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辅导讲义
年    级:6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课  题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目标
1、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六种方法;
2、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问题:请出能体现这篇文章中心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知识梳理】
分析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文章的主旨(又叫做中心)都是抒发什么感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批评什么或赞美什么品质反映了什么问题揭露了什么等等。 
  1.专题概述: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概括文章的主旨是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学懂一篇文章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努力掌握这种本领。   
  2.常考题型:
怀念母亲的句子
常见
题型
1.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2.如果让你对某某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3. 原因分析题
4. 句子含义理解题
5.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6.自己通过对人、事的分析、概括以归纳中心思想
 
3、答题思路:
  中心点:阅读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具体如下:
记叙文体裁
写人的文章
主要以人为主,以事件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品质和精神。
记事的文章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写的事情所包含的感情与道理。
状物的文章
抓住作者对物的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赞美”等。以物喻理的文章
要概括其中包含的道理,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概括出人物的品格精神。
写景的文章
抓住作者对景物的思想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热爱、赞美、
愉悦”等。
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提供的六种概括主旨的方法。
第一、从文章题目入手。
    人们通常把文章的题目称为文章的“眼睛”,分析了这个题目,再去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了。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基本显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怀念母亲》表达的就是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再如《和时间赛跑》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第二、从过渡段、中心句、反复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已通过中心句点明了。我们可以抓住中心句联系各段内容去总结。有的文章中心句在开头。 有的文章中心句在篇末,如《珍珠鸟》一文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利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读者可以通过这句话来体会中心思想。
    第三、从作者的抒情句、议论句入手。
记叙文里的抒情和议论,是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部分,是作者对所写的人物或事件所抱的态度和认识,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钓鱼的启示》,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中,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第四、从分析文章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来概括中心。
  《落花生》中父亲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从父亲的语言可以分析出这篇文章的中心。
第五、从文章的开头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开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从文章的结尾归纳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提心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4.注意事项:常见文章中心如下:
            亲情方面:关爱、孝顺、敬佩、怀念、感激……
(1)感情    朋友、师生:关心、爱戴……
            陌生人:敬佩、感激……
(2)道理    励志:坚持不懈、谦虚、自信不自卑、尊重、分享、信任、坚强……
                其他:懂得从另一角度去思考、不要形成定式思维
(3)品质  赞美:乐于助人、勇敢、善良、有爱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团结……
                批评:自私自利、骄傲自大、损人利己、背信弃义、不讲信用……
5、归纳中心思想的技巧: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主旨(感情/道理/品质)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即:通过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可分为两部分(用“/”分开了):前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部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般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结构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的词语有:
            描述了......
            刻画了......
            通过......等等
概括思想意义常用的词语有:
        表现了......
        说明了......
        表达了......
        歌颂了......
        赞扬了......
        揭露了......
        鞭挞 了...... 等等 
【例题精讲】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束鲜花
一束普通的鲜花,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确实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周总理对待一束鲜花的故事,却深深地铭刻在北京饭店职工的心中,成为大伙儿相互传诵的美谈。
1968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北京饭店灯火辉煌,门前车水马龙。周总理为外宾举行的宴会已经结束,可是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外国朋友还在和周总理亲切交谈着。在饭店外面等候周总理回家的司机老杨,提着自己那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的竹壳热水瓶去打开水。忽然,他看见餐厅服务员小王,抱着一大捆从宴会上撤下来的鲜花走过来。这些鲜花有大红的、米黄的、藕荷的,五颜六、芳香扑鼻。老杨心中暗暗琢磨,邓大不是很喜欢鲜花吗?干脆给她带一束回去。老杨正想着,机灵的小王看出了他的心思,就主动挑选了一束,塞到老杨手里。
夜深了,宽阔的长安街显得格外清静,汽车在急驶着,突然,周总理闻到一阵芳香,扭头一看,只见后窗前放着一束艳丽的鲜花。总理立刻问是怎么回事。老杨一面聚精会神地开着车子,一面向总理说明:“这束鲜花是宴会上刚刚用过,我要来一束,准备带给邓大。”
总理拿起那束鲜花,看了又看,亲切和蔼而又严肃认真地对老杨说:“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随便拿。你一定要把它还给饭店!”说完,总理看了看表,又补充了一句:“ 噢,今天已经很晚了,那等明天还给人家吧!”
听了总理的话,老杨心中泛起一阵阵的惭愧。他暗暗责怪自己想问题太简单、片面。同时又深为总理的严于律己、一尘不染的高尚品德所感动。
刚一到家,老杨立刻打电话到北京饭店,把总理对自己的批评告诉了有关同志,并一再说明早将这束鲜花送回……
本文表现了周总理什么样的品质?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来判断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接着我们来重点段落---第一段。文段一已经把总理的性格特点概括出来了和文章结尾的两段中抒情句子。因此我们可以套用公式“通过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思想感情”即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写周总理举行宴会结束后司机把一束宴会中用过的鲜花带回去却被周总理教育的事件,赞扬了总理严于律己一尘不染的高尚品格。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小桥
我的故乡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我和爸爸回故乡探亲,经常跑到河边去玩。
这座小桥是木头做的,架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岸,河边栽满了垂柳,柳丝在花间起舞,好看极了。早晨,小鸟在枝头上鸣唱,蝴蝶在花间翩飞,小路上,水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我的故乡太美了。
我爱故乡的山,我爱故乡的水,更爱故乡的小桥。它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那样雄伟,但是,它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啊,小桥!
    每当我从桥上走过,心里充满激情,把脚步放得轻轻……呵,故乡的小桥,你在哪里?你在我的心里!
请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生活永远是精彩的,可以说我是生活的一位受益者,因为我得到了生活的启示,改变了我自己。
一个人漫步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位坐在河边独钓的老人,便与他攀谈起来。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我:“整整钓了一天,只钓到了一条小鱼。”说着,他又把小鱼重新放回了小河里。我很纳闷,问道:“你觉得鱼太小?”老人看了看我笑道:“我不在乎钓的鱼多大,可是我钓到了一天的快乐!”多么精彩的人生哲理,我恍然大悟。
    从那时起,我改变了,我认识到:收获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快乐”的回报。
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哪。“生活就是这样,                             
1、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
答:生活就是这样:                                                                           
【举一反三】
                                  南泥湾开荒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生活出现了很大困难。在这关键时刻,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伟大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响应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的指战员,来到离延安不远的南泥湾开荒。当时,没有房子,他们就自己挖窑洞;没有水,就自己打井;没有粮食,就到三十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背;缺少生产工具就自己制造。
    开荒的战斗打响了。每天,天还没亮,战士们就出发了。他们背着,扛着锄头,一边走一边高唱:“开荒啊,开荒,要向荒地要军粮……”一到荒地,就紧张地干起来。荒地上荆棘多,砍掉一丛荆棘,就要花费很大力气。有的同志干了一会儿就满手血泡。可是,锄头照样像雨点儿一样往地上落,谁也不叫苦,谁也不肯落后半步。
    每到吃饭或收工的时候,同志们常常要发起几个“冲锋”。这里有人建议“再猛干五分钟”,那里有人提出“再突击一块地”,往往一鼓劲,又开出了一个山峁。
    通过辛勤劳动,南泥湾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一排排新窑洞也修建起来了。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
    三五九旅的指战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把锄头一支,建设和保卫陕甘宁边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课文记叙了三五旅战士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号召,开发南泥湾的经过情况,赞扬了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视死如归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干部,想从他的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的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镇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用口从背后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吧!”
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等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王若飞视死如归,厉声喝道:“开吧!混蛋们!”
    敌人还是没有开。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解析:这样的课文,可以用题目分析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题目分析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还是要先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思考课题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如果课题点明中心,那么就可以抓住课题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当然,课题往往是最浓缩的词语或短句,要概括成中心思想,还必须把课题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 
明亮的眼睛
小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解说颜。小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呢?比方给他解释红:太阳就是红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说,“红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的。红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的。红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讲解天空的蓝,大地的黄,作物的绿,(      )小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让父亲买个红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说:“小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爸爸是爱你的。”小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痛不欲生。小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震耳欲聋——                                                         
  情有独钟——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吃的4.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第5~6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第8节,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的眼睛。(读1-3节)
仁者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读7-8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对某一事物感情专注。
2、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今后,没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了。
4、(1)父亲教小认识水,学游泳。(2)父亲为小解说颜。(3)父亲给小买书包。
5、因为父亲不知道书包是绿茶的,他觉得对不起孩子,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给孩子解释。
6、因为这句话让小明白了原来父亲也是一个盲人,他非常深切地体会到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热爱和勇气。
7、(1)说明父亲对于小意义重大,是父亲让小对世界充满了爱。
  (2)对于一个盲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是十分重要的,就好比拥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wifi控制
8.父亲对生活充满热爱,热爱生命,疼爱儿子,并把爱与生活的勇气传递给自己的儿子。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1、
2、
……道路交通标志牌
我的疑惑:
1、
2、
……
【课后作业】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的议论部分中心。《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方法延伸: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例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watermelon可数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答案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的油布伞
下雨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儿,红的、花的……(A)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B)‖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镇上去上学。遇上下雨天,常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以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咱买一把吧!”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里,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哩哐当”,满屋里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面伞。我撑起,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合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却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盼望—(          )                体谅—(          )
2.联系上下文,选择带点的字最合适的解释。(选填序号)
“酸”在字典里的解释:
  A、酸味     B、疼痛    C、难受    D、不大方
  心里一(      )   寒小气(      )
3.第一段中两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选填序号)
省略号常见用法:①表示列举省略  ②表示语气停顿    ③表示主语意未尽    ④表示时间延长
A处省略号应取            ;      B处省略号应取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半信半疑?
                                                                                       
②开始“我”提出要买伞,为什么后来又说“俺不要伞了”?
                                                                                       
                                                                                       
③为什么“我”一直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
                                                                                       
                                                                                       
6.用“~~~”画出与短文最后一句照应的句子。
                                                                                         
捐个微笑
队伍很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          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着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捐款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撅,竟哭了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只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孩子,你给大家笑一个,你就捐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
    刹那间,小女孩真的笑了。
                                                        。泪水还挂在她眼角,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的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径直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一个  两个  三个  我数得清清楚楚  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
(1)想像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在“    ”把句子写具体。2分
(2)给文中画“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2。5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乱了方寸                                                             
    径直                                                                 
(4)填空。
    “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别扭”是因为                        ,“甜”却说明                          ,“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这句话把小女孩比作            。从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她是
                                                的小女孩。4分
(5)阅读课文,联系题目,用几句话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