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2006年5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May 2006第25卷第3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 ollege of Education V ol 125N o 13
繁华落尽是真纯
———秦观与纳兰性德的词的异同
尹 武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黑龙江鹤岗154107)
摘 要:作为婉约词的大家,秦观以其独到的成就为后人瞩目;纳兰性德用他的努力使词在经过元、明几百年沉寂后得到中兴。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的词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各有特。 关键词:秦观;纳兰性德;词的创作;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6)03-0084-02 收稿日期:2005-01-02
作者简介:尹武(1970-),男,黑龙江鹤岗人,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高级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婉约词用精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华彩纷呈,百卉竞妍,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在众多的婉约词人中,秦观以其独到的成就为后人瞩目;而纳兰性德以其卓尔不凡的才华,留下了一批凄丽感人的佳作,使经历元、明数百年后变得沉闷、单调的婉约词,在清代得到中兴。
同样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婉约词大家,都可以称作“古之伤心人”,他们词中都浸透着伤心的泪水。但二人的词的创作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将试着从身世、词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对这二人的词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力求通过分析使大家认识到他们的词在繁华落尽之后的那份自然纯真。
第一,不同的身世和境遇,使二人在词的创作上存在着异同。
前置后驱的优缺点秦观的青年时代主要过着游客和幕府的生活,他经常出入达官贵人之府,词作也多以应酬和艳情为主要内容,风格委婉缠绵。这期间他经常处在建功立业和宦海失意的矛盾之中,词作里流露出失落感伤的情绪。他的词由密丽的描写到清新的抒情,由大量铺叙到比兴交迭、寄托深微,感情真挚、心地明净,直追南唐境界。
后来因为受到新旧党之争的牵连,秦观被贬官外流,政治上的抱负已成为泡影,生活环境的凄凉,更加重了他柔弱性格中的感伤心理。这个时期他在创作上日趋成熟,艺术个性也越来越明显突出。词中充满了强烈真挚的感情和苦闷凄凉的感伤彩,他通常以清丽流畅的语言和细腻委婉的笔法,来表现
无所谓歌词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惨淡凄迷的意境,中间夹以寄托和感怀。
而纳兰性德身处清初康熙之朝,当时大乱已定,局势初稳,国力强盛,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气象;其父明珠深得康熙
宠信,权倾一朝,炙手可热;纳兰本人才华过人,能文能武,尤其是诗词的成就,使他年纪轻轻就极受康熙赏识,成为殿前一等侍卫,跟随皇驾;同时,他的才学还深为当时文人学士推崇。总之,他的一生可谓饱享繁华,才、望、权势无一缺乏。
但纳兰性德却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从现实纷繁中脱身而出,站在一个高远的境地去观察世事,去沉思、去把握,写下了许多痛彻肺腑,叫人读后恻然生哀的作品来。
尽管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词都能够带给人凄凉感伤的美。只不过秦观是因为一生颠沛流离,自然以笔墨抒落魄之愁恨,词中泪水盈盈,情调悲苦,与他的经历和个性气质都有关系。而纳兰性德却是处繁华写寂寞,具有高度忧郁气质、异常敏感的他,已从当时的繁华中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气息,这气息浸透了他的心灵,使他无力摆脱。于是,一篇篇“沉重的厌倦和空幻”之作便产生了。而这些经历的不同,又使他们的词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第二,创作的出发点不同,使秦观和纳兰性德的词作的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秦观由于人生期望值过高,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希望破灭之后,就异常失望和痛苦。他的词作主要是抒写江海般深重愁恨的感伤词。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上,他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深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这类代表性作品是他流放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单
—
48—
寂寞、怀乡思念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尤其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的无奈和悲愤。
而纳兰性德的词中个人命运的“幽怨”和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哀郁凄婉的情调,这贯穿了他的全部词作。不是什么具体事实使他烦恼,而是一种来自冥冥中的感受,无法用理性思维解决甚至无法说出,在催迫、煎熬着他的灵魂。这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一种无根之恨、绝
对的大苦大悲。这类代表性作品就是他的《太常引》: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孤独仍是一样的深。夜幕降临,苍茫之中,哪怕风吹花铃,也使词人心惊,“不堪听”。然而悲剧已经开场了,泉声、雨声接踵而来,不放过词人,把他笼罩着,要他永远处于惊怕中。他无聊的心绪,不到一个人可以诉说,他只好寄望于梦了。其实他也明知梦中不能得到些什么,“梦也不分明”,但还是哀求,不要“催教梦醒”啊!
尽管他们进行词的创作时,所要排遣的心境不同,词的思想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其中流露出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孤单寂寞、深沉无奈的情绪却是相同的。也正是这种繁华落尽之后的真挚自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第三,在艺术上的侧重不同,也使他们的词作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秦观在词的章法结构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使词作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例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
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样的长调作品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是重在意脉的连贯,情意的流动,通过物象画面的推移、变幻,将词人复杂深挚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因此张炎《词源》卷下评价秦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
久而知味”。
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近人赵尊岳《填词丛话》卷一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说:“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情韵兼胜,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艺术佳境。
而纳兰性德的词却具有浓浓的哀婉幽怨的彩,既感伤幽婉又直抒胸臆。如《眼儿媚》: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付与,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婉约词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冷:那梅花的“别样清幽”竟令人“莫近”,它的高洁姿容是天赋予的,而天更同时赋予了它凄凉的命运。这里面,蕴涵了一种宿命式的幻灭感。纳兰没有说他看后的心境,而是把整个氛围传染给你,让你和他一同感受那份情怀,而这“情”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发乎一个词人敏感心灵的那种深邃感觉。
纳兰性德的词还善用白描手法,如《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军事新闻网不缘藻饰,纯用白描,任由感情自然流露,如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毫不黏滞。把亲眼目睹的景物———穹庐、星影、河声构成一幅壮阔的静夜图,然后让自己心中深沉而悲凉的思乡情绪毫无遮拦地喷涌而出,篇幅虽短,却能把壮阔的意境与悲凉的情绪统一起来,笔力不凡。
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秦观和纳兰性德成为婉约词创作中的卓然大家,他们的词被世代传诵。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人们才会在研究词的时候,将他们相提并论。他们词中的那种真挚自然、情韵兼胜,吸引着人们对他们的词作进行更深入的思索。
The Pure Present after the Prosperous H ave Lost
———Superficial Analyse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of the P oems between Qin G uan and Nalan X ingde
YI N Wu
(Hegang N ormal T raining School,Hegang154107,China)
Abstract:Being a fam ous author of th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phrase,Qin G uan takes its original achievement as the posterity to focus attention;Nalan X ingde hard the poem with his effort to develop in pass by Y uan Dynasty、M ing Dynasty and several hundred years,they all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1I tries to carry on the super ficial analysis for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of the contents of the creations of their poem.
K ey w ords:Qin G uan;Nalan X ingde;the verse creation;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责任编辑:朱 岚)
—
5
8
—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评论