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柏松
【摘 要】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我国民间叙事长诗具有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叙述曲折、抒发浓烈;塑人物形象,采用诗歌表现方法等艺术特征.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7)005
腌蒜苔的最简单做法【总页数】5页(P45-48,102)
【关键词】民间长诗;叙事长诗艺术特点;抒情长诗的分类
【作 者】向柏松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西北美食【正文语种】中 文carry全场
【中图分类】吃火锅日记I226.3
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调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约定俗成,民间叙事长诗只指后者。据此,可以为民间叙事长诗作如下定义: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我国各民族民间叙事长诗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综观其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
我国民间叙事长诗大都产生于近现代社会,多反映人民众反抗封建统治和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斗争生活。歌颂人民众的反抗斗争,即反对封建礼教对纯真爱情的束缚与戕害,是我国民间叙事长诗的两大常主题。这是我国民间叙事长诗在题材、主题方面的
特征。
近现代社会,由于人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人民众的反抗斗争更加频繁广泛。虽然这些反抗斗争多以失败告终,但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事迹却得以广为传颂,以叙事抒情见长的民间叙事诗便成为传颂这些英雄人物及事迹的重要载体之一。如:
1.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反映了以嘎达梅林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军阀张作霖勾结日本侵略者侵吞内蒙地区的斗争经历。长诗《嘎达梅林》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以深沉、悲壮的“序歌”开篇,把人们带到了那血与火的年代: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哪,不落辽河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1]。
长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嘎达梅林举义造反、转战辽河、决战新开河的英勇壮举。歌颂了蒙古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是一首悲壮、雄浑的蒙古族革命英雄的赞歌。
据说在嘎达梅林起义作战之时,草原上已经开始流传歌颂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短歌;在他牺牲之后,这些短歌被连缀成长达两千余行的叙事歌,到处传唱,以表达草原人民对他的深切怀恋之情。连缀起来的长歌,差不多叙述了嘎达梅林起义的全过程。至今,长歌深情、高亢、激越的旋律仍回荡在辽阔的草原。
民间叙事长诗中最多的篇章是以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真挚的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迫害、争取婚姻自主为主题的。在一夫一妻制社会中,男女自由择偶、争取幸福的婚姻,本来是自然而合理的人类本性。马克思说:“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可以表现出人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2]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婚姻一开始就被套上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如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宗族婚姻、封建门阀观念、封建伦理观念等,成为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极大障碍,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剧;逃婚、抗婚、殉情的事情经常发生。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辛酸、哀伤的悲剧,这些悲剧最为人们关切注目,最能牵动人们的情感,因此成为民间叙事长诗最主要的抒写对象。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多属此类。
2.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叙述了一个近似汉族梁祝悲剧的故事[3]。桑洛出身富商之家,
聪明能干,他像“春花一样开放”,“像一棵竹笋长在绿荫荫的竹林里”。为了逃避包办婚姻,桑洛外出经商。在古老的猛根城遇上了美丽的姑娘娥并。她“比棉花还洁白,比云彩还要柔和,手指像竹笋,声音像口弦”。两人一见面,就感受到了爱情的强烈震撼。“像金的藤,攀在一棵树上,扭得比丝线还紧。”但是,桑洛的母亲嫌娥并家庭贫寒,反对这门婚事。已有身孕的娥并远道赶来寻桑洛,桑洛的母亲借故支开儿子,用毒计将娥并赶走。娥并在森林里生下孩子,孩子生下来就死了。娥并回到家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闻讯赶来的桑洛只看到娥并的最后一次微笑。他自己也抽出长刀,自刎倒在娥并身边。长诗歌颂了桑洛为追求纯洁的爱情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斗争精神,强烈谴责了以桑洛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对美好爱情的残酷迫害,并用幻想的形式寄托了对男女主人公灵魂的美好祝愿:两人的坟头上长出了根根相连的芦苇,芦苇被桑洛母亲烧毁后,两颗星从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升腾而起。一晨一昏照耀人间,年年三月三,两颗星星便在天上相会,发出美丽耀眼的光芒。
有少量表现男女爱情的叙事诗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但仍贯穿了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封建邪恶势力的主题,而且这类叙事诗多带有神话彩,大团圆的结局只不过是寄托了人们对婚姻自由的一种美好的向往而已。如苗族的《仰阿莎》[4]叙述的是神话中的一对青年男
女经过曲折的经历终成眷属的故事,但仍象征性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黑暗。土家族的《锦鸡》[5],在美丽的爱情故事中也揭露了封建土司制度对新婚姑娘行使“初夜权”的野蛮与黑暗。长诗美丽动人的幻想情节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土家人民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与封建土司丑陋、野蛮的行径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二)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民间叙事长诗多以歌唱形式流传,叙述曲折悲欢离合的故事,必带上歌者喜怒哀乐的情感,这就形成了叙事长诗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特点。刘守华对此有精要说明:“民间叙事诗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抒情叙事的融合。人们怀着强烈感情来歌唱故事,歌唱人物。善于以简约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结合故事情节发展酣畅淋漓地抒情写意,兼有叙事文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抒情诗歌的浓郁诗意。”[6]
五子棋技巧民间叙事长诗大都要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故事情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具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如《召树屯》[7]叙述王子召树屯与孔雀仙女南诺娜的爱情纠葛,先叙两人一见钟情排除阻挠结为夫妻,接着写召树屯忍痛告别南诺娜出征,南诺娜受迫害飞走,召树屯历尽险阻终于到南
诺娜,携妻返国成为贤明的君主。情节扑朔迷离、起伏跌宕,故事性极强。
抒情诗歌民间叙事长诗注重叙述故事,又绝不是像一部分叙事文学作品那样只作冷静客观的叙述,而是在叙述中融入歌者浓烈的情感。随着故事中悲欢离合情节的展开,自然流露出歌者的喜怒哀乐。民间叙事长诗的叙事语言、结构安排、表现方法等,都体现了这种叙事抒情相融合的特征。
1.民间叙事长诗的语言,既具叙事性,也具抒情性;写景是情景交融,叙事是情事合一。如土家族《锦鸡》一诗中锦鸡变成美女时的情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