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寓言二则》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通俗易懂,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遇到了问题,没有接受劝告,及时补救,最后通过反思,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另一个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两则寓言中反映的现象随处可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两则寓言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生动地刻画出来。其中,《亡羊补牢》主要是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所展现的心理变化。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劝告他修补羊圈,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里借助一个带有反问语气的句子,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第二次丢羊后,无需别人劝告,他已经“后悔”,并“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显然,养羊人直接用心理活动和动作表现出他的心理变化。
  《揠苗助长》则着重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开篇第一句“他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一个“巴望”把种田人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有“天天到田边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样的举动,以及后来他不辞辛苦地“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理解了种田人“巴望禾苗长高一点”的急切心情,自然就能理解他拔完禾苗后,虽然“累坏了”,但感觉“力气没白费”的成就感。
  课文给《亡羊补牢》配有一幅插图,图画中一羊被关由石块和木条搭建的羊圈中,羊圈上的木条断裂了2根。从插图中,可以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羊圈”,了解这就是这则故事的起因。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里,已经接触了不少寓言,如二上第五单元安排了《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第八单元安排了《狐假虎威》,还有不少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也读过寓言故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内容浅显,学生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会有太大难度。课堂上,教师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引导梳理课文内容;再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然后针对故事情节,发表
自己的看法;最后从故事走向生活,说说类似的事例。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系列阅读,感受寓言这种文体“小故事,大道理”的趣味。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被人遗忘的角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亡羊补牢教案能根据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 激趣游戏“连连看”:课件左边出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3个成语,中间是320英文怎么读个故事中的人物,右边3 幅图,请同学们将它们对应连接起来。
  2.过渡:这些故事我们都读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故事很短,蕴含道理)对,像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的文章,就是寓言。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指名读课题,相机学习“寓”“则”,理解“则”就是“篇”的意思。
  4.出示《亡羊补牢》,认读成语,并提出不理解的字。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1.带着疑问,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则寓言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检查生字读音。
青春痘的土方法  ◎第一组:亡 电脑入门零基础
  指名读。通过观察字形变化:(甲骨文,外框表示“围栏”,里面的图形是“牛”),(金文),(篆文,在牛栏外门口加了一横,表示将牛锁在牛栏里),记住“牢”的字形,并相机理解字义:关牛羊的地方。
记账方法有哪些  ◎第二组形声字:圈
  认读“圈”,借助插图理解“圈”的意思:关牛羊的地方。
  自由读其他字,发现形声字特点。指名读,开火车读。
  分类整合,检查词语认读,巩固识字。
  ◎第一组,含有多音字的词——“羊圈”。
  认读词语,指名读出“圈”的另外读音,并组词。男女生对应读出两个不同读音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