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主旨的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火灾消防演练
  李清照生平简历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
  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初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引导法体验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windows7 xp 双系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作业:
  ①、《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
  ②、《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春夜喜雨赏析
  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师示范解析。
  A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海盗歌曲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B史传材料与后人评述:
  ①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②朱熹眼中的“五君子”:汉代诸葛亮,唐代杜甫、颜真卿、韩愈,北宋范仲淹
  ③闻一多评价: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C杜甫诗解析:
  杜诗中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传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时也借诸葛亮的贤愚同归,表达自己伤乱思乡之情,国家动荡之伤,身世悲苦之感。
  杜甫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报国无门,因此遗憾壮志未酬,感慨晚年处境孤苦,个人遭遇悲惨而无可奈何,无论在那一首诗中,我们都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荧荧泪光。
  3、知人论世法: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二、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李清照的《一剪梅》。
  讨论问题:
  1、这首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花”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中提到的“花”所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中“闲愁”如何理解?比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答案解析:
  1、“花自飘零水自流”:青春易逝之花
  “奴面不如花面好”:幸福甜蜜之花
  “人比黄花瘦”:思念憔悴之花
  2、前期闲愁:物质条件优越、夫妻感情深厚、女性多愁善感。后期深重的国破、家亡、夫死之仇。
  四、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深入欣赏其中的内容和旨趣。
  五、布置作业: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陆游的《书愤》和鲍照的《拟行路难》,自选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retain>北京点心  附1:
  知人论世杜甫诗比较阅读学案
  知人论世杜甫诗比较阅读(学案)
  一、史传材料与后人评述:
  1、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
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