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七步”高效课堂导学设计
导学课题
秋水
总第课时
1
 
新授课
主备人
 
磨课时间
    写日记200字日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秋水》是本学期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内容较短,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体会,文言词语及翻译应作为重点强调。
导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简单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3、翻译课文,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译讲全文,归纳文言知识
2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
     
一、预习环节
(1)《秋水》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  (时期)的思想家 ________,---家代表人物。 
  (2)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流(    )          2、两涘渚崖之间(    )
3、仲尼之闻(    )      4、则矣(    )
二、导学环节
1【相关资料】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关于寓言:
寓言是将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大多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我国先秦时代的许多著作都喜用寓言说明道理。
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邯郸学步》
《孟子》中《揠苗助长》
《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郑人买履》
猎结构《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在世界上颇负盛誉。
2【诵读体会】
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学生齐读,初步感知。
2)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3-5分钟)
3)文章讲解
重要词语:
⑴百川灌河    注入黄河
⑵泾流    代词,这样
⑶于是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⑹不见水  尽头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调转 
⑻野语有  代词,这样
⑼以为莫己若    没有谁/比得上
⑽我谓也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且夫尝闻少仲尼之    况且、再说  曾经听过  见闻、学识
⑿轻伯夷之  道义
吾弗信  开始
⒁今我睹子之难  穷尽,尽头
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危险
⒃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久耻笑
①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百川灌(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大方之家(古义;大道理,今义:连词,表示后一是紧接着前一事)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卡片二:通假字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辨明)
卡片三:词类活用
秋水至(名词用作状语,按照时令)
顺流而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盛美的东西)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认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认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五:一词多义
  之: 泾流大(代词,这样)
    谓也(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非至于子之门,仲尼闻(结构助词,的)
野语有(代词,这样的说法)
  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面:东面而视(面向,朝向)
  河伯始旋其面目(名词,脸)
;闻道百(听说,知道)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前一个是动词,听说,后一个是名词,见识,学问)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卡片五: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卡片六: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②学生试译课文,小组交流,教师纠正。
三、训练环节
1、下列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国人莫敢言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热销平板电脑)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
D以为莫己若者
4、翻译句子: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四、反思环节
  本节课的不足:
  本节课的收获:
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作业布置:
古诗表现手法
1.熟练背诵全文。
2.能准确翻译全文。
七:板书设计: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四环七步”高效课堂导学设计
导学课题
秋水
总第课时
2
 
新授课
主备人
磨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文章大意,本节应以理解文章大意为主。
导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本文想象的奇幻、构思的奇妙、言辞的瑰奇。
亡羊补牢教案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
     
一、预习环节
1)翻译句子
苹果耳机怎么设置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以为莫己若者(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二、导学环节
讨论归纳: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
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
4.将本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5、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近手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写作特;
a 巧设比喻: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  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b 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呢?
7、小结:
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一个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讲地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散文的一些艺术特,感到先秦诸子散文的博大和精深。
三、训练环节
1)用课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写黄河雄壮开阔的语句是:
②写河神认为自己的浅薄之处将被“大方之家”耻笑的语句是
③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④河伯见到海神后,体现他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3)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文中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3)、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反思环节
本节课的不足:
本节课的收获:
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作业布置:
1.熟练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和特殊句式.
七:板书设计:
                              
                                《庄子》
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个人的见识都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