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
3、认识对比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女子防身器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提出“对比”
1、先写一个中等大的“对”字,问学生这个字是大还是小,再写一个很小的“比”字,问“对”字是大还是小。
2、师: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方法,作家就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使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就是运用对比法的高手。今天我们就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学习了解这种奇妙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指向“对比”
菠萝蜜怎么挑1、检查先学,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汇报,指名回答。
3、思考:读了这个童话故事后,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预设一:“幸福”的女孩。(师:你已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了。还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二:“可怜”的女孩。(师:你一定是个爱脑筋的孩子,文中明明说这位小女孩“多么幸福”,你却认为她可怜,其中必有原因。)
三、理解感悟,认识“对比”
1、师:作者既写了小女孩的可怜,又写了她的幸福,小女孩到底是幸福还是可怜呢?我们先来看看文中所写的幸福是什么。
2、投示,读一读: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小女孩“曾经的幸福”是什么呢?咱们先来一她的第一次“幸福吧”。
3、理解第5自然段,引导思考:这幸福是真的吗?不是的,这是幻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虚幻的景象。然而小女孩的幻象就是她内心的独白,就是她的渴望。聪明的同学们,从幻象中可以看到小女孩想得到什么?现实是怎样的呢?
小结:这里作者用美好的幻象与悲惨的现实进行了对比,使读者更明白小女孩内心的需求,在幻象与现实的比照中激发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板书:美好的幻象、残酷的现实
4、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段话非常生动感人,请按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吧。
(1)投示内容: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指名读,教师范读。对比点评。
(因势利导:A、头脑中要有“画面感”,不宜读得像抒情诗一样,因为这是在讲故事。B、
幻象的内容是惊喜的、快乐的、美好的;现实的内容要读得清楚明确,如同人清醒过来了一样。)
再指名读。
5、总结学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抓关键句,出幻象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把幻象与现实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意图。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6、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1)各人自学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的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
组里交流先学情况。
(2)检查展示
暗箭难防指名出来展示。
(3)出示老师的表格,给同学们参考。
次数 | 美好的幻象 | 残酷的现实 | |
幻象内容三皇五帝顺序 | 文艺年华希望得到 | ||
第一次 | 大火炉 | 温暖 | 寒冷 |
第二次 | 烤鹅 | 食物 | 饥饿 |
第三次 | 圣诞树 | 节日快乐 | 伤心 |
第四次 | 奶奶 | 疼爱 | 孤独 |
第五次 | 跟奶奶飞走了 | 幸福 | 死亡 |
7、感情朗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学生自选一段练习朗读。
(2)抽签选一位同学读,点评。
8、体会对比法的作用。
质疑启思:假如这篇文章不写幻象的内容,只写现实的内容,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预设:没有童话的味道,读者印象不深刻,读者有同情心没那么强。作者巧妙的设置了美好的想象作为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9、了解对比法的种类:
(1)自比法
师:刚才我们发现作者是把小女孩自己的幻象,与小女孩自己的现实进行对比的。自己与自己比,你们能给这种对比方法起个名字吗?(如:自比法、纵向对比法。)
投示:(资料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