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资料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古代是同春节联系着的;旧时的春节活动,通常从腊八(十二月初八)开始,到元宵节结束,也就是说,正月十五日是『过年』活动正式结束的一天。过了这天,一切生活又如平日一样正常了。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很多,主要还是同宗教祭祀活动有关。
一是同古代祭祀太乙神有关。太乙是天帝的别称;据说他的权力很大,主宰一切。人间的风雨、乾旱、饥馑、瘟疫,都由他掌握,简直掌握了人类的命运。太乙还指挥着十六条龙,是一位最受尊敬的天神。先秦的帝王们,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年初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汉代继承了祭祀太乙神的传统,汉武帝刘彻特别重视这项活动,到了祭祀这天的晚上,宫中灯火明亮,祭祀仪式竟能通宵达旦。公元前104头字的笔顺年,汉武帝创建『太初历』时,更将祭祀太乙神的正月十五日列为重大节日。
二是与道教信奉『三官』尊神有关。道教是一种多神教;道教的一个重要教派五斗米教,供奉三官尊神:天官、地官和水官。这三官神各有分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又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各官的生日也很有意思,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上元节;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中元节;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古人列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节』。这三个节日中,以上元节最受人重视。这一天按照三官的爱好,演奏音乐,张挂彩灯,人们成结队上街观赏花灯,祈求赐福、赦罪和解厄。
清明节
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表现于行动上的便是祭拜祖先。自古以来,历代都有扫墓的日子,虽然日期不一,但大约都在清明前后,因为清明正是寒尽春来,万物复苏之时,正可表示对祖先的崇敬。民国二十四年,政府明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更凸显了清明扫墓的重要意义。
台湾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社会后,许多旧时的习俗都渐为人们所忽视,但清明扫墓却仍深受重视,各地墓园在清明前后,祭扫活动进入最高潮,山头尽是扫墓人,政府亦会举
保尔柯察金行中枢祭典,充分显示中国人不忘本的精神。
郑大一附院由于墓园多位于郊区,且清明节正值暮春之际,全家大小扫墓过后,往往会一同出游,享受明媚的春光,共享天伦之乐, 踏青便成为清明节重要的娱乐活动。
清明节各地都有不同的应节食品,在台湾,最普遍的是墓 粿以及润饼,为相当具有特的食物。
清明节结合了人们对祖先及自然的崇拜显示国人崇尚孝道的美德,但是在今日社会中,除了扫墓及祭拜以外,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祖先的美德,才是孝道的更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