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 目 | 总课时 | 2课时 | ||||||
学校psp2000和3000的区别 | 教师 | 吴秀娟 | 年级 | 七年级 | 学科 | 语文 | ||
写作材料分析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练成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写作,没有现成的教材,而课文中却有可训练的点。因此我将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归类,通过这样的专题训练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方法。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总是叙述的很多,让人感觉平淡无味,不具体。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描写,是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不够,而他们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通过训练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进行专题训练。 | |||||||
教学策略选择 | 在等待上课的课间,反复播放精彩动作瞬间的画面,为本次作文课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设计导语,引用老舍的话让学生明确动作描写的重要,提高认识。上课过程中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自制课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 |||||||
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 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 | |||||||
课前准备 | 从课文寻典型材料,并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 | |||||||
教学目标 | 1.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感悟并学会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描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善于在细微的动作中捕捉写作灵感。 | |||||||
教 学 过 程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
一、导入新课: 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行动从思想中来”,人物动作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写人叙事的作文里,描写动作,是刻画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的一种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动作描写。 | ▲引名人老舍的话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训练重点,提高认识。 | |
二、赏析名家片断,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动词如果换成小括号里的动词,好吗?为什么? 1.我即刻伸手抓断(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扔)在地下,踏(踩)扁了。 ——鲁迅《风筝》 (好的动作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 2.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走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看见了。”我说。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明确:用原文的动词能表现出人物害怕的心理 总结:动作描写可以透视人物心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都德《最后一课》 (“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由以上例子归纳出这个结论:动作描写可以很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全面正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文章的主题。(故事性较强文章,人物的动作对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必须使所有的动作都能够带有确定的意义(自己要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动作描写),使肢体动作能够充分表达人的感情或者想法。不能为动作描写而动作描写。 | 学生看并思考感悟,归纳动作描写的作用。 | ★从学过的课文中出作用不同的动作描写片段。 ▲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充分回忆,开阔思路。 ■从学过的课文中出的例子,学生熟悉且很有说服力。 |
三、体味明确动作描写的方法 (一)仔细观察,细化动作。 (把一个大动作细化成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 例: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祥林嫂原文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选择准确的动词(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1.能体现人物特点;2.符合生活实际)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根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扫开”、“露出”表现动作之迅速;“支起”、“撒”、“系”表明动作之熟练、小心。“牵”、“看”,孩子们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的神态跃然纸上;“拉”、“罩”,孩子们欢呼雀跃、活蹦乱跳之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飞”字写出了孩子的活泼、灵巧。而母亲年事已高,用“迎”字更符合她的年龄特点。“迎”表明母亲对长年飘泊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所以早早就在门外迎接了,而小孩比较好奇,因此看到亲人回来,他就“飞”过来了。) (三)加修饰成分,加强动作描写的效果。 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归去来辞原文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 ——安徒生《丑小鸭》 (四)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无足轻重1.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张之路《羚羊木雕》 (五)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 学生听读思考并体味理解。 | ★从课文中出相关的动作描写的片段。 ■归纳方法,实用性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 |
1.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2.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的不停地旋转着,同时把自己的脖子高高地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奇异的叫声…… ——安徒生《丑小鸭》 | ||
四、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方法,描写人物动作) 1.揣摩人物心理,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噔)开被子,(翻、跳)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窜)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下,飞快(冲)出屋子。 (生4人一小组合作、探究填充完整后上交,师随意展示一份,其他学生点评。) 2.试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或修饰语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3.合理想象,为人物动作补充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在你眼前出现了三个人:一是我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二是老爸,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上网;还有一个人,满头是汗,正拖着地——老妈。 ——《颠倒世界——我家》 4.放爆竹(如何分解) | 学生练习写作并展示评价,从中获得写作的体验。 | ■在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明显。 |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修改课堂上的文段写作练习,相互交流习作。 2.“(放学)下课铃响了芝麻酱……” 请根据实际,选择本班一位同学,描写他在这段时间里的一系列动作。字数80左右。 | 课余完成 | 中小学网络教育▲巩固所学 |
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写作训练?是我一直在思考并摸索的问题。“立足教材”,这四个字,是我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最为深刻的认识。可如何“立足教材”?我不断地翻看自己手中的课本,想着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想着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的话,是啊,教材中例子的功能,什么时候用上?在七下我们的作文训练以写人为主,因此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项训练,那么如何训练?从教材中例子!于是我便将七年级上下册中写人的有关内容都了出来,然后进行分类,便有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当然因为教材有限,很难到最好的例子,有的例子也只好从其它课文中来,但学生学起来还是较为熟悉,且有法可依,这样印象深刻,写起来就有内容了。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