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镖叢教<f2020耳第23期
童话专题单元不同学段学习策略探析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李芬
【摘要】童话,以丰富的想象、幻想,借助拟人、夸张和象征的表现方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50多篇童话,还开辟了童话专题单元,进行专题学习。新教材童话编排体系有所改变,童话专题单元承载的语文学习任务又各有侧重,许多语文教师对此很陌生,走一步看一步、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在少数,没有充分体现童话在新教材中应有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探析,从课程标准出发把握小学不同学段的童话学习目标,厘清新教材中小学童话专题单元成长体系,提出了以“演”“讲”为主的第一学段体验式童话学习策略、以“探”“创”为主的第二学段思维型童话学习策略、以“1+X”模式勾连童话专题单元课内外阅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童话专题单元不同学段学习策略
_、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部编版教材改革,童话自成体系
部编版新教材到2019学年才刚形成一个完整版,跟之前的人教版不同的是,新教材安排了童话专题单元,并自成体系,集中在小学第一、二学段。童话专题单元如何学习?不同学段的童话单元学习目标是什么?策略又有什么区别?……刚接触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十分茫然。由于对新教材童话编写体系很陌生,导致很多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童话专题单元时,只注意到这个单元的目标体系,缺乏学段前后之间的勾连贯通,学习走一■步看一步,缺乏系统性。
(二)课堂现状:教师文体意识不强,目标定位不准
近两年来,笔者通过校内外大量的随堂听课及研讨,发现不少教师对童话体裁课文的学习还是走老路—
—感知课文内容,体味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等等,没有童话味,教师们的文体意识不强。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的手法,多用反复的结构呈现内容,塑造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是童话文体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的定位应从这个文体特点出发,有别于平常写人记事的文章或散文诗歌等。有些教师虽然有文体意识,但不熟悉童话编排体系,存在第一、二学段童话学习中拔高要求的现象,如在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形象了。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收获季节
小学童话专题单元不同学段学习策略探析,研究对象为“小学童话专题单元”,研究内容是其“不同学段的学习策略”。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小学不同学段童话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有效实施童话教学的理论依据,它对不同学段的童话学习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重在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想象活动,学生从文本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人物等,在阅读中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象感染和情感渗透,属于展开性和表现性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童话没有单独提出阅读目标,但融进了叙事性作品的要求中,关注点落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
(二)厘清小学童话专题单元成长体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4个童话主题单元,内容编排及承载的单元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
新教材在编排童话时,从低段人文主题为主—
—童话走进生活,过渡到中段以语文要素为主—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是一个相互衔接、有梯度的、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另外,童话在不同单元中所承载的单元学习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三)准童话单元不同学段学习策略
童话专题单元的学习,既要有童话的味,又要体现
课例研究KELIYANJIU 表1
学段单元位置主题课文
习作、交流平台
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
承载的单元语文学习任务
第学段
二上
第八单元
相处
《狐假虎威》
灯笼的折法
《狐狸分奶酪》
《纸船和风筝》
《风娃娃》
快乐读书吧:《称赞》
分角初次尝试演故事;继续学习分
角朗读与试着不出声默读;根据提
卷腹动作示(地点变化)讲故事。
二下
第七单元
改变
《大象的耳朵》
《蜘蛛开店》
《青蛙卖泥塘》
《小毛虫》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利用多
种方法复述课文(借助提示讲故
事);分角演故事。
第二学段
三上
第三单元
童话世界
《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一定会很好》
书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交流平台:童话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还能获得
启示。
快乐读书吧: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
话,写童话。
四下
第八单元
童话人物
《宝葫芦的秘密》
《巨人的花园》
*《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交流平台:感受童话的奇思妙想及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
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童话。
专题单元承载的语文要素的落实,还要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新课程标准对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有更高的期待: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策略
(一)以“演”“讲”为主的第一学段童话学习策略
1•“演”:这里指表演
低段学习目标是“对童话感兴趣”。针对低段的童话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无难点,通过独立阅读都能读懂。他们感兴趣的是童话中人物的形象,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替代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好动、易于模仿、乐于表现,所以让他们走进故事“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读,只是旁观者,而“演”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在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方面的需求。
例如,二下《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目标定位是分角演故事。以填空的方法梳理好主要内容后,让学生分角演童话。先讨论交流演好童话的秘诀:分好角、熟记故事内容、配上动作和表情、模仿语气;再以第一个情节“老牛来买泥塘”为例,师生先合作排练,然后展示,最后评价。接着,学生小
组合作自主排练“野鸭来买泥塘”情节。对比这两个情节,发现结构上的相似点:吆喝一谁来了一提意见一走了一改造泥塘。最后,利用这一反复结构,让学生选择略写部分中的一种动物,小组内进行合作创编表演。
以“演”促读:为“演”好故事,得熟悉故事内容,扫清字词障碍,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表演的基础。熟记故事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朗读、默读相互交替的过程,也是分角读的过程。
以“演”促思:为“演”得逼真,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琢磨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说话时的语气与神态,文本语言内化后,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把握住了情感基调,促进了思维的成长。
以“演”育人: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读背说演等方式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发挥自主权,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精神相遇的愉悦,以及心灵成长的幸福。同时,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进一步落实了素养。
2•“讲”:这里是指复述故事
二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童话作为故事类文体,保持了口语的特点,对发展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有积极作用。学习复述可从童话入手,借助提示学习复述的技巧。另外,有些童话故
事角之间对话比较少,需要大量补充角的语言与动作,就不太适合当堂“演”,如《风娃娃》《小毛虫》等,此时“讲”却是最好的学习策略。
诀窍1——借思维导图记大纲。新教材编写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凸显,语文要素明晰,这在课后习题的编写中尤为突出。下面是二年级童
新镖翟教摩2020耳第23期
话单元课后习题中对讲故事方法的具体指导,主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分享了记故事主要线索的方法。
®根据下血的提示讲讲这个故
■风娃娃来到m野。
风娃娃来到河边.
■风娃娃来到广场.
二上《风娃娃》
根据地点变化讲故事
®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
婀蛛
..................
:............[
mdi^*卖袜子....
卖”罩卖围巾•蜗蚣
婴儿补钙
河马长颈鹿
二下《蜘蛛开店》
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G)小毛虫经历了哪叫变化?画出相关语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每个人都仔自己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
iiOn*.
茧0蝴蝶夕
万枣万物都令白己的规律。
二下《小毛虫》
根据变化过程讲故事
图1
这些提示就是复述内容的一个个支架,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的重要脉络,同时也为学生传递了有条不紊记故事关键内容的诀窍。
诀窍2——用肢体语言传神采。在讲完整重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还要学习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当一个童话故事里有多个角时,巧用不同的嗓音代表不同的角,例如,
《大象的耳朵》中大象粗声粗气、小兔子明亮纤细、小羊语气温柔……这样比较有区分度;如果多角都用同一个声音,就会让故事显得枯燥乏味。除了变化语气语调,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配上夸张的动作神态等,使故事“活”起来。如《蜘蛛开店》,如何表现“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难织”?除了张大嘴巴,还要加上两只左右打开的手,这样听故事的人才能直观地体会到河马嘴巴之大,围巾之难织。
诀窍3—
—串故事情节讲完整。小学第一学段的不少童话故事,其情节内容上常采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在“讲”具有反复结构特点的童话时,可采用“举一反三”式,重点指导“讲”好第一个情节故事,后面相似的情节故事,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模仿着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操练“讲”好一个情节,掌握讲故事的技巧,再分工合作串讲故事,最后每个人都能回家给亲人讲完整的故事。
(二)以“探”“创”为主的第二学段童话学习策略
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再现性逐渐向创造性过渡。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对身边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探究欲,能发现一些普遍性的规律。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与量的变化,既掌握了一些学习童话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段落篇章概念。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领悟童话特点、体会人物形象成为必然。
1.“探”
这里是指“探究”,触摸童话的灵魂—
—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幻想、虚构是童话本质的特点,学习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真实、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要引导学生感受并交流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三年级上学期,重在感受童话想象的神奇;四年级下学期,重在体会童话塑造的人物形象。
探内容,特别是科学童话中蕴含的科学小知识;探写法,如发现童话文体较为常见的表达特点:大胆的想象、拟人化、反复的结构、幻想与夸张的手法;探对童话人物的评价,例如,在学习《一块奶酪》时,让学生“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以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为例,探究童话的表达特点及意蕴。
(1)画思维导图,了解故事大意。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种子一高大的树一手推车一椅子一木地板)
(2)话“变”与“不变”,探写法及寓意。
师生合作朗读,交流:在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在变、帮助他的人在变……)
在这段历程中,什么没有变化呢?
(每一次想法后面都有“那一定会很好”、美好愿望
课例研究KELIYANJIU
都实现了、类似反复的情节结构)
比较4处带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你发现还有什么没有变?
(乐观的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
2.“创”
这里是指创作,即编童话。如三上第三单元习作选择时间、地点和主人公,构思事情,发挥想象写一个童话故事;有时是“模仿”,即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模仿创作一个类似情节或故事;有时是“续编”,续编后面的故事情节或结局;有时是想象补白,例如,《巨人的花园》课后习题是“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境写下来”;有时是“改写”,例如,四下第八单元是“故事新编”,对熟悉的童话故事改变其故事情节或故事结局,创编新故事。
科目一全真模拟考试第二学段,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实际情况,大胆地尽情展开想象。例如,改写故事结尾,更改人物角,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写童话,配音乐、图像来学习,写书评,给童话配插图,做游戏,写童话日记等。
以三上9*《那一定会很好》为例,展开想象,新编童话。
续写故事结局—
—阳台上的木地板,风吹日晒、雨淋冰冻,肌肉渐渐腐烂,肋骨也断裂了几根,已是风烛残年。如果此时故事还没完,接下来会怎样呢?请发挥想象,给故事编个合适的结局。(如变成柴火温暖他人、变成木炭烧烤、变成纸张书写故事……)
改写故事情节—
结合课文结尾“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如果真的又变成了一棵树,它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请大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改编故事。对此,学生可以先画思维导图,再进行改编。
更换人物角—
—课文中的一粒种子,是一棵大树的种子,长大后适合做各种木制品。那如果这粒种子,是一棵枇杷种子,或是一粒豆子呢?或是别的种子呢,它又会有怎样一段奇妙的历程呢?
(三)以“1+X”模式勾连童话单元课内外阅读策略
童话专题单元的学习,无论是在低段还是中段,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本单元学习的全部,应该采用“I+X”阅读策略。“1”是本单元的教材童话学习内容,这是基础;“X”是与“1”在主题或内容或结构形式等方面有关联的课外童话故事。“1+X”阅读策略,勾连了课内与课外的童话学习,巩固了童话专题单元的学习目标与能力发展,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与阅读量,可以培养学生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下面,笔者以三上第3单元童话专题单元为例,解说“1+X”阅读策略的实施。
目标定位:借助童话故事“反复结构”这一特点,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学习“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至九自然段,填写思维导图,发现反复结构的特点。
勾连阅读“X”:文阅读。勾连本单元童话《那一定会很好》,小组合作寻“反复”的情节,绘制思维导图。勾连《蜘蛛开店》(二下),比较发现反复的两种不同方式一“并列式”和“递进式”。自主勾连课内外的其他童话:回忆自己阅读过的具有反复结构特点的课内或课外童话中的情节,如《小蝌蚪妈妈》中错认妈妈的情节,《青蛙卖泥塘》中卖不成功的情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为帮助很多动物硬撑不倒的情节,<白雪公主》中恶毒王后几次问魔镜的情节,等等,发现反复结构在童话情节安排的普遍性。
集体建构1:提炼归纳童话反复结构的表达特点。然后合作探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给某个童话设计几个反复结构的情节,由读到写,水到渠成。
集体建构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其中有哪些童话故事情节也采用了反复的结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所得。
五、结语
以上三种学习策略是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真实学情,结合单元承载的学习任务,统筹安排学习活动,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勾连课内课外的学习内容,突显了童话文体特点,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原则,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童话专题单元的学习,有别于非专题单元的单篇童话的学习,前者的
单元语文要素更集中,童话学习成长体系更清晰,系统性更强,逻辑联系更紧密。
参考文献
[1]张庆春.对小学不同学段童话教学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