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范文
范文一:
神奇的汽车
我想发明一辆汽车,这辆汽车除了可以在陆地上跑之外,还有上天下海和穿越的功能。
如果你在马路上堵车了,你就按一下“天空模式”按钮,汽车车身两侧就会出现一对隐形机翼,只要踩一下油门,汽车就能飞起来。
假如你想到海底去玩,你就选用大海模式,汽车就会重新组装。在10秒内,它就会带你潜入海底,你就可以见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在海底你不会遭受鲨鱼等海洋生物的攻击,因为这辆汽车到海底后,就会马上隐身,海洋生物根本感受不到你的存在,这样既不会破坏海底世界原有的平静,你又可以自由遨游于海底世界。
这辆汽车的穿越功能就相当于科幻故事里的时空穿梭机,你想去什么时代它就能带你去什么时代。这个功能唯一的缺点就是你穿越到想去的时空之后,只能做一个隐形人,这是为了避免扰乱时空秩序。
另外,汽车仪表盘上还有一些多功能按钮:黄按钮能给你提供你想要的食物,蓝按钮可以将汽车变成一座小房子,黑按钮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生活用品……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觉得这种汽车非常神奇呢?我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让我的想象变成现实!
名师点评:小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向我们介绍了神奇的汽车,条理清晰;其中略写了“上天”功能和按钮的作用,详写了“下海”和“穿越”功能,详略得当。小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的汽车的功能都比较新奇。另外,结尾抒发把想象变成现实的决心,升华了主题。
范文二:
电子书包
我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时常感到肩膀酸痛。我想发明一款电子书包,以后上学背上它就再也不会有这种困扰了!
这款电子书包可以自主变换颜和形状,在贴着人背部的那一面有一个电子显示屏,但背着它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这款电子书包既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它可以像钱包那样小巧,放在兜口袋随身携带,也可以像登山包一样大,装下很多东西,却仍然非常轻。
这款电子书包将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它不但可以储存所有课本,还可以储存我们的作业。老师会把当天的作业发送到你的电子书包上,以免你忘记写作业。当你回到家取下书包时,书包会发出“主人,该写作业了”的提醒,并且电子显示屏会自动亮屏,显示出你当天需要完成的作业。作业完成后,把作业本放进书包,点击显示屏上的批改按钮,它还会帮你把错了的生字圈起来,提示你修改。如果你想听写,但没人帮你,怎么办?没关系,电子书包帮你念。作业做完了,电子书包还能为你打开一个课外小天地,用做游戏的方式帮你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电子书包很神奇呢?别急,它还有其他不可思议的功能呢。电子书包不怕摔,也不怕脏。如果不小心摔了,电子防震系统会保护它;脏了,擦擦就好了。
这就是我想发明的电子书包,你是不是也很想要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拥有这样一款电子书包。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设计了一款可变大变小的、轻盈的书包,很好地解决了书包过重的问题。小作者以流畅的语言,有条理地描绘出了电子书包的蓝图,把书包的整体特点、功能都介绍得很清楚。
范文三:
环保垃圾箱
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乱扔的果皮、塑料袋等垃圾,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街道的美观,所以我想发明一种小巧玲珑、对美化环境有极大帮助的“环保垃圾箱”。
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蘑菇形、青蛙形、兔子形等。它的箱体上还设计了动物、植物、卡通人物等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能动。
这种垃圾箱不但外形美观,环保功能还很强大,它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它的身上有感应垃
圾的系统,只要地面出现垃圾,它就能快速移到垃圾旁,“嘀”的一声,将垃圾吸入它的“肚子”里。垃圾在它“肚子”里会被自动分类并加工处理,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它会将塑料等不易降解的垃圾,通过体内的气体转化装置转化成氧气排到大气中。它会将各种纸制品的垃圾净化,通过体内的纸张转换器制成新的纸张。它会将含有污染土壤的化学成分的垃圾,如电池,通过体内的再生机制加工成新的产品,和新纸张一起投放到附近的“回收站”,由工作人员定期来取走,供人们再次使用。它还能通过体内的养料制作机,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浇洒在绿化带上。
有了这种环保垃圾箱,人们再也不用为垃圾烦恼了。看,我们生活的地方到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
名师点评:小作者从现实环境问题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外形美观、环保功能强大的环保垃圾箱。习作叙述有条理,对垃圾箱“变废为宝”的功能按不同垃圾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描写,语句通顺,想象大胆,展现了小作者对环保的重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顾历史,我们得到的启迪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协作,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中共中央委员杨洁篪
世界离不开我们,因为我们比较先进。
——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电子版合作共赢
科技与人,终将握手言和,像一对阴阳鱼,水融。赫尔曼·黑塞曾说,“在一切对立与矛盾都告消融之处,即是涅槃。”
人类擅长惊恐。从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克斯坦》腐尸烂肉的重生,到如今“人类正在被人工智能这一新物种赶尽杀绝”的谣言,我们面对新兴科技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异己排外的。本能地,我们认为自己被侵占了生存空间;本能地,曾经的西班牙皇室贵妇勒令把火车车头全部卸掉,换成马拉车厢。
这种惊恐并非没有缘由。科技确实曾挤占我们的生活空间。伦敦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被迫下岗,赈济站门前常常队如长龙。但从另一面看,人类主观意识也曾侵占了不少科技发展的空间。自不必提前启蒙运动时代多少支持格物致知的勇士用肉体浸着火光,中国明清二代闭上眼睛做翰墨文章,任由万里疆域上的科技之火苗在贫病交加中奄奄一息。
黑与白的平衡点,握手言和的契机,究竟在哪里?
是每个人都伸出手来,不沦陷在“高翻会计全部下岗”的恐慌中,而是理解科技,了解科技。前些日,外国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构建人工心脏并尝试植入患者体内的经历被拍成科教片上映,许多我身边的人纷纷皱起眉头。试问科技若没有受众,从不被理解,它又怎么可能使众人获益?别皱着眉,深吸一口气,在心中诵读几遍郭沫若的《天狗》。
是各国家与社会组织联手共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互联网的报告中曾说,中国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与人类产生巨大分歧,甚至对人类造成危害,很大程度上还是
人心不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我们耳熟能详的“基因武器”,“核战场”,表面看都是科技之过,实则哪件不是“人祸”?面对科技,只有把我们整个视为“本是同根生”的命运共同体,伸出一只共同的友善之手,科技才会友善地俯首贴耳。若各怀异心,各自对这只巨犬上下其手肆意妄为,它可是会咬人的。
人类与科技的握手言和,是历史每一步发展的必然。消除偏见,理性认识,上下一心,以爱互感,这两只手就必然能有力相握,肌肤相亲。毕竟,不论人类还是科技,都是自然之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本题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强调:坚
持多边主义,加强全球协作,创造美 好生活;第二句强调:用先进的知识和科技力量改变世界,美化世界;第三句强调:要联系,沟通,交流;要博爱,体恤,互助。因为人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死生祸福、喜怒哀乐都紧紧相连。考生要结合两句或三句话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
①力争先进,合作共赢;②先进不忘协作,个体更赖整体;③实力催生自信,博爱创造美好;④自信担当,互爱互助,和谐美好。
可用素材:
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
香港黄大仙庙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2.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   
3.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剩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中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鱼效应.   
4.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   
5.台湾广告界有句名言:与其被国际化,不如去国际化。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有一年世界原油价格大涨,哈默的对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都略有增加,惟独哈默石油输出量明显减少,这让许
多人非常不解。黑人记者杰西克〃库思千方百计到了哈默,就这个问题请教他。哈默说了一段让他终生难忘的话:“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总想在竞争中出人头地的人如果知道,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和大度,却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他一定会后悔不迭。关照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的路。”
6.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聪明的人不但要积极与伙伴合作,也要勇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并从中获益。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共赢。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管仲和鲍叔牙、张辽和乐进等事例。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原载《武汉晨报》,作者:赵顺清)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这也是一种悲哀
  当幼儿园里的孩子画出一张张大同小异的图画时,当路边的花草被人为地裁剪成整齐划一的模样时,当课堂的即兴演讲变成单一的陈词滥调时,我深深感叹:盲目纠偏,追求统一,也是一种悲哀。
  不要说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画和课本上一样的图画,那是创造力的翅膀被生生折断的脆响;
不要说精心修饰的花草美观典雅,那是自然的个性被残忍抹杀的呻吟。柏拉图曾说:“人是蝼蚁般的身体,金子般的心。”人之外表本来同等渺小,但脑海中自由生长的思想和个性的枝条却能织出各不相同的森林;思想的差异、鲜明的偏向与个性原本就是人性最宝贵的闪光点,我们又如何能暴戾地挖去那长在思想边缘的树苗?
  诚然, 全面而无偏科的发展,的确是人的成长之道,但古往今来的大家,走的往往是常人不屑的旁门小道,追求的是“术业有专攻”。郎朗从小便是数理课堂的逃亡者,但他脑中那棵与音乐相承的小苗,却得到了父母的包容与理解,从而茁壮成长。那双握不住笔写不好字的手,居然流淌出一首又一首优美的钢琴曲,让世人领略到了钢琴的魅力。
  倘若郎朗的父母盲目纠偏,挖去了那株长在边缘的“偏苗”,那么郎朗也可能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殉葬品,那将是他一生的悲哀。
  张晓风曾说:“我曾手植一株自己,长在山的岩缝里。”韩寒标新立异,以自己的个性行文赢得如潮的好评;乔布斯荒弃学业却让苹果文化风靡全球……个性的彰显飞扬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思想碰撞的火花更推动了社会的前行。八股文压制个性,范进中举的闹剧何其悲哀;清朝钳制思想,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祸及生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此浅薄可笑。盲目纠偏,盲目裁剪,万物长成一个样,这是社会的悲哀,
也是时代的悲哀。
  花鸟虫鱼,请交给烂漫孩童去想象,世界应作一方梦的沃土,让孩子乘着梦想去勇敢创造;日月星光,请交给寒窗士人去细数,这是时代的气度,文明渴求新颖思想的养料;学海无涯,请交给莘莘学子去横渡,脑中长偏的树苗也能织成怡人的绿阴。
世界不需要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社会不需要呆板机械的书生,请给我一片庄子的“广莫之野”,请让我远离那千人一面的悲哀,让我自由生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目。解答这类作文题目,首先要观察漫画中的图画和文字,然后概括漫画内容,联系现实分析其寓意,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本题中,漫画的内容是一个青年模样的人脑海里(脑部横截面)长了一棵小树苗。由于小树苗长得太偏,有个戴眼镜的人(年纪稍大,可能是教育者、家长,也可能是公司管理者、部门领导,也可能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手拿铁铲,声称:“长得太偏,必须挖掉。”
读懂这幅漫画,关键是理解小树苗代表什么。理解漫画和文字说明,再联系目前我国社会
现实、教育现状,小树苗代表的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这个思想、观念有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偏激、有些新异、有些非主流。但有人一定要挖掉这棵小树苗。由是反思社会、教育,存在着某种模式化、单一化、趋同化的弊端,不利于社会的创新和进步等。
面对这些“长偏的树苗”,正确的做法是:或者给予尊重、认可、支持,或者适当引导、教育、扶正,但是绝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将它铲除、挖掉,这是扼杀个性、排斥创新的行为,值得教育者、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去反思。
立意:长得“偏”也可能成材 
长得偏点有何妨?
兼容并蓄是大智
教育不该“模式化”
思维不应单一,求同还需存异
素材:1、百家争鸣:不仅是孔子(儒家),老子(道家),墨子(墨家),法家(韩非子)可以纵横捭阖,各持己见,杨朱、惠子、鬼谷子等影响相对较小的哲学家,也有自己的声音。
2、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
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于是便出现了11位教授联名发表了给新任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3、北京大学与校长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校训,观点激进、信仰革命的陈独秀、李大钊,拖着长辫子的满清遗老辜鸿铭、“怪才”黄侃,都可以在北大开坛讲座。
4、陈寅恪的碑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去世两周年,研究院师生设立纪念碑,陈寅恪先生撰写碑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化作了一代代清华学人的精神风骨。
5、《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结构:开头用类比引出论点“盲目纠偏也是一种悲哀。”,提出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问题,从表面现象探究出实质,引用名句和名人的例子如郎朗的素材,论证“盲目纠偏,也是一种
悲哀”;接着正反对比,强化论点,论证个性发展对事业成功的作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联系社会,联系自我,要自由发展,远离千人一面的悲哀。
【点睛】
漫画类作文的审题方法:
1、漫画作文也属于材料作文。只不过提供的材料不是文字,而是画面。看漫画作文与文字材料作文在写法上基本一致。在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由此引申论证,不宜脱离画面内容(漫画上的人物和漫画标题“长得太偏,必须挖掉”)。比如“谈个性”,一定是比较偏、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性格或者思维,而不是泛泛而谈人的个性。
2、认真读懂画面。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旁白以及相关文字,兼顾画面的几个组成部分,准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寓意。特别注意漫画标题,或有画龙点睛之效。比如漫画《长得太偏,必须挖掉》中,挖树者表情凶恶,动作丑陋,语气生硬,气势汹汹,给人一种反面形象的感觉,而被挖者五官端正,给人一种无辜者(受害者)的感觉。
3、特别注意标题。它一般是漫画的点睛之笔,也可能是你写作时要把握的中心。
4 、联系社会生活。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钱七虎如是说。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的结尾如此写到。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继承和创新从来都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一次创新都有“拿来”的影子,每一次“拿来”都可能孕育出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人类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无穷的科研,无数的创新,都和前人有关。所以继承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继承前人的成果不肯创新,而丢了发展的机会。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中说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
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那个年代的人们,曾抱着孔夫子、抱着封建主义不肯撒手,不愿接受外来文化,觉得那便是爱国,那便是气节。可笑的是危亡之际,生存和毁灭就在眼前,我们还抱残守缺,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万千泥潭中翻滚、挣扎,我们终于走了“拿来”的道路,以所“拿来的”打造出新的天地,探索出了一条复兴之路。历史仍刻骨铭心,今日我们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文化如此,科技也如此。
任正非表示:“我从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如果文化和科技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难道回到原始社会从头再来吗?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适合创新的就拿来:互联网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马云拿过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支付宝,这就是创新;你研发了手机,我拿过来搞移动支付,他拿过来搞QQ、,这也是创新。总不能说我研发了、QQ,但是我得等研发出自己的手机再装上去,而且我还不允许别人装。互联网是全球共享,QQ、支付宝也应是全球共享,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创新不可停止,“新”已是必然,但“新”的基础是前人的成果,只有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造就“新”,人类创新永远是可持续发展的。
钱七虎曾言:“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好像钱七
虎只主张创新,反对继承?差矣!互联网是前人的成果,但在此基础上创建支付宝却是前人未走过的路;手机是前人的成果,但利用手机搞移动支付、搞QQ、也是前人未走过的路。钱七虎只是强调站在前人的终点继续探索,而不是重复前人、故步不前。
先继承,再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只有如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世界才会欣欣向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要全面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根据对材料内容和含义的理解进行立意行文。
【审题】
题干一共给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钱七虎的一句话——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这句话中“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指“创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前进就要创新,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第二则材料是华为老总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科学技术是创新,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不支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要借鉴前人以及他人的经验,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创新出的科学技术要共享。第三则材料是鲁迅在其著名杂文名篇《拿来主义》结尾写的一句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成为新人”“成为新文艺”是创新,而这种创新要先去“拿来”,也是在说创新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有借鉴才有创新。三则材料共同关涉一个重要话题“创新”。所以具体作文时,立意应围绕“创新”,同时也可兼顾“继承”“吸纳”“借鉴”“发展”“开放”等。考生可以谈创新的价值意义,可谈如何做到创新,可谈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吸纳的关系,也可谈在创新中不能自我封闭而应开放包容等。考生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将话题具体化,做到言之有物。
立意: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立意:
1.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2.没有继承,何来创新?
3.发展需借鉴,创新需包容。
4.学创结合,方能前进。
5.以借鉴为基,以创新为石。
6.创新不舍继承,成果不忘共享。
7.展创新之美,走共赢之路。
8.接他木之枝,结新生之果。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继承与创新”。接着,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然后,文章的主题部分,采用递进进式结构,先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然后指出如何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并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整做到收尾呼应,结构紧
凑,思路清晰。
素材:
1.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罗丹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
2. 王安电脑的破产(不懂创新导致失败)
王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速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而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情况,仍然坚持生产老产品而不创新,导致
销路越来越窄,许多老客户也相继离去,到了19927月,作为公司继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儿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上签了字。
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
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
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七夕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3.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4.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
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5.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6. 经验是宝贵的,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用多少培训,很快就能适应岗位要求,这样会为公司节约很多培训经费,减少生产经营的成本,同样的情况下创造更多利润。但过分依
赖经验,难免令人产生惰性,导致思维僵化、固步自封,不利于科技创新。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过去的经验很可能就是现在失败的陷阱。从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看,一个人的成功,仅靠经验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从哲学上看,经验具有两面性,对于某些事物太熟悉或过于了解,有时并不一定是优势,往往会因过度依赖经验而忽视吸取新的工作方法。
在世界上,最难的并不是创造经验,而是适时看到经验的局限,进而摆脱经验对于头脑的束缚。没有经验的职业新手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创新方面不会犹豫不决,更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充满好奇和刺激,这种陌生却往往蕴含着成功的机遇,激发着创新的力量。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就像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就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没有这样那样的框框和清规戒律,容易产生新的理念,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
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
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今天,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征程在我们脚下展开,更需要弘扬劳动的精神价值、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以拼搏延续传统、以奋斗开创明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劳动是推动人类前行的根本动力,而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对“劳动”这个神圣的词汇进行再赋能、再定位,这又是很多青年需要思考的问题。
历史证明,每一次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必然是发轫于劳动升级的一步一履。全世界从信息工业革命开始了方兴未艾的产业升级,推动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深层次革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正在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这也使得智慧劳动的概念更加重要。智慧劳动的出发点是助推经济发展,而落脚点是以新业态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智慧劳动,是对当前新科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一种集大成式的对接方式。现在,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智慧劳动力,都面临着从“弯道超车”转成“换道超车”的语境。此时,见势早、动作快,才能拔得发展“头筹”。当前,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蓄势跨越的关键时刻,青年们就更当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责任感,争做智慧劳动的生力军,就此打开未来人生的新图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目前,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但是距离系统化的智慧劳动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基于此,青年朋友们在智慧劳动中,就更需对标国际技术标准和产业动向,去要空间、要动力、要质量。唯有主动搏击、创新制胜,舍此别无他途。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不囿于过去、不止于当下,眼光大胆向前看,认准目标就实干。硅衬底LED,技术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具有“世界级技术”的成果,它打破了日美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主导这个项目的南昌大学科研团队中,很多都是年轻的80后科技工作者。佼佼者的脚步,为我们明确了追逐智慧劳动的路径。
进入新时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智慧劳动者以共同的起跑线和重大机遇,在这个
武汉社保局
过程中,我们青年当展现出新动力、新活力,这也应该是我们必须拥有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好作文,无外乎是审好题,立好意,搭好架,选好材,用好文。那么首先我们先从审题立意着手,抓住几个关键词:干活,劳动,新时代,智力创造,智慧,必修课程,培养全面的人。第一则材料里抓住“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还要懂得实践,不能只谈理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第二则材料抓住“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二,根据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劳动不仅仅是到田间参加体力劳动,又要融合我们的智慧科技,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只是盲目仿照的实干,还要有创造性的实干,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第三,这两点必须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参考立意:
1、“劳动”的时代意义
2、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3、体力劳动与智慧劳动
华师附中番禺学校4、全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劳动”
素材积累:
1. 在每个时代,社会的发展都会赋予“劳动”特殊的形式和含义。如今是一个科技的时代,人的劳动在科技创造上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人的劳动价值实现更大化。
2、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确立“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倾举国之力,致力于科技项目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出来的高铁技术、航天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等,带来的生产力、影响力、威慑力及其效益十分惊人,“两弹一星”、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嫦娥工程、国产大客机C919、“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国产航母、墨子号、可燃冰开采、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海水稻”......这些凝结着劳动与智慧的科技产品,不正是新时代赋予“劳动”新的价值和意义么。
3、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机器代替人工的时代,人的劳动更显得珍贵。在我们身边,
总有那么一人,他们几乎全年无休,整日东奔西跑;他们牵挂行业走势,压力大,比杜甫更忙......丁磊创立网易之后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养殖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跨界劳模;雷军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者,只是期待人生还能够更折腾一些;王雪红创立HTC,通过代工手机转型成功......他们的辛劳为他们冠上“劳模”“创造者”的称号。他们并非生来就是一名成功者,只是更加艰辛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要义。
参考结构:本文可写成议论文。开头先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历来重视“智”“德”,被忽视的往往是“劳”,随着时代发展,“劳动”的重要性被提上了议事议程。接着写“劳动”在不同时代的意义。古时候轻视体力劳动者,读书人被认为是上层人物,那是当时的时代所决定的;如今仍然有人轻视体力劳动;而材料中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做法很可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可居徐霞客等人的例子。再写当今时代“劳动”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体力劳动,引出“智慧劳动”的概念。举例说明什么是“智慧劳动”,比如那些科技工作。最后再强调二者相辅相成,“智慧劳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呼唤重视“劳动”,重视“实践”和“智慧”。
【点睛】
事实材料这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
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评论的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而且角度要小,切合材料,不要扣上大帽子。3、要有说理性。定要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这两种表情与“城市”,“美好生活”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人们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把传统丢了,即使外表再怎么富丽堂皇,充其量也就是一具“空壳”罢了。传统文化使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充实,富有内涵。
现代科技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水平,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是人们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没有现代科技,我们将永远地“跑”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终点。现代科技使我们的城市,生活更便捷,舒适。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同时在世博会上展现了他们的魅力,但在我看来,他们并不完全独立,他们相互依存才使彼此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现代科学。古代若没有“丝绸之路”,那东西方的文化就无法得以传播:没有传教士,“东学西渐”也就不可能产生,也更不会有《马可波罗历险记》的流行。可见科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很重要的意义。再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它不可能不受时代的影响。现在进入21世纪,京剧的“盛唐”时期过去了,也与就是因为人们对传统“落后”的京剧失去兴趣,而可能要想其焕然新生,就必须有现代科技的辅助。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能使现代科技更加迅速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是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其载体的,现代科技使一个很空的东西。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其研究对象,有则么能体
现科技的先进?
本届世博会中,中国馆那用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让繁华市井生活的传世名作中的人物“活”了起来,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北宋汴京城;日本馆的智能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出了优美动听的《茉莉花》。这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两种表情”的交相辉映,而谁又能说清这两者哪个更重要?
实际一项新科技的诞生就意味着另一项科技成为了传统,传统与现代就如唇亡齿寒一般紧密相连,因此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必须相互扶持相互交融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世博会中的两种表情也正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这样的表情才是最美,最活跃的表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提示: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3)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4)“失写症”当警惕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教育界有一个概念最为国人关注,并持续引发思考和热议,这就是“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
此,中国教育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表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或感悟,你认为哪一核心素养最为重要,阐述你的观点、理由、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写作的指向,不能超出其范畴,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腹有人文气自华
人文,是生长在雪山崖边的一株雪莲,又是夜空中的璀璨繁星,光芒万丈,被人们信仰着。人文也曾一时被抛弃过,也曾一度失去锋芒,但它终成时光的中流砥柱,一点点迸发出它的光彩,一直影响到。
人文,很抽象的字眼,它却是中华民族沉淀了千年的底蕴。人文是一种涵养,一种力量,时时刻刻激励着人心,更能直观地传递真情。古有卓文君一曲《白头吟》换回司马相如的真心,更有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道尽对后主刘禅的千叮万嘱。正是人文绽放出璀璨光华,便有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代,直击人心;便有了余秋雨先生为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的艰苦之旅。他们身上总有一种超然的气质,令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都富含
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他们超凡脱俗,气宇轩昂。
人文的传承,在历史的转盘中进行接替,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人文。它在我们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湮灭的影响,我也深受其影响,从横撇竖折到一个个成形汉字,从通俗易懂的唐诗宋词到晦涩难懂的三坟五典,如枝在林,如雨入湖。我羡慕舞台上那披着三千青丝,着一袭长裙的少女武亦姝,人文积淀在她的身上产生超凡脱俗的人文气质,她拥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淀,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成为了火爆的文化节目?因为人们听到了传统文化的呼唤,人文精神感染了每位观众,让每位观众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
然而,不论是“焚书坑儒”还是“”,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伤害。这种负面影响直至今日,还让不少国人对人文的学习不以为然。试问,四书五经在我们这几代有多少人还能背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又有多少人还懂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之刍狗”这句话又被多少人歪解?有些人认为,积淀人文还不如储蓄金钱,于是只过着三点一线般流水线式的单调生活而似乎失去了灵魂。孰不知,人文底蕴是我们应有的精气神,是民族魂,是我们应当继承、弘扬、传承的至宝。
爱默生有言:“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
的东西。”人文底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给我们精神力量。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网上总是流传着某某小学毕业成为上市公司CE0,又或是某某名人小时候成绩极差等等也有了大成就的例子,这都是从物质财富角度说的,不是从人文角度说的。这其实是重物质轻人文的典型表现,是重富翁轻大师的典型表现。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他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都有一种超然的气质,处处都体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文内涵。
人文底蕴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积淀人文知识,要时刻怀有一种人文情怀。只有真正做到胸藏人文,腹有人文,才会超然物外,滋润人生。
亲爱的同学,请放下手中的网络游戏,拿起人文名著来丰富自己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核心素养”,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或感悟,认为哪一核心素养最为重要,阐述观点、理由、认识和思考。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借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炉,提出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功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的变化。需要明确选取的核心素养,然后立意创作。本题从六个角度立意:
1)人文底蕴:人文是人生的根柢。“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的医生心目中只有细菌和病毒,而没有病人;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心目中只有水泥和钢材,而没有居民;如果我们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心目中只有分子、原子、电子,而没有想到如何把自己的发明用来造福人类,那么,世界的真善美何在?(2)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勇于维护真理,反对权威、独断、虚伪、谬误和迷信。(3)学会学习: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国家需要懂得如何学习的公民,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辨别、组织和使用一切学习资源。(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近几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青少年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案,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病态人格的特征。(5)责任担当:铁肩担道义,任重而弘毅。从本质上揭示,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扛起了责任,就是扛起了信念,扛起了生
命的价值。(6)实践创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翻开人类历史长卷,多少伟大的实践者正是通过点燃创新一一这盏明灯而达到成功彼岸的。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王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致华美的睡袍,他感到非常开心。回家后他迫不及待地穿上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要体验穿新衣的快乐。可是,很快他就快乐不起来了,家里的旧式家具、污糟地板以及各种陈设在新袍子的衬托
下显得十分不和谐。他再没有心思去感受袍子的舒适和华贵,而是赶紧把家里的陈设都换成新的,以求跟新袍子相匹配。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精神富有,雅舍存焉
谢冕说:“富有的是精神。”梁实秋亦有言:“有一日酸甜苦辣,有一日的雅舍。”斯言如是。倘若精神盈满身躯,又何必如狄德罗般因新衣而将旧物旧具代之以崭新陈设,徒费周章呢?精神若时常拂拭,便何愁雅舍不存?
衣着得体,新衣添彩,本无可厚非。这本身使人精神毕显,气质优雅。但如狄德罗般过于重视外在物质的匹配,而忽略了衣服所给予人的精神享受与审美特质,丢弃了舒适又“千金散尽”,真可谓买椟还珠之举。
构筑雅舍乃一摒弃外物干扰、精神深潜之旅。
杨绛有言:“人能凝练成一颗石子,深潜水底,只知身在水中,不知水流。”她在《隐身衣》中,写自己与钱钟书最向往的是“清净地”,免去“人情扰攘”。是的,杨钱二人做到了——四面素白墙,满徒大书柜,不浪掷时间于交游,不行役于外物,但求思接千里,视通万古,
追求雅舍之间“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好。
构筑雅舍乃一享受生活美趣、精神高居之旅。
魏晋文人普遍有好竹之癖,在山阴道上,曲水流觞,金谷宴集,兰亭修禊。竹林凌空而起,笔直向上,追慕光明;竹林七贤亦以慧眼察竹之美,精神巨人们略去天下扰攘,像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大道帖》两笔三笔,很有竹之清简品格的。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精神品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不循常规剑走偏锋,却不可失去对生活之美的体悟和精神上的自得其乐。
然而,今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真正的雅舍似乎所剩无几,多的是华而不实的“狄德罗式”房。他们过于看重物质装饰的富丽堂皇,无论是新婚大撒钱的交通路口,还是品牌服饰攀比的网络平台;无论是好冠盖征逐之交的“名利场之子”,还是作假贪图浮名的翟某人们,真的需要鲁迅用刀锋之语言唤醒,需要董桥以手中古朴雅致的玩物启发,更需要一品庄子的无用之用、老子的朝瞬不终?恰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有人却抬头看见月光。”此乃真精神,真富有!
春光,夏蝉,秋月,冬雪。
大漠孤烟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时至今日,亦有无数仁人志士构筑精神之雅舍,从湖北十堰的阅读节到四川广元的一片巴芋林,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亭”落地生花,一切恰如叶嘉莹所言的“让人心不死,织绵锦得成”。莲实有心应不死,千春犹待发华枝——美好聚拢,精神的风花雪月,雅舍尽得之。
村上春树有言:“每个人心灵都有一座屋宇,我们要把它安顿好。”构筑精神上的雅舍,抗拒傲慢的时间,接续文明的薪火,这样,即使出门就遇风摧雪虐又如何,心底有一座雅舍正“风雨不动安如山”呢。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题语料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作“配套效应”),主要内容是丹尼斯·狄德罗因华美的睡袍而开心,却因家里的旧式家具、陈设等与袍子不相衬而郁郁寡欢,于是赶紧把家里的陈设都换成新的,以求跟新袍子相匹配。这个故事反映出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的平衡的问题。考生要
做的是对此现象进行认识、思考和评价。考生不可以就材料说材料,就睡袍说睡袍,材料里的睡袍只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它代表社会人生中的人们渴望拥有的各种物品。            参考立意:1.从否定的角度分析立意:不被外物所役,迷失自己;内心和谐,何必在意外物;行有所止,心有所足;追求本心,不为外物迷惑;永不满足的欲望,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减少物欲,追求简单快乐,精神的充实;知足常乐当珍惜,莫为环境恼;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等。2.从肯定的角度分析立意:外因可以激励人更加努力,向上最终达到一种和谐——人与物的匹配(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匹配意识,激励自我完善;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改变自己走向和谐等;改变自我,促进和谐;勇于追求和创造,使生活/人生更和谐美好等。3.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立意:厘清实际,合适最佳;适用相合为正道,追求和谐之乐;正确看待配套效应,不要过分重视形式的匹配;既有更好/更高的追求,又要知足常乐;理性对待新事物,匹配的就接受,不匹配的勇于拒绝等。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仍须知新袍需配新陈设”。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唯才华匹优秀,方显卓越,华贵睡袍的到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便是优秀的降临,才疏学浅的人难与优秀相配,唯有努力奋斗后的才子志士才配得上优秀的“睡袍”;唯以新配新,方立民族之林,才人学士以优配优,富国强族更需以新配新,方致久久屹立,站于世界之巅;
唯时时相偕,方得勇立时代潮头,新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华美睡袍”频赠意外惊喜,若难以新配新,则恐难逃时代淘洗浪潮而随波逐流、日渐式微。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生在新时代,我们当接过时代接力棒,不断奋斗、进步;大到国运时潮,小到万物你我,匹配之道无处不在等。
【素材】
当改革开放春风满地,正是“华贵睡袍”披于华夏之时,中国选择了以新配新,倡导着新丝绸之路的共建,建立着全球互联互通的新秩序,共享着经济发展与文明交流,吾泱泱中华,蛟龙、北斗、嫦娥、墨子层出不穷,使中国立于民族之巅、世界之林。
当互联网横空出世,5G网络初来乍到,“华美睡袍”已悄然而至。时代的潮流召唤新的陈设,人工智能初出茅庐,物联互通小试牛刀。新兴的高新技术,诚以时时相配之力,撑起了新时代的梁柱,穿住了新时代的“华美睡袍”。
作家沈石溪强调自然和谐之美,放眼自然,新生物种的生息唤醒新的落的诞生;试看世界,新兴产业的出现带动新产业链的整体更新。当再次收到“精致华美的睡袍”时,莫忘可爱的狄德罗,且为新袍置配新陈设!
著以“重贤珍才”的刘备,当时局摇荡,他选择招贤纳士,广交豪杰,正是置备“新陈设”以配“
华贵睡袍”,终成一代明主。而拥有“开挂人生”的学神颜宁,用实力向优秀挥手,以勤奋向优秀致意,用才华与能力完美与优秀相配,成就不凡。古往今来,尽显才美者,多是以新陈设配新睡袍,以提升才华来成就优秀。
可以关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比如,国家的经济建设有了起,还要解决军事发展问题、公民素养问题、教育发展问题,经济特区搞好了,还要关注中西部发展问题等。
我们在拥有一件新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要不被购物冲动所裹挟,最好的抵御就是不接受那件“睡袍”。
守望一颗残星,或许能获得整片璀璨夜空;守望一汪春水,或许能阅览满园盎然;守望知足,或许能寻得心中的快乐。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这是刘禹锡先生长乐的人生。刘禹锡先生虽身居陋室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何尝不是知足常乐的体现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足,是一种心态。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简单,再简单一点,这就是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知足,意味着满足现状,不再追求,会对社会发展不利。但我所说的知足,不是意味着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而是在物质追求上不要计较太
多。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