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具书以及课前查的资料了解诗人,借助注释和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古诗,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了解诗人与好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谊,从小培养团结、互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背诵等方式品诗、赏诗,进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送别情景,想象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李白送别时无限依恋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曲《高山流水》、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卡片。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读古诗吗?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背一背自己最拿手的古诗?看来书林小学三()班的同学们都是背诗小达人,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图猜古诗,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看图猜古诗)
自由意志主义
过渡语:这幅图谁先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恭喜你回答正确!第一个掌声送给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真是个爱读古诗的孩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诗背得好,而且对古诗的积累也很多,老师期待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精彩。
一、谈话导入、知诗人
、细心观察的同学你发现了吗?我们刚才所猜的古诗都是谁写的?(板书:李白)那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指名回答)(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带来了他的资料,课件出示李白简介)请同学自由读一读。
、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幻灯片课题)
二、解诗题,知背景
、读准诗题
题目中有三个新词(“黄鹤楼”、“孟浩然”、“广陵”课件字体红),谁来读读? (教师注意倾听并评价“孟”的后鼻音读法,“陵”的后鼻音读法),全班一起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解诗题
①诗题中有两个表示地点的词,你到了吗?(指名回答,板书黄鹤楼、广陵)简介黄鹤楼和广陵(出示两图)
②诗题中还有一个大诗人?是谁?(板书:孟浩然)
孟浩然其实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他也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我们学过的《春晓》就是他写的,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风流倜傥,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情投意合,相见恨晚。李白曾这样向孟浩然表白(课件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③理解诗题
诗题中的“之”(用红笔板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用红笔板书送)
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你读懂了诗题的意思吗?(指名回答,理解得真到位)
④再读诗题
理解了诗题的意思,相信你能把诗题读得更好(生读)
同学们,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次送别,在文学史上引起来轰动,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那是因为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再来读读诗题。(生齐读)
读得真棒,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了诗题(贴板书:读懂诗题)
三、读通诗句
、生按要求自由读古诗
怎样用电饭煲做蛋糕
过渡语:这么别开生面的送别,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点点诗意的味道,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
古诗了吧,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出示读书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要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要读得节奏清晰,有板有眼。)听明白了吗?开始!(生练习朗读,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从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把心贴在这首诗中了。谁来读一地,把握机会,成功属于把握机会的人。(三个生读,师适当评价:你读得很明快,如果能读出停顿和节奏就更好了;孩子,读古诗就得轻重缓急,谁再来试试;你真厉害,不仅读出了诗的节奏还读出了诗的韵味。让我们像他一样再来齐读一遍。)
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首诗。
师:刚才同学都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你们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停顿。
师:是的,老师读出了这首词的节奏。读古诗词要读出他们的节奏来,那才有韵味。大家看看老师是这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的,同学们拿起笔,跟着老师画画节奏,画好的同学,带上节奏,自由地读读。
师:谁能带上节奏读一读?(三个生读,师适当评价)
师: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读读?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两个生读)
、读通诗句
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大家合作读读这首诗,我读一、三行,你们读二、四行,听明白了吗?
师:现在咱们换换。(学生读一、三,老师读二、四)
师:现在换男女生合作读这首诗,女生读一、二行,男生读三四行
、总结学法
你看,练着练着,我们已经读出了诗的韵味了,这才算真正的读通诗句。(贴板书)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总结学法
同学们,我们平时理解古诗都有哪些方法?(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其实,在这首诗中,每一句诗就是一副画面,四句诗连起来就是一幅画卷,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学习方法,结合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师贴两块板书,巡视)
红楼梦全集下载
、汇报交流
陆毅电视剧师:从大家认真的学习劲儿上,老师知道你一定读懂了许多,想和大家分享呢!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情景预设一: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理解“西辞”
师边板画边解说:是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扬州就在长江的下
游(师贴扬州图)那黄鹤楼在哪?那你上来贴贴。
方案帖对时,你能说说这样贴的理由吗?这孩子真了不起,真正读懂了古诗,
并把数学知识运用在语文课上。
方案帖不对时,师提醒:看来这问题难倒了同学们,这句诗中有一个方位的词,你能到吗?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在你能到了吗?
师:哪个小组接着汇报
(情景预设二: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到扬州去了。)
()同学们,“烟花三月”指的是什么季节?(指名回答,春天)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个词或哪个句子?(鲜花盛开,花团锦簇,繁花似锦……)孟浩然就是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下扬州,让我们跟随孟浩然一起欣赏这沿途的美景吧!(课件播放视频)。此时,孟浩然要去的扬州不仅繁荣太平,更具阳春特。难怪李白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们让这对烟花三月的憧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生齐读)
就是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在这鲜花盛开的三月,却要分开了。这一别,也许是三年五载,这一别,也许遥遥无期,此时此刻,李白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指名回答,师扮演孟浩然抱拳:李贤弟,愚兄就要离去,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贤弟多保重身体),请同桌之间互相扮演李白和孟浩然,互道离别之情
吧。
最后两句哪个小组来汇报?
(情景预设三:我看到了李白站在长江边上目送好朋友孟浩然,宽阔的江面上只剩下一只孤单的小船。)
是呀!孟浩然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他在望什么呢?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板画孤帆)
那可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板画众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指名回答,师:是因为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学生答),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学生答)。
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谁来读读诗的后两句,(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师:你的眼里只有孟浩然了,谁再来读?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孟浩然的感觉?你再试试,很好,全班同学一起来。
在这久久的分别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板书:依依惜别)
那长江水在李白眼里哪里仅仅是长江水,是绵绵不绝的送别情,到第二年,李白想起这次送别的时候依然历历在目,于是他写下了《江下行》(课件出示,师读)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远去,心逐江水流,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也读一读。(生齐读)
、师:人虽分,情永在,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朝,在黄鹤楼前送一送孟浩然吧。(配乐朗读)男
生站起来,用你的豪情万丈送送浩然(男生读)女生起立,用你的柔情似水送送浩然(女生读)。师述:老师眼前是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是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最后让我们再带着诗人的向往与深情送送孟浩然吧!(齐诵)
五、小结
相信真情已经留在同学们的心中,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次送别没有执手相看泪眼,儿女共沾巾的伤感,而是将那浓浓的诗情寄托在烟花三月的美景中,是那么明丽而又浪漫,情景交融,回味无穷,这就是诗仙“太白”的浪漫情怀。
向的组词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