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县润城镇
山西阳县润城镇
一、简介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
托福听力材料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润城镇四山环抱,三水萦流.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公里.吉林敖东安神补脑液
怎么制作奶油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
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
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润城镇不仅是一座享誉久远的文化大镇、历史名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而且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旅游圣地,古阳城八景之一的"沁渡扁舟",就是对该镇沁河沿岸风光的高度浓缩.
"樊山戴上帽,小城揭了鏊"是一句流行于润城数百年的谚语,久居润城的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好多年轻人却不明白个中道理.可乐山位于润城村东部,海拔超过1500米,由于可乐山又高又大,在夏秋季节,阻挡了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温湿气流,产生积雨云,因而形成
地形雨,并且极易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东河暴涨.东河一旦暴涨,由于河道水位落差大,润城村内河道窄,常常给润城造成灾害.城,即润城村.沁河沿村由北而南奔流直下;东河由东而西穿村而过,注入沁河,据阳城县志载:明清时期,润城村是泽、潞、平阳、河东、豫北一带最大的集贸市场.各种饭店、地方小吃自然很多.其中有不少饭店以卖煎饼和油馍等食品为主,所使用的炊具就叫"鏊".在信息不发达、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便根据经验总结成谚语来躲灾避险.
养成好习惯阳城县志载:润城"抗战前,商业居全县各镇之首,是全县铁货产销中心.行炉、经商颇为发达……总计百余家,五百余人,不少人远赴中国各地经营商业.日军侵入,工商业备受摧残,趋于萧条",到20
世纪50年代中期,润城村东河两岸的各种店铺已经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润城镇"劈山改河"工程,迫使沁河从刘善山穿过,远离了润城村.夏秋季节东河暴涨带下的泥沙,由于得不到沁河水的帮助,便在村内的河床和东河以南的沁河故道里淤积起来.如今,
就连那些店铺的遗迹也被埋在了厚厚的泥沙下
面了.也难怪年轻人不知道,不明白这条谚语了.驴成语>糖果的英语
二、历史传说
东河阳铁牛报水情
地东河阳村(今上伏村)位于沁河东岸,是历史上文明之乡,村西的河岸旁有头铁牛伏堤而卧,双眸直盯河水,注意力十分集中.它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引得路人止步观赏,抚其头,摸其身,铁牛浑身绽放光芒.
传说,这头铁牛是镇河之神.其实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水位计".那时候,每到汛期,东河阳人就根据铁牛与河水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沁河水上
涨的程度.当时东河阳老少都会背诵这样一首民谣:河面加五尺,木栾百平常.河面加一丈,木栾水进
埂.河面加丈五,城外没田鼠.河面加两丈,木栾堵城门.河面加三丈,洪水打城墙.河面涨到铁牛跟,木栾告急人躲光.河面涨到牛身上,不见木栾见汪洋.
沁河水在太行山间弯弯曲曲地流淌,从山西的东河阳村流到河南的木栾店需要三天时间,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