦序,作卦辞。重卦别有其人:伏羲、神农、夏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无文字八卦到《周易》中具有筮占意味的符号和文辞的形成和定型,并非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就符号而言,从阴阳符号到八卦到六十四卦符号,反映了古代先民化
繁为而简抽象概括能力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发展过程。那么阴阳符号又怎样形成的?阴阳符号又如何过渡到三画之卦?三画之卦又如何变成六画之卦?虽然
豪华跑车易经风水儒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形成了完整的学说和理论,但是随着考古资料的新发现,现代人提出了种种猜测:阴阳符号起源于男女生殖器说,起源于龟兆说,起源于蓍草说,起源于天文说,起源于数字说(阴起源于“六或八”,阳起源于“一”,《归藏》其阴爻写作“ ”)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孔子与《易传》
孔子晚年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在传授、整理《周易》时,发出了《周易》中有文王之道,提出了“见仁见知”和“观其德义”的易学解释方法,首次将《周易》这部占筮之书纳入了学术的范围,以儒家独特的眼光加以审视,去了《周易》的神秘成分,着重阐发了“以德为核心”的哲理。他认为,真正有道德和智慧的人根本不需要占卜,就可以洞察几微,预知未来。孔子把德义当作易学研究所所示的目标,把“善为易者不占”当作学《易》的最高境界。
以此,根据传统的说法,认为《易传》,即“十翼”:《象》、《彖》、《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十篇,是孔子写的。司马迁说:“孔子晚年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班固、王充都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
自宋代欧阳修之后,这个说法受到了置疑。认为《易传》非孔子之作。那《易传》是谁的作品呢?根据专家的考证,认为《易传》应该是儒家的作品,属于思孟学派的作品。
第二节《周易》的主要内容
一、《周易》释名
对“周易”一词的解释,自古意见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周易》是占卜之书。此说,认为“周”为“周朝”。“易”为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易”的意思就是指周朝的占卜之书。按照《周礼》的记载,夏朝的易为《连山》、商朝的易为《归藏》,周朝的易为《周易》。故这三种易,称为“三易”。二是认为《周易》是讲变化之书,所以翻译为“The Change of Book”。“周”是指普遍的意思。“易”从文字构成的角度,由“日”和“月”字构成,象征着阴阳之变化。《系辞》对“易”的解释就是“生生之谓易”。郑玄指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春秋时,就有《周易》的提法,在《春秋》和《左传》中多次提到“周易”。战国时,《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已经包含了《易传》。
二、《周易》古经的结构内容
《周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按先后次序,《周易》中每一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
1、《周易》符号的意义
由阴阳符号构成的卦画,我们称之为卦。而阴阳符号,我们称为爻。阴爻的符号为(--),阳爻的符号为(—)。最早的卦只有三条阴阳符号,即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物质。为什么画三条符号呢?主要是因为,这三条符号代表着天地人三材,所以称为“三材之道”。
(1)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2)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康复训练方法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3)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后来的每卦由六条阴阳符号组成,把下面三个符号称为内卦或(下卦);居上的三画卦称为上卦或外卦。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都是由八卦组合而成。这六十四卦是: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
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
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
既济﹑未济。
乾为天、坤为地、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天雷旡妄、山天大畜、
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2、《周易》言辞的结构与意义
卦画后面的文辞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也是这个卦的主题。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称为“卦辞”,以表达该卦的含义。比如,乾卦的卦辞就是“元亨利贞”。每卦有六爻组成,每一爻都有相对应的文字,这叫爻辞。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如: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
五、上六。
3、卦序排列
今天我们所见过的卦是按两两相对排列的,比如乾坤,屯蒙、泰否等。但这种排列顺序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帛书《周易》的排列顺序跟今天的版本就不一样。
三、《周易》的世界观
《周易》由卦象和卦爻辞组成的,就文句而言,其内容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比拟人事的变化。如大过卦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一类是讲人事之得失的,此类文句最多。屯卦六四爻辞说:“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还有一类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即占辞,如乾卦:“元亨,利贞”。其中讲人事的内容是当时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这类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产、阶级结构、家族和国家制度、社会风俗、宗教等诸多内容。
但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考虑,《周易》这本书,相信天神和人鬼可左右或启示人的命运,有神论是本书的指导思想。但跟殷代的卜辞相比,本书的世界观又有自己的特,主要表现如下:
怎么打开摄像头一、认为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所谓天道,指自然现象的变化。前面提到文句有些内容是用自然现象比拟人事的。为什么要比拟呢?那就是认为两者具有一致性。比如大过卦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什么意思呢?枯杨生秀和开花,同老夫或老妇新婚一样,既不太好也不太坏。又比如小过卦辞“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之中遗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就是说,飞鸟的
声音是向下而不向上,所以人事活动下顺则吉,上逆则凶。
二、认为人的生活遭遇可以转化。《周易》的卦爻辞讲到许多对立的事物。就卦名说,有乾坤、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就社会地位说,有大人小人,夫妇等。就生活遭遇说,有吉凶、利不利等。但,《周易》认为这些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向对立面的转化。如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否卦的卦辞是“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我们今天讲的“否极泰来”就来源于此。除此之外,物极必反也来源于《周易》。
三、认为人事之吉凶,对人有劝诫之意。有些卦爻辞不仅示人以吉凶,同时给人以教训。比如谦卦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又比如损卦六三爻辞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而得其友。”三人行,意见难得一致;一人独人,则遇事无商量;二人同行,则遇事可以商量。
四、占筮的方法
1、用著草占
如虞翻占关羽。三国时吴国孙权,听说关羽战败,使著名易学家虞翻占之,得节(上坎下兑)之临(上坤下兑)。虞翻根据卦象,认为:关羽出不二日,必然断头。节上为坎险,
下兑为金,有折伤之义。五阳爻为颈,阳爻变阴爻,断头之象。按史书记载,关羽战败后果被杀头。
又如北齐赵辅和为朋友占父病。后占得一卦为泰,朋友说甚吉,因为卦辞“小往大来吉”,而赵辅和说,从卦象上看,乾在下,坤在上,乾为父,坤为土,父有入土之象,后果然其父身亡。
2、纳甲法、火珠林法。此法单取《周易》卦象,将每一爻配以天干地支五行,并推出相应的“六亲”(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使之囊拓人间所有事情。
3、梅花易数:这种方法化繁为简,将世间事物化为数字,然后把数字变成八卦,利用八卦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断吉凶。
对于《周易》是否能预测过去未来之事,得辩证看。不要把《周易》等于迷信和伪科学,因为现在的科学不能证明《周易》迷信和伪科学。
第三节《易传》的内容与意义
《易传》,又称《周易大传》,共十篇,又称“十翼”。传,有解说之义。在古代,凡解说、阐发经典著作意义的书和文字,皆可称为“传”。如《春秋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易传》十篇:《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上下),《说卦传》,《杂卦传》。
1、《彖传》
彖,即材,通“裁”,有截断之义。截断一卦之义的言辞,叫彖辞。彖辞也叫卦辞。对彖辞(卦辞)的解释为“彖传”。《易传》以“彖”作篇名,实指“彖传”。比如对《泰》卦辞的解释:“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对《否》卦辞的解释:“天地不交而万物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2、《象》
《周易》中的象,是指卦象。卦象取法自然之象。所谓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现的容貌、形态,如日月星辰所呈现的象称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现的象叫地象。《象》分为大象、小象。大象解释卦象,小象解释爻象。
《大象》释卦的方法,是先用八卦之象解释卦,然后比拟人事,说明效法此卦象当如去行动。如《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象》释辞的方法很多,既可以从爻位也可以从义理方面解释爻辞。所谓爻位,就是阴爻居爻位,阳爻居阳位,如果不当,则不吉。所谓的义理,就是道理。《屯》六三:即鹿无虞。《象》释之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什么意思呢?没有猎人作向导的前提下追鹿,这只有被动地跟从禽兽。
3、《文言》
“文言”之称,主要是解释《乾》《坤》两卦的。
4、《系辞》
系,系属;辞,文辞。系辞,指系属在卦爻之下的文辞,即卦爻辞。《系辞》是对《周易》的总论,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学的必读之作。
5、《说卦》
《说卦》,是系统地解说八卦的专著。其主要内容说明八卦产生过程,八卦的性质,功用,方位,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卦象。
6、《序卦》
此篇说明了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观根据。
7、《杂卦》
田亩此篇杂糅六十四卦,以二二为对,简要地说明了卦名之义。之所以称为“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序卦》的排列,错综六十四卦而解说卦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