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古诗《宿府》原文译文赏析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好谁看。
驾考科目一题库完整版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独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虽好谁与我共赏。
螃蟹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便光阴荏苒哪里寻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查归路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落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牵强栖身。孕妇嗓子痛怎么办
吧丢【解释】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炬:一作“烛”。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
语:自言自语。
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春夜喜雨赏析关塞:边关;边塞。萧条:孤独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火石寨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牵强以求临时的安居。强移:牵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赏析】
此诗首联倒装。按挨次说,其次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衬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气氛、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奇,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简单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很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很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连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家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家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旧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视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由于他还是没有方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简单,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顾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说明他并不情愿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担心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对于国事*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妙的月。前六句详细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时代的悲伤。最终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旧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扩展阅读:杜甫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受,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便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精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冲突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剧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许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方“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
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
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周密、讲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淌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突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很多体制,并加以制造性地进展。杜甫关怀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