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福建省第八届基础教育论文评选获一等奖]
注重儿童自我需要  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100以内加法”教学案例
福建省泉州师范附小  黄志强
、案例背景分析
(一)教师分析
2003417日上午,泉州市某小学多功能教室内,执教的是该校A老师,A老师是一名很有素养的年青女教师,90年师范毕业,98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99年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现正在函授大学本科课程。A老师是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会员。多次参加省市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获奖。她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他崇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空间。她勇于改革课堂教学,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及创
新意识的培养,数学课堂出现的生动局面,她经常为各级教研活动做示范课深受欢迎。她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第二册实验教材(北师大版)《100以内数的加法(二)》。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学会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从多角度思考计算方法。
3初中生寒假日记、关键: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二、教学过程描述:
课堂教学程序表
教学环节
/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板书、投影
一、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算式写得数)
正太音教学/ 225
1、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听算式写得数的游戏好吗?请把本子和笔准备好。
2、 学生听算式写得数。
3、 学生写完后齐读得数。
逐个出示算式(投影配声音)
30+40  25+20  60+20 47+3    70+16  25+8  15+9 7+34      5+27    4+36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
/  1521
1、 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2、 屏幕显示:书包、文具盒(配声音)
3、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有50元想把这两样东西买回来,你认为我们带的钱够吗?
4、 学生估算大约得带多少钱?
5、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8+14臧克家怎么读
6、 揭示课题:
7、 学生汇报列竖式计算方法
8、 学生计算后调板。(学生愿意上台板演的都可以)
9、 请调板学生说说是怎样算。
10、请学生讲述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南朝鲜是韩国吗
11、学生讨论其他算法。(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如果不列竖式你还可以怎样算出38+14的结果?)
12、 学生互相说完后汇报。
13、 教师总结。
屏幕显示:(配声音)
教师板书:38+14
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
教育学论文
30+10=40 8+4=12 40+12=52
38+2=40 40+12=52
4+8=12 30+10=40 40+12=52
14+8=22 22+30=52
38+4=42  42+10=52
三、开展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深化提高。
/1225
1、 教师谈话引入游戏。
2、 学生分组游戏。(按小组由组长组织互相说一说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得花多少元钱?
3、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
4、 学生汇报想买哪两样东西,得花多少元钱。
5、 教师以学生角出现与学生共同活动。(①小明说我花的钱最少,你知道我买了哪两样东西?②小红说我花的钱最多,你知道我买了哪两样东西?③发给每人50元钱,要求刚好把50元用完,你认为可以买哪两样东西呢?
屏幕显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显示。)
四、动脑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750
1、 教师谈话引出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哪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加在一起,不超过80人,同时还要6个班都能上车。一般是把6个班的人数先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然后把较多的和较少的合起看看是否等于80或小于80
屏幕显示:
屏幕显示:各班学生坐车方案。
五、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 145
1、 教师提问: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2、 学生回答问题。
根据上面的课堂教学程序表,我们认为这节课的结构比较合理。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这节课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注重儿童自我需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诠释与研究 (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变革了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全日制义务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主动参与充满丰富生活地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重视让学生做数学暴力女”,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100以内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了有益的探索。纵观整堂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开放式教学,教师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参加数学活动。整节课很好的渗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
(二)理论诠释
1、从课堂教学用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努力使师生之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地表露自己。教师在课堂上放下架子,卸下权威的尊严,参与学生的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去尝试和探索。与学生一同去感受、讨论、争辩、发现与创造,去倾听、组织和支持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使课堂没有教师和学生之分,谁都没有压力,轻松愉快,使教学成为一曲和谐的乐章。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新知的探究,如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都是本课关注的问题。A老师在新课展开时提出:“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四人小组中商量一下。”。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吗A老师之所以能这样要求学生,是因为她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四人小组中商量一下,说明A老师并不认为所有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允许特事特办。这样一来,既照顾了个别差异,又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在反馈讲评中扮演怎样的角?是裁判还是参与者、引导者?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案的设想时,执教者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然后问其他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此时此刻,如果我是学生就会这样想:你都说很好了,还问我们干嘛。而A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出现,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如他做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重复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A老师在动脑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中提问:“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几个问题。”由于教学用语的改变,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学了数学知识不仅能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把课本习题纳入老师也收集的几个问题之中,使学生感觉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使巩固练习环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大教育观。长此以往,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究竟该小结什么、怎样小结、在什么时候小结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A老师在全课总结时提问:“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这样不仅注重知识性的梳理,而且注重学习方法的小结,还敢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三句话足以反映教师为学生服务,力求服务到位的理念。如果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回顾一下学习的方法,说一说还有什么问题,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
2、从课堂教学实际可以看出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创造的天地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课堂成为迷人的殿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兴趣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兴趣可以磨练人的性格。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小学生好奇、好动,他们愿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
    以往教学总是让学生解答经过处理的、现成的数学问题,不考虑问题的来源和作用,只
会让数学越来越远离生活。A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够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出发,力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生动亲切的生活情景之中,再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内容都是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故事、游戏、身边的事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同时还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近感。可谓时时有情境、处处用情境。设置的情境一个个融入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运用新知。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A老师在课中采用开放式教学,不是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之中,虽然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不刻苦,听课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集中,但教师讲的甚少,教师创设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课中我们观察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发言特积极,经常一个开放性问题,有十来个同学发表观点后,还有很多小朋友举手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